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的T-45轻型坦克,二战苏联夭折的坦克项目
1938年时,苏联开始设计T-60轻型坦克,它主要用来取代T-40等轻型坦克,相比之下它有更好的装甲防护和火力,在二战初期还算不错,不过这款坦克有着一些天然的缺陷,这影响了坦克的生产,由此催生了出了改进的T-45轻型坦克。

说到T-60的缺陷,其实不是坦克本身的缺陷,而是它在工业生产上的缺陷,坦克使用的是GAZ-202发动机,这些发动机生产数量不足,变相的造成坦克减产,这一点在1942年时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按照苏军的标准,大战一旦爆发就面临巨大的设备消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联一方面研发T-70轻型坦克,另一些设计师还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这就是后来的T-45轻型坦克。

设计师计划使用ZIS-16发动机取代T-60原来的发动机,这是一款与卡车同名的发动机,这种设计能降低生产压力,在零部件供应方面与卡车相同,后勤压力也降低了,只不过形势速度有所降低,预计只有40.5千米的最大时速。另外设计师还相应地调整了排气系统。
与T-60不同的是,T-45还着重强调升级装甲防护和火力,这两个方面往正在研制的T-70轻型坦克靠拢,同时也是实战中得出的经验。

装甲防护的结构和造型与T-60基本一致,不过正面装甲增加到25毫米,并且还能通过螺栓等固定钢板,将防护进一步提升到35或者45毫米,其防护能力将和T-70相当。新的焊接多面炮塔不仅尺寸更大,整体防护也都在35毫米的级别。
在武器配置上,原本T-60安装的是20毫米机炮,T-45改为和T-70一样的45毫米炮,另有一挺同轴DT机枪,整体火力更强。

相比于T-70轻型坦克,T-45采用了较多T-60的结构,它只需要新建224个零部件、104个新模具,而T-70需要1440种新零部件、545个新模具,并且它还需要使用2台发动机,无形中增加了生产负担。T-45的缺陷在于机动性差,在增加了装甲重量后,坦克的最大行驶速度只有不到38千米每小时。

T-45最终还是没有量产服役,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就是工厂取消了T-60轻型坦克的生产,大量使用T-60零部件的T-45在生产上就成为一款“孤立”的坦克,与T-70相比就没有了产能上的优势,另外苏军认为没有必要装备两款性能差不多的坦克,于是选择了综合性能稍微优秀一点的T-70,T-45轻型坦克就这样夭折了。

T-45轻型坦克重约7吨,长4.12米,宽2.34米,高1.8米,预计安装一台ZIS-16发动机,样车实际安装一台ZIS-5发动机,输出功率76马力,最大公路速度37.2千米每小时,采用2人车组,总共只生产了一辆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