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明星”到“小明星”——张国荣的两个人生剖面

2022-02-22 10:21 作者:hotsands  | 我要投稿


1989年的“明星”—繁华深处落寞生 


1989年中,去意已决的张国荣在告别歌坛之际,筹划做一张有纪念意义的音乐专辑。此时的他正是如日中天的巨星,拥有炙手可热的商业价值,唱片公司于是不惧商业风险,放手让他制作了《salute》翻唱专辑。人无欲则刚,此时的张国荣,任性地把真实的自己放在了这张专辑里。 

《salute》以致敬立意,那致敬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致敬?从专辑曲目可见,涉及香港歌坛20余位创作人和歌手,并非面面俱到,很多红人并不在列,选歌的原则是作品导向,并不顾及人情。如此看来,他认真对待、努力耕耘的这份事业,才是本质上的致敬对象;挑选气味相投的歌曲,把它们完美演绎出来,对自己的歌手生涯作一个圆满的交代,才是致敬的目的。 

他用这张专辑表达自己。自从1984年走红以来,张国荣被唱片公司塑造成性感不羁的青春偶像,每张专辑都少不了风骚挑逗的劲(情)歌,而《salute》却是十首清一色的抒情曲,一半慨叹人生一半刻画感情,从简洁静谧的封套设计到不落窠臼的编曲配器到细腻深致的演绎方式,整张专辑散发出那个年代香港歌坛少有的感性、内敛、成熟、典雅的文艺气息,似乎是6年后复出乐坛新风格的伏笔。不由让人忆起,他到底还是那个从《American Pie》一路唱来的文艺青年,从来都没有变。 

他用这张专辑袒露心迹。歌为心声,一首“明星”,大概最能抒发他在艺海浮沉多年的沧桑情怀:歌手演员即使成为了明星,迟早会因年华老去和观众厌倦而被抛弃和遗忘,有多灿烂就会有多寂寞。他悲戚地唱出“当你见到星河灿烂,求你在心中记住我”,身处华林,却已呼吸而领会悲凉之雾。那时的他,对于急流勇退、保全尊严抱有强烈的信念。 

《salute》专辑发行后,口碑销量双赢,张国荣分文不取,将唱片收益捐赠香港演艺学院。看淡名利的他不久后离开了香港,打算从此归隐……然而,闲逸生活竟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反让他悟到了生命中不可放弃之重……怀着更加纯粹的抱负,他回归了命中注定的事业,不再患得患失,之后的岁月里,用一部部满怀诚意的经典作品完成了向艺术家的嬗变,再也不会被忘记。 

然而他不被忘记的,又何止作品。

 

1999年的“小明星”—繁华落幕是平静 


1999年,张国荣已是功成名就的超级艺人,却丝毫不见停步不前,内心那团火依然炽烈。和10年前一样,他又做了一件不收钱的工作。不同的是,这次是为了帮助振兴陷入颓势的香港电影市场而拍摄了一部电影《流星语》。 

导演张之亮讲过《流星语》拍摄的背景故事。为提振因金融海啸而陷入困境的香港电影业,一批香港知名电影工作者发起了“创意联盟”项目,倡议拍出一些好电影,寄望从提高供给侧的质量,解决香港电影业因急功近利和粗制滥造而造成的市场流失;同时倡议演员降低片酬以共度时艰。该项目成立时参与者众,但落实下来,最终只得这一部电影和一个演员张国荣。“创意联盟”项目失败可以找出许多客观因素,但部分原因,可能就藏在《流星语》这部电影里。 

《流星语》是一部以金融海啸为背景的现实题材电影,剧中的阿荣在养育弃婴明仔的过程中,少君在抛弃明仔而复得的过程中,体会生命中最该珍视的东西。平平淡淡的剧情中,穿插着生老病死、际遇沉浮、世态人心。《流星语》既有脉脉温情的一面,也有现实冷酷的一面。后者主要通过主角李兆荣的人生际遇表现出来。 

李兆荣是一名投资基金经理。电影一开始,金融海啸已扑面而来,基金公司里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气氛,而他仍然努力保持着气定神闲的专业形象,在电视上、在电话会议中,镇定地安抚市场安抚客户,显然他不是一般的从业人员,而是行业精英。随着股指的节节走低,自负的他终于还是走出了致命的昏招,用自己账户的数千万资金买入了股票(或股指期货),赌政府救市。这么做也许是因为下跌触发了受托合同的补足条款,也许他就是赌市场已经见底,期望用自有资金的收益来弥补客户的亏损以挽回声誉。不幸的是,他估到了政府会救市,却估不到何时会出手。股指继续跳水,客户损失惨重,自己也因股票平仓输光身家。颓然离开会议室的他,神情灰暗,似被千斤压颈,前途、财富、爱情化为乌有,人生近毁。 

现实的背景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5月,恒生指数从17000点跌到7000点,跌幅60%,虽然最后在中央政府出手援助下,从国家层面打赢了与索罗斯的金融战争,2000年中股指回升到了18000点,但仍有大量投资者的巨额财富在指数下跌途中被埋葬。香港这个世界上最自由的财富高度金融化的经济体,股票市场大起大落,每次股灾,都会影响各行各业、伤及中产阶层,消灭一批自诩聪明的能人的自尊。 

电影中的李兆荣,经历了巨大的人生落差,很有可能丧失活下去的勇气。而让他避免站到高高的楼顶的,是一个襁褓中的弃婴,比他的命运更不幸的小生命。跌落到社会底层的他,对孩子以及他的父母产生了同病相怜的理解和同情,被激发出的保护欲和父爱,促使他下决心抚养这个小生命,共度岁月,相互取暖。 

四年后,证券市场回暖,基金公司的旧部找到了打零工的他,请他重操旧业。犹豫之后,为了给明仔更多的物质保障,他答应了。来到公司后,重又置身屏幕闪烁、电话急促、脚步杂沓的工作环境,空气中仿佛弥漫着金钱的诱人腥气和隐隐杀气,他的眼神忽然暗淡了,垂头思忖后,不辞而别。也许是因为不堪回首的痛苦回忆袭上心头,但更可能的是,在经历人生巨大变故后,他看淡了金融精英的虚名,看透了金融投机的虚妄,价值观已天翻地覆,这份工作已不值得他去付出身心。有一个牵挂的孩子,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天文学),维持基本的物质生活,平凡简单,才是他想要的人生。 

电影的最后,李兆荣将明仔送上亲生母亲的车,孤零零地返回,神情悲苦,他经历了又一次的失去,但也成全了他人。虽然是不无悲伤的结局,可这不就是真实的人生吗? 

因为上述对李兆荣人生际遇的刻画,《流星语》在舔犊情深的温情之外,亦能引出思考:我们该如何对待金钱?什么才能作为人生的支点?作为李兆荣扮演者的张国荣,用零片酬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并不是因为他钱多所以大方。在香港演艺圈,他向来专注业务、精益求精,心思都在工作上,与他同时期的艺人,经商投资接广告滥拍戏,大赚特赚,他的收入不但与这些善于“经营”的人无法相比,放在富豪遍地的香港,更只是个上层中产的水平。 

电影《霸王别姬》中,少年程蝶衣在戏班练功时,背诵思凡的唱词总是出错,“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遭到师爷打手板的责罚,而走到他身后的关师傅见此情景,吐了口烟,意味深长地瞧着他。何解?因为关师傅明白:这孩子把戏当真了,把真实的自己放到了戏里,才说不出我本是女娇娥,百年难遇的奇才啊,这份骨子里的执和痴,定能成就最精妙的艺术。 

现实中的张国荣,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呢?“创意联盟”是个功在当下利在长远的好项目,他真心实意地参与,放弃了几百万真金白银的片酬。为什么只有他做到了?因为别人都没有当真,没有那份责任感,更舍不得钱财。在这件事情上、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胸襟和质地,张国荣就是那么单纯、热诚、质朴、真挚的人,不染俗气,卓尔不群。他的作品能那么深刻地打动人心,一点儿不奇怪,因为他放了一颗毫无杂质的心在里面。 

在这部电影里,他不但出演男主角,还担任作曲、主唱,与词人木木夕联手贡献了这首名为“小明星”的主题曲(普通话版“你是明星”)。虽然与10年前的“明星”只一字之差,涵义却完全不同。  

Little star 跟你飞 不需给我 什么传奇
Shining star 请给我光 来寻回从前漏眼的欣喜
小明星 繁华相比 会发现谁值得不舍弃
小小明星 原来再珠光宝气 无法代你

Little star 给我飞 光得不需要 什么传奇
Shining star多少世纪 才明了悠闲是最终福气
一天流星 与你相比 会发现凡事有着限期
小小明星 原来再珠光宝气 无法代你

和而不同的普通话版本:

Little star告诉我 为什么他们忙个不停
shining star你的眼睛 让我看到黑暗中的光明
一颗星 在你身上 我终于看到黑白分明
你是明星 却学会远离繁华 享受平静

Little star告诉我 在天上会有什么心情
shining star你的眼睛 看到什么不一样的风景
一颗星 在你身上 我终于看到黑白分明
你是明星 请你照亮我生命 不要闭上眼睛

也许听懂这首歌,就更能明白电影的思想内核,更能明白张国荣为李兆荣这个角色注入的内在品格,体会到中年的张国荣,经历岁月洗礼、褪尽浮华后,散发出的成熟心灵的馨香。 

多想穿越23年的光阴,对那年的他说一声,谢谢你,张国荣。


                                                                                                  写于2022年2月22日

从“明星”到“小明星”——张国荣的两个人生剖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