金融专硕考研知识点 | 国际政策协调
1.含义
国际政策协调是指各国在制定国内政策的过程中,通过各国间的磋商等方式,对某些宏观政策进行共同设置。即各国在考虑了国际经济联系后,调整各自的经济政策以达到多边互惠的目标,并实现全球利益最大化的协调过程。
2.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总体来看有两大分支:
一支是考察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导致的福利状况的理论模型,对各国合作均衡的福利水平与非合作均衡的福利水平进行比较;
另一支是通过建立各种多国模型,利用实际数据来检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收益的大小。另外,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在肯定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研究政策协调的具体可行方案。下面以库珀的溢出理论为例:
依据溢出效应的客观存在,论证在现代国际经济环境下,各国分别独立地制定、推行宏观政策必然导致一些矛盾:
各国政府如都不愿意单方面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造成资本流出,加大国际收支逆差,而是采取单方面紧缩的政策,结果会造成世界经济的紧缩态势。
在倾向于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的对外均衡之际,各国政府如都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结果会使世界范围内实际利率过高,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不合理搭配。
各国政府一般认为商品价格由世界市场决定,而忽视各自的扩张政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但是这些政策将通过影响商品的贸易条件而使总需求扩张,引发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
3.政策协调的层次
依据进行政策协调的程度,国际间政策协调可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
(1)信息交换;
(2)危机管理;
(3)避免共享目标变量的冲突;
(4)合作确定中介目标;
(5)部分协调;
(6)全面协调。
4.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障碍
(1)各国政府对本国经济内在机制的看法与对其他国家经济内在机制的看法往往不一致,进行政策协调并非易事。
(2)如果各个国家政策目标存在冲突,他们或隐藏各自的真实目标;或公开真实目标而拒绝政策协调。
(3)理论研究得出的成本低效益大的最优政策安排往往是复杂的,可行的却是形式相对简单的政策但会要求较大的成本。这就会降低协调的吸引力。
(4)如果参与政策协调的某一或某些政府进行私自的政策安排,其他国家就会考虑相应对策,结果则是政策协调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