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硕考研知识点 | 与金融紧密联系的一些财政概念
与金融紧密联系的一些财政概念
(一)赤字的两种口径
所谓财政赤字,简言之,就是指财政支出超出财政收入的部分。
按照是否将政府债务收入和债务的清偿计入财政支出之中,有两种口径:
1.广为使用的一种界定是:
财政赤字=经常性财政支出-经常性财政收入
经常性收入主要是指税和费的征收收入;经常性支出主要是指对政府、军队、文教卫生、经济假设的拨款。这类界定没有把政府的债务收支算入其中。
2.中国等少数国家曾将采用的赤字概念则是把政府的借债也视为财政收入:
财政赤字=(经常性财政支出+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经常性财政收入+债务收入)
苏联采用这种模式。
(二)中国赤字口径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初,不把公债作为财政收入,与国际通用的概念一致;后来,引进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概念,把借债列入财政收入,直到1994年;从2000年起,我国的财政支出中开始包括国内外债务付息支出,即我国的赤字口径向国际惯例靠拢。
(三)隐蔽赤字
隐蔽赤字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虚收”,另一个方面是应由财政安排的支出并未安排却由银行以扩大信贷途径解决的部分。“虚收”并不是指财政没有收入而在账面上假造收入。通常说的“虚收”的确是实实在在的财政收入,只是从经济过程的实质来说是“虚假”的。多年来在我国的经济过程中存在这种情况:一些企业提供的市场供给实际是市场不需要的或是将要按贬低的价格销售的产品,但它们可能把产品卖给流通部门并取得销售收入,并且支付了税款,这些税款虽然说是财政的实在的收入,但是问题是市场供给流因为有一部分不能进入流转,所以货币供给流实际偏大,而这部分并不能形成真的购买力,所以是“虚收”。
(四)预算外资金
预算外资金是指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我国的预算外资金是指国际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五)制度外
制度外是指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