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的外部环境为什么比战前改善了?
众所周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遭到了“敲骨沥髓”的盘剥,这为纳粹党与希特勒的上台奠定了民意基础。但鲜为人知的是,虽然是战败国,但德国的外部环境在一战后反而改善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在欧洲处在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地”上。德国的东部是强大的沙皇俄国,西部是强大的法国,南部则是强大的奥地利帝国(后改为奥匈帝国),只有北方的大海和丹麦不是强国。

正因如此,在一战之前的很长时间(起码要有近百年以上)里,德国(普鲁士)一直处在欧洲大陆的“反德包围网”中。“铁血宰相”俾斯麦穷尽一生之力都想解决“反德包围网”,但直到去世都没达成目的。

然而一战之后,奥匈帝国解体,德国的南方再无强国。沙皇俄国脱胎换骨成了苏联,受到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还有波兰等国将苏德隔开。“反德包围网”在一战后土崩瓦解,德国周边只剩下了法国。

法国在一战后遭受重创,为后来的“日常乳法”埋下了伏笔。一战后的德国虽然也在遭受了重创,但周边的几大强国则是非死即伤。苏联后来虽然得以崛起,但因为西方国家封锁而一直试图与德国保持良好。

综合来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之前压制德国发展近百年的“反德包围网”彻底摧毁,外部环境大幅改善。可是由于纳粹德国的短时与残暴,美、苏、英等大国组建了新的“反德包围网”,即反法西斯国家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