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隐世不出、潜心教育还是潜龙腾渊、问鼎天下,皆在汝一念之间
管宁的称号、技能名、整体设计思路早在两周前便有定计,但碍于一些原因具体技能悬而未决。 契机是昨晚我看了OL牵招的一技能【威抚】后灵感迸发,文不加点设计了一个技能组,本来只有【Ⅰ】、【Ⅱ】项,【Ⅲ】技能是心血来潮加上的。
设计完以后我开始寻找契合的三国人物,偶然间惊鸿一瞥在角落里吃灰两周有余的管宁,推敲后认为整体大致契合,微调几版后就出炉了。
管宁的三个技能环环相扣,通过【讲经】来触发【隐龙】摸牌,进而通过【隐龙】第一个分支交给其他角色一张牌,若你与其手牌数相同则能触发【厉冰】修改【隐龙】并刷新【讲经】。管宁的复杂性和趣味性就来源于伴随【隐龙】的4次修改其玩法的动态变化。 你可以删除【隐龙】描述中最后一项的“获得”,而保留“交给”,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机会能在回合内主动触发【厉冰】从而刷新【讲经】,此为“隐世兴教”之路;亦可选择保留“获得”删除“交给”,这样你失去了让其他角色在你的出牌阶段内获得牌的能力,大部分情况下只能通过【讲经】在结束阶段让一名角色获得牌的效果来使其刷新,一定程度上使【讲经】变成了出牌阶段限一次的技能,作为交换管宁增强了回合内能力,两条分支的最终结果都可以让管宁去抢敌人的牌,此为“潜龙腾渊”之路。 当管宁第三次触发【厉冰】后,若第一次和第三次都保留了“获得”,则管宁回合内每一次出牌都有机会抢敌人一张牌。如果选择保留了“失去”和“交给”,则每一次出牌都有机会给队友牌并触发【厉冰】刷新【讲经】。 第三项保留“相同”还是“不同”都大差不差,而第一项保留“获得”还是“失去”则取决于你是选择“隐世兴教”还是“潜龙腾渊”。若选择【隐龙】给牌,则第一项保留【获得】,这样【隐龙】配合【讲经】可以更好地给队友递牌;若选择【隐龙】抢牌,则第一项保留“失去”,这样可以保留回合内一边出牌一边抢敌人牌的效果。 “隐世”之路偏重辅助队友,“腾龙”之路强调自身发挥,恰如标题所言,是隐世不出、潜心教育还是潜龙腾渊、问鼎天下,皆在你一念之间。 武将称号:天之逸民 称号简介:套用苏辙对管宁的评价“少非汉人,老非魏人,何以命之?天之逸民”,他的心中没有家国势力,如果非要说他是谁的臣民,那他就是寄身天地的隐士。 技能一·【隐龙】 技能背景:意为“隐世的龙尾”,以管宁避世不出,远离庙堂的典故和其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的典故相结合。根据玄蝶的锁定技分类,前者为“性”,后者为“名”,是以此为兼顾人物性格和名衔的锁定技。管宁的遁世是性格与理念使然,然而这一追求却又为名誉所累,曹氏祖孙三代屡次征辟,昔日好友不解其志屡次举荐,是故他潜隐海角的归隐生活充满了阻力。基于这一基调,管宁的“性格”和“名誉”两者的关系就不会是单纯的相须相佐,而是相生相克。 二技能·【厉冰】 技能背景:取自文天祥的《正气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一句,正气有时又像是管宁胜过冰雪的高洁品格,我们形容人品行高洁常谓之曰冰清玉洁,而管宁的德行比之冰雪犹甚。故而亦为他人对管宁的评鉴,属于“名”类锁定技。
三技能·【讲经】 技能背景:取自管宁避乱辽东,只谈经典不问世事,讲解《诗经》、《书经》,大兴教化,偏远的辽东竟在他的改造下成为了礼仪之邦。在那个战乱年代管宁没有选择争权夺利,而是潜心向学弘扬文化,文学家钱穆先生因此赞颂管宁为“三国第一人”。 最后是解答,可能部分人会疑惑的“潜龙腾渊”之路,认为这并不符合历史上管宁的事迹或者说是宿命。 我对所谓历史游戏人物宿命的态度一向是,尊重历史。但作为玩家我们要超越手中角色的宿命。我们不是在扮演,我们是在操作。作为玩家,可以选择尊重人物的宿命,但作为设计者,是否也可以给予玩家另一种选择的权利。 这个理念早在我曾经对他人武将的一个修改稿中便开始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