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求职备考贴】关于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㈡

2023-09-16 20:00 作者:雍振老师讲面试  | 我要投稿

每年的校园秋季招考“水涨船高”,选拔标准也是不可控的,应届毕业生们能够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简历与岗位的匹配程度,掌握不同单位招考信心,了解工作求职的逻辑,投入时间和精力备考学习,才能在校招阶段更加自主、高效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又是一年校园招聘季到来,毕业生们求职中焦虑的情绪不断蔓延,有些应届生提前规划实习兼职和学习备考,为即将来临的竞争考试提前准备。也有部分应届生受网络上不同观点和说法所干扰,显得更加迷茫,打乱了秋招学习计划。


我们吸取前辈们的经验和教训固然是好事,但也要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代,甚至还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找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应届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希望与大家进行理性讨论,分享不同的经验。

1、信息不对称问题

工作求职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即便面对企业的招聘公告信息,应届毕业生们也很难辨别其中的筛选“规则”,关于职位要求和条件等信息的隐含,只是没有后续通知,使得应届生没有办法知道问题出在哪,无法调整内容、做出准确的选择。

再加上网络平台“过来人”“局内人”劝退的声音,选择告诉公司的一些“负面”情况,比如工作时间、薪酬待遇、绩效考核等,这些信息确实都很重要,也影响了应届生们是否选择这个行业或工作。

这些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应届生们很难判别适合自己的求职方向。

然而,渠道信息的获取也有很多种方式,选择信息发布完全的网站,密切关注考试公告。比如,应届生求职网、招聘单位官网的人才招聘专栏、社交媒体平台等,都沉淀了非常优质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挖掘、去识别有用的信息。

只有我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和了解,通过更多信息的对比,掌握相关考试时间、考试内容,善于筛选和分析信息,进而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底气,更好地适应招考单位的要求,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

毕竟,方法总比问题多。

2、简历准备的重要性

凡事要做两手准备,对于求职简历也是一样,建议准备网申简历、工作简历两个版本。

(1)网申简历适应网络报名

简历信息是我们在网申报名、面试环节中重要的一关。简历信息完善的过程,也是传递自己价值的信息交互过程,应届生一定要学会优化简历内容,掌握文字沟通的方向,合理打造简历亮点。

就以金融银行求职为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有那么多家,每一家银行的招考都需要填写网申简历内容。同时,网申界面系统大同小异,这就需要我们准备一版通用的网申简历,尽量涵盖网申的主要信息,以适应网络报名申请环节。

综合自己的意向和条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届生需要重视简历内容中的信息价值,清晰地传达自己的优势,让招考单位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

(2)工作简历适用求职面试

工作简历的目的是为了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和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面试的机会,工作简历就像一张入场券,助力应聘面试成功的“敲门砖”。

另一方面,工作简历可以体现求职者的背景、技能、经验等信息,更直观地反映是否胜任职位的资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面试机会。招考单位也是通过简历信息进行判别,进而发现求职者的能力和潜力。

以企业宣讲应聘为例,大家的专业背景差不多,考取的资质证书差不多,校园生活差不多,简历模板也差不多。所以,应届生们要学会扬长避短,凸显个人优势、过往经验。同时,挑选适合自己的简历布局,尽量选择简单、直接的布局,体现一定的审美风格。

不过,现实和理想总是存在着差异,需要我们亲身去实践、去尝试,慎重挑选岗位,广泛了解行业发展和岗位情况,定期总结报考选择、笔面准备环节的问题点,做好经验的复盘,才能在日后反馈自己。

(3)简历使用注意事项

编写和制作简历,实际上也是量身打造自身。设计简历也是一门艺术,一份好的简历更需要花时间、费精力去精心打磨和修改。

简历可以保持在1—2页的范围内,一些重要经历和项目需要细化介绍,注意段落、字体、格式等常规操作不出现错误,用语表达方面要中肯谦和,切忌虚假、浮夸的成分,避免过多的措辞感想,提高简历的整体可读性。

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一份简历,突出背景经历和专业技能,尤其是有项目经历、同业实习的应届生,要有意识地优化简历内容,顺利推介、营销自己蕴含的工作价值。

多一项经历,就多一份胜任岗位的底气。

多一项技能,就多一次改变现状的机遇。

3、秋招笔试备考

成为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得重新出发,重新学习各类竞聘考试的科目,掌握相关的应试技巧,才能在找寻工作的道路上有所收获。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习备考方向,我们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求职路径。

(1)公职类招考

对于国家公务员、省市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编制岗位,公务员的笔试科目一般是《行测》和《申论》科目,部分特殊岗位考查《专业知识》。而事业单位的笔试科目一般是《职测》和《综应》科目。这些科目考查会有相应的笔试、面试分数线,不同岗位的分数线差距很大,需要兼顾选岗、实力和运气的成分。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原银保监会)笔试的公共科目也必须要准备《行测》和《申论》,所以,公职类的考试基本绕不开这两个重要科目的备考学习。

公职类单位的招考属于编制类,良好的薪资福利、稳定的工作岗位等都吸引了无数人员积极加入体制内。当然相对应的,体制工作并非是一本万利、一劳永逸的,也会面临新的困扰,可能是无偿加班形式,“围城”心理落差等方面。

(2)财经类招考

常见的财经类招考单位主要有:三大政策性银行、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十二家股份制银行,以及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等。

商业银行的考试科目一般是通用就业能力测评(简称EPI),综合知识和英语能力。这些科目的考查内容较为分散、灵活,招考内容和考点有较大的相似性,招考时间也有秋招和春招,对于应届生来说,可以多次参加不同银行的笔试招考。

由于银行笔试采用线上机考,一种是线下机房的考场安排考试,另一种是考生自主分散参加考试。而且,银行笔试时间的安排基本不会冲突,应届生们可以有多次机会去尝试,也能很好的提高求职效率。

总之,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这些行业和单位的招考也反映了热门的求职方向,成为大家关注的职业选择。当然,这几种职业备考路径也不是绝对分开的,职业是一场较量长跑的竞赛,考验的是基础的耐力和知识的储备。

不论从哪个行业、岗位起步,重要的是你本身的职业目标,做好信息收集辨别,求职简历优势打造,提前备考学习规划,做到未雨绸缪,最终收获心仪的工作岗位。

【求职备考贴】关于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