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专家”研究错题本居然已经这么多年,都研究些啥——养娃记0134

2022-08-16 02:00 作者:中年惡爸  | 我要投稿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的中年胖子。

总结起来就是很有必要,但是执行过程中状况也很多。容易变成自嗨,特别是家长自嗨。不过话说回来,从一小部分优秀学生中提炼总结出来一些东西,那就有意义多了。选取了部分收集到的资料。


01 几个现象


  • 高二学生的错题本没有高一高三地用得好

  • 老师管得会更好,但是也有很多老师本身执行策略上不足

  • 如果没人指导,分析很难做到位

  • 争议比较大,有人觉得看错题会伤害心灵


02 错题分类


  • 水平

    • 抄袭水平

    • 验证水平

    • 理解水平

    • 抽象关联水平



  • 成因

    • 知识性错误

    • 策略性错误

    • 心理学错误

    • 逻辑性错误



  • 步骤

    • 查错

    • 正解

    • 强化

    • 补丁



03 错题管理


啥事沾上管理俩字就麻烦了,但是研究总得把问题给描述出来。目前了解的是从知识管理借鉴来的概念,脱胎于企业管理的一些方向。有很多流派和不同的研究角度,总体来说,普遍认为错题的价值还是很大的,远大于做新题,从人性角度来说,错题整体是反人性的,那么自然也就无法很好的推进了。

差不多可以表述为:

学生认识到错题的价值,积极地参与错题的管理,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方法策略采取行动

主体是学生,行动是根本,态度很重要,有方法有策略。

从这个表述里面可以得出来的结论是

  • 主观意愿也就是态度

  • 管理的方式方法

  • 怎么用利用好它


04 有效学习

从上面引出这个话题还算顺利,关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差不多可以到汗牛充栋的程度,脑科学的发展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比如安东尼的思维导图系列开启了很大一个领域。最强大脑里面也给我们展示了,智商,聪明,也分很多种,记忆是基础,理解才能真正内化。记忆宫殿秘术等等。还有很多正面管教之类的多学科交叉的成果。

有效学习可以理解成是配合课堂,积极参与互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掌握知识。

不管如何,也会有非常天才型的选手,从小到大,一直都顺顺当当的,也能总结个7788的学习经验出来。并不太容易达成普适性的效果。这个也是很多家长在意的地方,高层希望维持,中层希望向上,底层希望突破。但是就是不得法。某种程度上来说,除了一些表演型的家长,确实不得要领,又着急。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理解,一个群体,始终会有人在头部,也有人在尾部。我们上去了,别人就下来了。


05 一些信息

和上面提到的很多在市面上流传已久的方法类似,一个方法公开以后,就会开始自由生长,错题整理的发展也是一样。但是真正用起来的,总是那些少数。

  • 现状

    • 最好的做法是学校要求,统一规范,定期抽查,督促完成。基本上能按老师要求做到位,都不会差。

    • 很多学校并没有统一施行,老师本身的经验也没太深入,流于形式居多,所以如果认真做了,就有机会。

    • 如果没有针对自己的情况改善(不是瞎改精简),多半是真的认真做到了,那也不会差。

    • 下次仔细/不够认真这种反思多半用处不大。

    • 用得特别好的,还是少数,所以,还有机会。

    • 对英语一般的孩子,帮助会比较大。

    • 老师一般是要求订正错题,孩子多也管不过来,但是孩子自己反思总结,这种孩子偏少,所以还有机会。

    • 最好能找个结对子的同学

  • 展望

    • 如果学校没有特别的要求,家长可以抓,抓好给老师看

    • 纸质可能是优于电子的(研究资料都是2018年前,可能有误)

    • 实在太忙(错题太多),每周定期大量时间整理

    • 老师不太可能短期调整,孩子不太可能短期调整,只能寄希望在自己身上了


    • 虽然大家经常会说,小学啥时候是最好的时机,初中啥时候是最好的时机,换个角度,最好的时机当然是现在。



06 个人看法

千说万说,动起来比较重要。为了避免执行过程中,迷失。需要考虑几个问题

  • 有必要吗?真的有必要吗?如果没必要,其实也不用开始了

  • 到底怎么搞,多久能把孩子带起来,如果带不起来,还是母慈子孝比较好

  • 能坚持坚持不,坚持对我来说是个大坑,孩子说没事了,就没事了。



参考了

  • 孙桂珍的 《初中生错题管理的调查研究》

  • 杨彰发《关于初中生数学错题管理的调查与研究》

  • 张志华《管窥“错题管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


“专家”研究错题本居然已经这么多年,都研究些啥——养娃记013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