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日本排放核污水是否安全进行分析

2023-08-26 17:08 作者:W-D-HY  | 我要投稿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事故,由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和伴随而来的海啸所引发。这起事故在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中被分类为最严重的7级。2012年,日本政府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周围20千米圈内的地区作为警戒区域,圈外辐射量高的地区作为“计划中的避难区域”,共计约10万,居民撤离。 此次事故中所产生的核污水,日本政府却将其在今年的8月24日排入海中。 这样的做法是否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先来了解一下核废水。 一般核废水是用来冷却反应堆的冷却水,而且正常来说不会有放射性物质,为了要避免放射性元素跑出去,所以核能反应堆的冷却系统会设计成两大部分:一个是在内部循环的(炉心水),另一个是在外部管路的(冷却水)。一般会排出去的,是外部管路中的冷却水,一般不会带有放射性元素,但因为温度比海水高会产生(废热)问题,长期排放会影响附近海洋动物生长。 此次日本所排放的核废水,应该不叫核废水,而是叫核污水了,它是由反应炉破裂,地下水流进,接触到燃料残渣,使水变为多种放射性元素的核污染水。 据日本政府所说,该核污水约有137万吨,每天以500吨的量在距离海岸1.5公里出排入海水中,约花费30年排完。

資料來源:日本外務省、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 BBC 某知名大学模拟出核污水。在今后的流动方向,先由东流入北太平洋,4年后流入北美西洋,七年后流入整个太平洋。 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声称,该核污水经过处理(多核种除去装置 ALPS,该装置可以除去60多种放射性核元素)是绝对安全的。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经过检测也表示同意日本政府的做法。 根据日本政府和电力公司说词,以及国际原子能结机构检测说明,该核废水是经过处理,除去60多种放射性元素,但存在氢的同位素氚元素的处理水(含氚处理水),含氚量也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安全标准中(一般饮用水的含氚量为10000贝克每升,它的含氚量为1500贝克每升)。

資料來源: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WHO, BBC 在2016年日本政府也曾为评估含氚处理水,怎样处理组成专案小组。其中提到了5个方案,处理水注入地层中、加热蒸发到大气中、电解成氢气排放、埋到地底下、将其排入海中。考虑到成本工程、经济效益、执行难度、风险程度,以及国际通用处理办法是将其排入海洋。因此日本决定将含氚处理水排入海中。 2011年4月,中国环境保护部就大亚湾核电站测出放射性氚答记者问时曾指出,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向环境排放许可限值以内的一定数量放射性核素氚属于正常情况,为国际通行实践。《中国环境报》则引述一位长期从事核电设计的工程师看法称,核污水能否排放,关键取决于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浓度是否符合排放限值要求。核污水处理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水体排放也是大部分核电站的选择。 科学上看来符合规定,这是比国际标准更严格,这么看来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未必如此,就如外交部汪文斌所说,“日本官方说,核污染水安全无害,为什么不向日本国内排放或将其用作农业工业用水,而向海洋排放”。 一、处理装置问题,处理装置是否真的能将核污水中的60多种放射元素去除 ,不得而知。 二、检测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检测报告是否属实。IAEA报告中列出了11位参与了是次评估的“独立外部专家”,他们分别来自阿根廷、马绍尔群岛、越南、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韩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和中国。中国《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找来了中国代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森林——评论报告内容。刘森林基本认同邓戈提出的局限性看法,但他也透露,对于各评估内容,独立专家们“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并未完全形成一致意见”。 三、含氚处理水本身问题,水中有放射性同位素在环境中的表现都不同,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生物累积,出现生物富集现象。 四、后期管理问题 ,处理装置的管制,管理者东京电力公司曾多次出现问题。 事已至此,现在应该做的是,1.各国加强监督日本政府对处理装置的管控情况;2.国际原子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加强把关,进行不同时间段,不同方法的检测,还要做到检测结果的透明度;3.各国准备做好改善自家海域环境;4.各国尽可能联合齐心协力帮助日本政府解决“处理水”,所谓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该帮帮,对自己也有好处。 资料源于网络,本人整改并加入自己的想法进行撰写。 不喜勿喷 谢谢

关于日本排放核污水是否安全进行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