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与西方对战史(番外篇)——宋越熙宁战争,我大宋也有赢的时候

Up你不是写中西方古代战争么,怎么突然这就写到了中越战争,明显这是标题党,能不能行了。额,其实本来应该直接从唐朝跨越到明朝的,但是由于觉得跨越太大了,所以写写宋朝,来弥补一下缺憾。说到宋代,可以说是“民族主义”盛行,原来的天可汗的小弟们现在都当家做主人了,关键是还围起来殴打老大哥。所以,宋朝的军费一直名列前茅。还是惯例,先看看两国战前历史背景。
越南,确切的说是北越,南面还是占婆国:
1009年农历十一月,前黎朝的左亲卫殿前指挥使李公蕴夺取帝位,次年改元顺天,定都升龙(今称河内),这就是李太祖。整个李朝建国思路还真跟中国历史没啥区别,连中央政治制度模式也采用宗主国宋朝的。在太祖、太宗、圣宗、仁宗四代君主的百余年间,越南进入了政治集中、国家统一、国势强盛的时期。李朝的治国政策包括兴建升龙城,而越南这个时候开始学习中原,实行科举,依照宋朝的税法制度改革土地和税收制度。原来的越南虽然是唐朝的一部分,还设静海军节度使,但是老百姓主要是以物易物。但是,李朝开始铸造铜钱。
李朝时期,对土地的管理,主要分为国有土地(朝廷支配)及公有地(公社可自治)两大形式。
国有土地由中央朝廷所支配,一般而言有四种处理方式。
第一是设立“坊邑”,调动战俘或囚犯开垦土地,所有收成都是皇家的。
第二是“拓刀田”,越南的“食邑”,给那些“万户侯”的。
第三是“汤沐邑”,为分封给公主的一种封地 。
第四是“寺田”,是君主给寺庙的,数量相当庞大,这个会成为李朝今后的炸弹。
公有地则应用于农村,公社将土地分给公社成员(包括耕作者、劳动者等)耕作生产,他们有自己的生产工具,义务是向朝廷缴纳部份产品、纳税、服一定日期的劳役和兵役。当然,这个跟解放前的人民公社差不多,土地也不是你的!
在律法上制定《刑书》,当然这部书也是盗版北宋的。在李朝之前,越南是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的,法律的混乱就带动社会的不稳定,《刑书》在越南历史上有相当意义。
不仅如此,李朝连中国最最能忽悠住老百姓的佛教和儒家都照搬来了。为了全面“宋化”,国家官员是仿照宋朝的“三省六部”,连地方名称都是北宋的“路”和“州”。
李朝的军事制度比北宋先进,采取全民皆兵的方式。十八至二十岁的男子,称为“黄男”;二十至六十岁,称为“大黄男”,须登入册籍。这些人全是义务兵,平时种地,闲时训练。然后,中央有正规军,就是“禁军”。比较变态的是,禁军的脸上是要刺“天子军”三个字。依照越南地方特色,有弓箭手、兵骑(马队及象队)及掷石兵等兵种。

北宋
宋神宗熙宁时期,正是王安石变法如火如荼的时候。宋神宗即位后,大宋王朝虽然表面上一派繁荣,其实内部已经蕴涵着深刻的矛盾和问题。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批农民丧失土地,兼之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出现了立国以来少有的财政赤字,“百年之积,惟存空簿”。熙宁八年王安石变法已经进行了六年,军事上实行了保甲法,裁兵法和置将法。
保甲法
把人民乡村住户,每十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人民农闲训练,农忙种地,夜间轮流巡查,节省军费。
裁兵法
北宋采用募兵制,并且募兵制都是终身的。为了裁汰冗兵,五十岁必须退役,并且测试不合格就要降级直至变成民。
置将法
设置主副将,专门进行军队训练,提升军队素质。
经济上,公元100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在世界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记载,宋朝当时的GDP总价值比例占世界总量的22.7%,一个国家的GDP在世界中就能占有如此高的份额,其财力可见一斑。如此富有的国家,军事装备也相当精良。虽然,北宋以步兵为主,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很受伤,但是在步兵建设上,可谓历代之最。
近战的以步人甲为代表的重装步兵装备,由1825枚甲叶组成。步兵穿着步人甲,以大盾长枪大刀长斧等作武器,结成密集的阵型,抵御住骑兵第一波冲锋就好办了。对于北宋重装步兵UP已经在专栏《宋代重甲,谁说我大宋军事不行来着?》有介绍。


远战以床子弩和神臂弓。床子弩是弩箭武器的登峰造极之作,射程可达1500米,是冷兵器时代的大炮,一米多长的钢铁弩箭射出,谁挡得住?是守城攻城破阵的大杀器。神臂弓不是弓是弩,类似缩小版的床子弩的威力和射程。

北宋神宗年间的军队素质,可以说是自从太宗败家以来头一次得到提高。
战争经过
熙宁战争,发生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交战双方是北宋与交趾(大部位于今越南)。由于当事双方的立场问题,历史描述几乎相反。在越南人眼中,这是一场抵御大国侵略的民族战争,不但保卫了交趾政权,还争取到了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甚至获得了独立,并同宋朝进行经济贸易往来,是“可歌可泣”的史诗级战役。

对于大宋皇帝来说,越南从来不是个国家,而是大宋的一个藩属。汉朝时就是交趾郡,在三国时代这里是三国有一号的士燮的领地。但是到了越南李朝,随着国力不断上升开始对宋朝采取骚扰政策。不断的抢钱抢女人,还抢宋朝的人口。
宋朝在神宗熙宁年间对越南李朝采强硬态度,先后起用的桂州长官沈起、刘彝二人,制作战船,收编当地部落民众为兵,授以战争技巧。 岭南人徐百祥将消息泄露到越南,李朝君臣认为不如先出兵入侵宋朝。 于是,李朝便于北宋熙宁八年发动侵宋战争,由大将李常杰领兵,攻破中国钦州、廉州、邕州等地。在邕州一战中,知州苏缄奋力抵抗,城破后自焚而死。而李军则大行杀戮,在钦、廉、邕三州屠杀数十万人,并俘掳民众而回。 宋方旋即作出反击,调动当时在西北作战的禁军南下作战。赵卨和宦官李宪担任正、副使,燕达充副都总管。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10月,燕达破广源州(今越南广渊)并降守将刘应纪。宋军水路并进,也开始大规模进入李朝境内。宋军至决里隘,李军列象阵阻击,宋军持强弩猛射,以长刀砍象鼻,象受惊向后回奔,反而殃及李军,李军溃退。宋军乘胜攻破机榔县与门州(皆今同登西北)。

12月21日,郭逵抵富良江,两军在富良江(今红河)决战。李军战船四百余艘在江南阻住水路,宋军没法过河,于是郭逵和赵卨便命令兵将们伐木制造发石机攻打。后来又依照燕达建议,暗中派遣军队在山间设置埋伏,逐步减兵,诱敌深入。李常杰果然中计,倾数万众渡江出击,宋军伏兵尽发,步骑合击,趁其帆折樯摧之时,选精兵乘大筏猛攻,大败交趾军,击杀数千。李朝洪真太子和昭文王子战死,左郎将阮根被俘。但是《越史略》等越南史书的记载则为:李常杰知道宋军力困,于是连夜渡江袭击,大破宋军。宋兵死者十之五六,只能退取广源州。也就是鼓吹李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无论如何,最后结果就是富良江之战后不久越南郡主李乾德便奉表求和。宋军由于冒着炎热进入瘴疠之地,伤亡逾半数,军粮也尽,虽一水之隔不能再进。宋李两朝讲和。郭逵先将伤病之士撤回,才移师回朝。
这次战斗,虽然宋朝赢了,但是由于北方军队不适应南方天气最后只得作罢。最后宋朝归还越南所有侵占领土,两国和平如初,这也体现宋朝强大的防御力以及微弱的攻击力的确无法攻占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