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地名总体规划说明 部分内容摘抄 阿拉宁波宁真讲究 看了直呼内行

第一章 总则
四、指导思想及原则
指导思想:立足于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中提升实施战略的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城市地名与城市经济发展相协调。
1.体现宁波城市总体规划的意图原则。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中各项建设的布局和环境的全面安排和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城市地名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各类地名的命名作出科学设计。地名规划中各类地名的类型、层次要与建设规划所确定的功能分区、路网分布相结合,充分体现城市规划意图。
2.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提升和加强城市地名整体性和科学性,形成科学布局与组合合理的地名系统。按照地名管理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归纳城市地名分布规律,结合城市建设现状和分期发展规划构建地名空间布局网络,使地名规划达到特色鲜明、点线面层次清晰、区块主题明确、相互联系规律、空间覆盖完整的目标。
3.尊重历史与体现规划并举原则。过于强调尊重历史,很难体现完整的规划;而过于强调规划的层次序列,大量更改现有地名,又会割断历史,丢掉原有的地名特色。所以,地名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对那些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地名应尽量予以继承,以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性;对那些音、形、义不甚合理,又确实影响规划的老地名,则应按照规划予以更名,以保证规划的完整性、科学性和规律性。
4.体现宁波地方特色的原则。地名规划要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贴近城市人文背景,体现城市特色,词义贴切,并具明显的指位功能。要能彰显城市精神风貌,实现地名的指称功能、文化功能,使地名名副其实、规范有序、雅俗共赏、彰显文化、好找易记,为多种形式的地名公共服务奠定基础。
5.尊重当地居民意愿原则。充分体现当地居民的使用习惯和意愿,是地名规划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则,也是地名调整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地名优化、调整需充分注意群众意愿,要顺民意、合民心。地名读音要考虑本地方言读音和谐音情况,符合本地习俗。
五、规划内容
依据《浙江省城市地名规划编制导则》,地名规划是由通名规划、专名规划、地名分区规划、道路命名规划、地名标志规划、地名优化规划和地名文化保护规划组成。
通名规划:确定各类地名实体的通名适用范畴。
专名规划:确定各类地名实体的专名使用原则和一般规定。
地名分区规划:划分地名分区,确定和提出各分区地名主题、采词引导性、控制性要求。
道路命名规划:进行规划范围内主次干道道路名称整理和命名,重要区块的道路命名。
地名标志规划:设计地名导向系统,规定地名标志的标示内容、设置密度等。
地名优化规划:提出地名优化的内容和要求。
地名文化保护规划:确定地名文化保护对象、保护方法。
第二章 现状分析
二、地名分布特点、地名特色
滨临三江口的宁波城,始建于唐,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史。唐时有51坊,今开明、迎凤、广仁、惠政等路名均系当时坊名。至宋时,庆元府城已成当时重要港口城市,是对外通商的主要口岸,设有市舶提举司和市舶务。商业发达、市场繁荣,是当时浙东蚕丝、陶瓷、稻米、草席、海盐、水产集散地和造船、酿酒等手工作坊基地。城市街巷散见于方志的有五六十条。元、明、清三代城市继续发展,但进展缓慢。清光绪《鄞县志》记载的街巷地名154条。
1842年后,宁波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指定江北为外人居留地,港口重心也自江厦街北移至江北甬江一带。此后,一批甬籍官绅、旅外工商业者相继兴办实业,大批农民涌入城市,使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尤其江东、江北得到迅速发展,三区鼎立之势基本形成。民国《鄞县通志》记载的街巷地名已达46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宁波城市迅速发展,街巷地名也增加迅速。
1925年前后,宁波成立过街名委员会,整理城区、江东、江北地名。把零星分段地名伸延、合并,统一成“路、街、巷”三种通名,按照历史性、纪念性、商业性、习惯性等原则进行命名。
目前宁波城区的街道名称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历史人物得名,如中山东路、中山西路、尚书街、苍水街、华夏巷、忠介街等。
最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是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明末清初两位抗清志士张苍水和钱肃乐的故居所在地,分别被命名为苍水街和忠介街(钱氏谥号“忠介”);贺丞巷,则是因纪念唐初名臣,“四明狂客”贺知章而得名的。
2.因商业市肆得名,如大来街、天吉巷、天德巷、怀安巷、元吉巷、博文巷、宝兴巷、生泰巷等;以行业集聚而得名,如药行街、树巷、卖鱼路、鹅场跟、帽店巷、鼓店巷、纱帽巷、战船街、车轿街等。
清咸丰至光绪年间,药行街上的中药业曾盛极一时,一度还成为全国中药材之转运集散中心。车轿街是清代专为三藩安置车马之地,后又以经营花轿店铺集中而得名;战船街和厂堂街为宋时建造海船和供应造船工具、原材料之地;铸坊街是江东各种手工业作坊的聚集地。
3.以宁波城门得名,如长春路、望京路、永丰路、和义路、东渡路等。
宋明州城设望京、甬水、鄞江、灵桥、来安、东渡、渔浦、盐仓、达信、郑堰10个城门,元代重修明州城设东渡、灵桥、长春、望京、永丰、和义六城门,至民国城墙毁。
4.以姓氏得名,如凌家街、陆家巷、竺家巷、杨家巷、胡家巷、柯家巷、王家巷等。
5.以桥得名,如双桥街、灵桥路、莲桥街、大桥街、府桥街、广济街、平桥街、泥桥街、三眼桥街、五河桥巷、虹桥巷、缸桥巷等;
以河道、水利设施命名,如澄浪堰路、碶闸街、后河巷、大河路、象鼻巷、椅子巷、后漕巷、菱池街、双池巷、荷池巷、桃渡路、咸塘街等。
6.以历代衙署、书院得名,如县学街、崔衙街、毛衙街、马衙街、郭衙巷、甬东司巷、法院巷、大书院巷、小书院巷等。
7.以寺庙祠坛得名,如文昌街、延庆巷、白衣巷、新街、英烈街、栎木巷、江厦街、五台巷、白龙巷、嘉佑巷、薜萝巷、孙祠巷等。以本地名胜旧迹得名,如华楼街、大沙泥街、天一街、塔前街、小沙泥街、桂井街、云石街、石板巷等。
宝奎巷因宝奎庙而得名,皇帝的文章称“奎章”,珍藏供奉皇帝文章之处,俗称“宝奎庙”;西门外的泽民巷,以泽民庙得名,泽民庙奉祀治水有功、惠泽黎民的宋明州制使吴潜。
8.由谐音雅化而得名。如新芝(圣旨)路、秀水(秃水)街、老实(牢食)巷、扬善(洋船)路等;以寓意得名,如横河街、老实巷、翠柏路、苍松路、顺和巷、九如里、怀安巷、泥桥街等;以诗韵目序得名,十灰巷、十一真巷等;以寄情言志命名,如安丰街、国丰街等。
9.因坊得名,如孝闻街、开明街、迎凤街、广仁街、握兰巷等。
孝闻街是以宋时孝子杨庆故居“孝闻坊”而得名;迎凤街则是因迎凤坊而得名。相传宋徽宗曾诏书,为一位名医在此建石牌坊,而今坊已不存,地名却沿用至今。
10.因道路、方位、形状或序数系列得名,如鄞奉路、西北街、九曲巷、二横街、三横街、四横街等;因重要公共设施得名,如体育场路、车站路、机场路等。
11.建国后的有时代特征的地名,如人民路、大庆南路、曙光路等;解放南路、解放北路,为庆祝人民翻身获解放而得名。
三、近几年地名命名特点
近年来,宁波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地名更迭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到 2006年3月,市主城区街(路)巷(弄)的名称已达到2600多个,而建筑物(群)、住宅区的名称也增至800多个。
宁波的老地名所承载的是这座古城的千年沧桑,这新增地名所见证的则是这座古城文明发展的进程。目前新地名的命名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1.老地名的就近使用原则
宁波老城区进行旧城改造后新建道路、桥梁名称尽量沿用就近的街、巷、桥梁专名。如天一广场改造后新建道路保留了日新街、棋杆巷等大量老地名。
新建道路以周边老地名命名,增加道路人文内涵,如新建的跨江大桥:永丰桥、庆丰桥、青林渡桥,皆以桥周边的老地名命名,一方面使桥名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提高了桥名的指位性。
2.系列化命名原则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江东区南面的住宅区,大多以鸟名命名,如黄鹂、白鹤、紫鹃、朱雀、丹凤等。
科技园区生活区:丹桂、丁香、芙蓉、剑兰、金菊、木槿、腊梅、云杉等这些美丽的植物名称成了路名,装扮和映衬着美丽如画、具有浓郁江南水乡特色的新城。
鄞州区采用鄞州区内的自然山水命名,如四明路、嵩江路、堇山路、天童北路、钱湖北路,反映鄞州区丰富的山水资源。
北仑区以名山大川命名,东西向道路分别以阿里山、峨嵋山、凤凰山、恒山、黄山、华山、九华山、昆仑山、庐山等山名命名;南北向干道则被冠以渤海、长江、东海、黄河、黄海、嘉陵江等名称。这些以名山大川命名的道路,气势磅礴,象征着北仑区的胸怀天下的理想,道路的指向特征明确。
工业园区的地名带“金”、“富”等吉祥语,如金达路、金谷路、金辉路、金强路、富强路等。昭示园区内企业兴旺发展,蒸蒸日上的前景。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内的道路采用国内旅游胜地的名山名湖命名,如太湖路、洞庭路、鄱阳路等。
第七章 道路名称规划
二、跨三江的桥梁名
1.跨江桥梁的命名系统
跨“三江”桥梁的命名采用以下四种方式:
①“丰”字系列:除原有永丰桥、庆丰桥外,新增“长丰桥”等。
②采用桥所在地的地名命名:如白沙桥、鹭林桥、三官堂大桥 、梅墟大桥、清水浦大桥等。
③使用宁波古行政区命名:四明桥、鄞州大桥、句章桥、庆元桥等。
④以桥所在古渡口得名:邵渡桥、桃渡桥、青林渡大桥。
2、桥名释义
外滩大桥:西堍位于江北外滩而得名。
白沙桥:西堍位于江北白沙路而得名。
和丰桥:位于旧和丰纱厂附近。
中兴大桥:东堍联接中兴北路而得名。
鹭林桥:北堍位于江北鹭林而得名。
三官堂大桥:北堍位于江北三官堂而得名。
梅墟大桥:南堍接鄞州梅墟路而得名。
明州大桥:明州,宁波古称。
清水浦大桥:北堍位于镇海清水浦而得名。
蛟港大桥:大桥连接蛟川街道与小港街道。
莲桥:东堍接莲桥街而得名,并于灵桥、琴桥共为单名。
澄浪桥:以西堍澄浪堰得名。
长丰桥:以南侧鄞州长丰而得名。
新典桥:以连接西侧新典路而得名。
四明桥:以桥所在路为四明路而得名,四明,四明山,也指称宁波。
首南桥:以首南路而得名。
句章大桥:句章县,秦汉时宁波地域内的三县之一。
甬山桥:甬为宁波简称,甬山,即现奉化江口塔山。
庆元大桥:宁波,宋为庆元府,元为庆元路。
桃渡桥:由桃渡路得名,桃渡,桃花渡,桥所在地之古渡口。
孝闻桥:由孝闻街得名。
湾头大桥:位于湾头而得名。
青林湾大桥:位于姚江青林渡得名。
鹊渡桥:桥南靠近梁山伯庙,鹊渡,鹊桥之意。
邵渡桥:邵家渡,桥所在处之姚江古渡。
三、新增路名释义
1.三江六岸沿江道路
三江从宁波城市中心穿过是宁波城市的一大特色,但是沿江道路命名缺乏有效系统。目前来看,沿江道路大多使用“滨江路”、“沿江路”、“江滨大道”、“滨江大道”之类,路名的指位性和系统性差。
为突出三江六岸沿江道路的重要地位,使道路名称具有强烈的指位性和较好的文化内涵,本规划将沿江道路作为一个体系进行命名。
规划方案一:按所在河流命名。临甬江的河流采用“滨甬X路”,如滨甬南路、滨甬西路。临奉化江的河流采用“滨奉X路”,如滨奉东路、滨奉西路等。临余姚江的河流采用“滨姚X路”,如滨姚南路、滨姚北路等。这方法有二个不足,一是路名数量少,扩展性差,无法满足滨江道路的命名需要;二是滨甬南路与滨甬北路易使人误以为同一路的南北两段,而不是一条河的南北两侧道路。
规划方案二:以河流支流名称命名。
按支流命名沿江道路,以支流命名是以支流的先后性对应道路的上下游关系。沿甬江道路以两侧重要河流或带水的地名命名。这样一是能够使道路有较强的道路体系架构,使道路名称一目了然。二是能宣传上游景区,开发宁波旅游资源。三是专名资源相对丰富。
奉化江沿江道路名称:奉化江沿江道路除保留现有道路名外,用奉化江上游支流命名。奉化江东岸沿江道路为:皎河路。西侧为:樟溪路、檀江路。具体见附图。
姚江两岸道路名称:姚江沿江道路名称维持现有槐树路、永丰北路等不变。新增姚江北侧道路:丽江路、姚江路、慈江路。具体见附图。
甬江两岸道路名称:甬江沿江道路名称维持现有甬江大道、盎孟港路、大浃江西路、大浃江东路等不变,新增清水浦路。具体见附图。
规划方案二为推荐实施方案。
2、海曙片区
反映宁波悠久的历史文化,保护、发掘和恢复传统地名,建立地名标志,以传承和延续历史文脉。局部调整部分道路的路名。以海曙的历史遗迹名做为新增路名。
夏禹路:路西部旧有禹王庙,路南河旧称夏禹河。
看经路:路北部旧有看经寺。
3、江东城区
甬江大道:贯彻滨江道路以所在江或江支流命名的原则,为滨甬江的重要道路。
其他道路名为现有道路名的延伸,如桑田南路为桑田路的延伸。
4、东部地区
高新技术开发区片:新增路名延续现有道路名。
东部新城片:东部新城重点发展行政商务、科研教育等第三产业,同时发展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内部河流众多、环境好,规划结合作为宁波未来行政、商务中心的特点而命名其道路。由于东部新城支路众多,为节省地名资源,以中山路和宁穿路之间的中塘河作为对称轴,同一位置的道路,河以南称南XX路,河以北称北XX路。
主干路形成江澄、河清、海晏系列。
福庆路以西体现“商务行政区”的特点,以平安,祈福和商务的昌盛作为地名的主题。以“福”、“宁”、“清”为主题构成系列化专名。
福庆路以东体现其优美的居住环境和休闲自在的生活乐趣。规划采用“湖茵”、“芳草”、“嘉禾”、“雪汀”等富有诗意的地名,体现回归自然的地名特色。
现邱隘镇区的路名。采用原鄞县东乡的旧乡名和旧路亭名,体现地名的继承性。
支路通名使用上,东西向采用“街”作通名,南北向采用“路”作通名。
东西向道路,由北至南
东西向道路,由北至南
东泰街:"东"字系列地名,泰,安泰。
东平街:"东"字系列地名,平,平安。
会展路:以路北的会展中心命名。
国贸街:该街两侧商务楼是国际贸易的平台。
和济街:和衷共济之意。
海宁街:宁波为"海定则波宁"之意,与定宁路相对。
定宁街:宁波为"海定则波宁"之意,与海宁路相对。
业宁街:百业安宁之意。
宝华街:旧江北码头名。
嘉会街:美好事物汇集之意。
松下街:位于松下村得名。
清泽街:"清"字系列地名,泽润宁波。
清润街:"清"字系列地名,泽润宁波。
清宁街:"清"字系列地名,泽润宁波。
清波街:"清"字系列地名,泽润宁波。
德厚街:厚德载物之意。
金兰街:"义结金兰",表邻里和睦。
翠竹街:翠竹与金兰相对。
红梅街:雪中梅花,取梅、兰、竹之意。
陶殷街:陶姓和殷姓为邱隘的两大姓。
溪山路:山水溪流之意。
嘉禾路:嘉禾对芳草,有回归田园之意。
雪汀路:下满雪的小岛,形容环境优美。
春晖路:春光明媚之意。
邱祠路:以路北的邱氏宗祠命名。
横泾路:路南河旧称"泾水"。
南北向道路,由西至东
江澄路:江水变清,形容太平盛世。
昌乐路:寓意新城繁荣、百姓安乐。
承源路:承接源泉。
和源路:意为和谐之源。
鼎泰路:事业安泰之意。
晨光路:与"星安"相配。
星安路:与"晨光"相配。
瑞云路:吉祥的云彩。
安波路:平安宁波之意。
舒波路:波涛舒展。
瑞祥路:吉祥之意。
瑞丰路:吉祥丰收。
翔凤路:用旧鄞州东乡地名。
玉涵路:内有美玉之意。
琼林路:琼,美玉,琼林,美玉多。
北明程路、南明程路:明,宁波,宁波前程远大之意。
北东安路、南东安路:"东"字系列地名,安,平安。
泰和路:安泰和平之意。
北明德路、南明德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德汇路:有德之人汇集之意。
林泉路:此地有森林和泉水。
青悠路:语出《诗经》,"青青子袊,悠悠我心"。
莘苑路:莘莘学子所在的学苑之意。
善嘉路:古善嘉庙得名。
松涛路:松林听涛之意。
湖茵路:湖边绿草茵茵之意
慈福路:以路侧慈福寺得名。(邱隘人民路更名)
盛梅北路,盛梅南路:因该路北至梅墟,南至盛垫而得名。
青莲路:青色的荷花之意。
芳草路:与嘉禾路相对。
5、江北中心区
洪塘庄市区块:
洋市路:以洋市村而得名。
康庄路:康庄大道之意,与康桥路组成 “庄桥”。
康桥路:康庄大道之意,与康庄路组成 “庄桥”。
丽江路:赞美姚江美丽之意。
江枫路:“江枫”,取“江枫渔火“之意。
渔光路:“渔光”,此地夜晚捕鱼者的灯光。
庄桥机场区块:纪念宁波先贤为主题。新命名道路如下:
东西向道路
戚山路:纪念戚继光。
丰安路:和人民路对应,取"人丰民安"之意。
益宁路:与兴甬路对应。
唐虞路:纪念虞世南。
君山路:朱贵,字君山,清末抗英,为国捐躯。
麒麟路:周信芳,称麒麟童。
东明路:范钦,号东明,天一阁创建人。
祖望路:全祖望,号榭山。
文开路:沈光文,字文开。
文邦路:宁波乃文献名邦之意。
青云路:直上云霄,对庄桥机场的纪念。
定英路:庆历五先生之一。
南北向道路
倪家堰路:现状路延伸。
沙山桥路:纪念沙孟海。
压赛堰路:压赛堰,此地旧村名。
人民北路:人民路北延伸段。
石园路:万斯同,学者称石园先生。
高节路:严光以"高风亮节",名闻后世。
竹友路:梅调鼎,字友竹,清末书法家。
锦堂路:吴作谟,字锦堂,旅日华侨,慈北有锦堂师范。
石台路:杜醇,学者称石台先生,庆历五先生之一。
梅鹤路:纪念林和靖。
鹰翔路:翱翔天空,是对此地曾为机场的记忆。
6、江北西区
以慈城、洪塘本地村名,山名作路名。
东西向道路
太平桥路:太平桥,旧慈城南古桥名。
界址桥路:界址桥,旧慈城南古桥名。
长龙路:长龙村而得名。
裘市路:裘市村而得名。
五湖路:五婆湖水库而得名。
邵渡路:邵家渡,姚江古渡。
慈江路:慈江,慈城重要河流名。
平川路:风平浪静,水波不兴之意。
南北向道路
师古路:师古亭而得名。
阚峰路:阚峰位于慈湖北侧。
西江路:西江村而得名。
狮峰路:即狮山,位于狮山路东。
西洪路:由西洪村而得名。
6、鄞州新城区
鄞州新城区由鄞州中心区、鄞州投资创业园区、邱隘南片、下应片四个地名亚区块组成。
鄞州中心区:以宁波旧称,旧县治,鄞州区重要山名,旧地名为路名,新命名道路如下:
东西向道路
萧皋路:萧皋碶,鄞州中心区旧碶名。
句章西路、句章东路:句章,宁波旧县城。
灌顶路:灌顶山,旧山名。
金峨西路、金峨东路:金峨山。
蕙江西路、蕙江东路:奉化江中游别称蕙江。
庆元大道:宋宁波称庆元府。
锡山路:锡山,山名,位于鄞江镇。
大梅山路:大梅山,旧山名。
南北向道路
翻石路:翻石渡,奉化江上重要渡口。
甬山路:甬,宁波简称,甬山即奉化江口塔山。
檀江路:檀溪,奉化江上游支流名。
樟溪路:樟溪,奉化江上游支流名。
同谷路:汉鄮县县治鄮山同谷。
城山路:汉句章县治城山。
小溪路:晋至唐武德四年句章县县治。
小江湖路:鄞州区旧湖名,在今栎社一带。
鄞州投资创业园区、邱隘南片、下应片:
下应片以藏书文化为主题。以清乾隆年所建,藏《四库全书》的藏书楼楼名、宁波历代藏书楼楼名为路名。新命名道路如下:
东西向道路:
文澜路:文澜阁,位于杭州,浙江省博物馆内。
五桂路:五桂楼,位于梁弄,建于清。
文溯路:文溯阁,位于盛京,今沈阳故宫。
崇实路:崇实书院,位于慈城。
醉经路:醉经阁,清末藏书楼,位于慈城。
萱荫路:萱荫楼,位于慈城。
万卷路:万卷楼,明藏书楼,位于马园巷。
南北向道路:
寒松路:寒松斋,万斯同藏书楼。
墨海路:墨海楼,清藏书楼,位于宁波府侧街附近蔡家弄(原名渡母桥)。
双韭路:双韭山房,全祖望藏书楼。
7、鄞州西区
三成路:三成村而得名。
菱漕路:菱漕村而得名。
学院路:大红鹰学院而得名。
庙洪路:庙洪村而得名。
广梅路:梅,当地特产。
广泽路:泽为大湖,此地原为广德湖。
广蔺路:蔺草为当地特产。
香雪路:与春华路、秋实路相对,表冬季。
科欣路:科学欣欣向荣。
群英路:群英汇萃之意。
求精路:精益求精之意。
秀联路:秀联村而得名。
秋浦路:与春池路相对。
望峰路:望见山峰之意。
藕缆桥路:藕缆桥村而得名。
白鹤山路:白鹤山,本地小山。
青莲路:与春华路、秋实路相对,表夏季。
布政路:布政村而得名。
郭俞路:郭俞村而得名。
黄古路:古林旧称黄古林。
葑里路:葑里村而得名。
8、东钱湖旅游度假区
本区规划以国内名山大湖名和钱湖十景采词作路名
镇岚路:霞屿镇岚,钱湖十景之一。
白石北路、白石中路、白石南路:白石仙坪,钱湖十景之一。
紫金北路、紫金中路、紫金南路:紫金山,位于南京。
玉泉北路、玉泉南路:玉泉,位于杭州。
天池路:天池,位于长白山。
大明路:大明山,位于临安。
洪泽路:洪泽湖,位于江苏。
巢湖路:巢湖,位于安徽。
青城路:青城山位于四川。
太湖路:太湖,位于浙北,苏南。
洞庭路:洞庭湖,位于湖南。
鄱阳路:鄱阳湖,位于江西。
高邮路:高邮湖,位于苏北。
玄武西路、玄武东路:玄武湖,位于南京。
镜泊路:镜泊湖,位于东北。
9、江北北部-骆驼片区
骆驼片以骆驼本地村名命名,
南北向:
金钻路:钻头为机械行业常用零件。
灵峰路:以保国寺所在的灵峰得名。
费市路:以费市村得名。
西大河北路、西大河南路:以西大河得名。
爱登路:由爱登村得名。
东钱北路、东钱南路:由东钱村得名。
妙胜北路、妙胜南路:由妙胜村得名。
东西向:
宝轴路:宝轴,轴为机械行业常用零件。
铸锋路:铸锋,铸为机械行业常用工艺。
文德路:“德、智、体、育、诚”,良好个人素养。
文智路:“德、智、体、育、诚”,良好个人素养。
文体路:“德、智、体、育、诚”,良好个人素养。
文育路:“德、智、体、育、诚”,良好个人素养。
文诚路:“德、智、体、育、诚”,良好个人素养。
第十章 地名文化保护规划
一、城市发展历史
(1)宁波的历史沿革
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县,属会稽郡。两汉、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3县除隶属的州、国和郡名时有变动外,其行政区域范围基本未变。隋开皇九年(589年),3县同余姚县合并,称句章县,县治置小溪(今鄞县鄞江镇),仍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现宁波老城区);武德八年(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也在小溪。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代称明州望海军。北宋建隆元年(960年)称明州奉国军。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辖温台明越四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为庆元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称庆元路。大德七年(1303年)设浙东道都元帅府。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称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形成现宁波市行政区域的格局。
(2)宁波城的建城史
据记载,宁波最早的城垣为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刘牢之所筑,称筱墙,故址相传在今西门筱墙巷一带。
唐长庆元年(821年),明州刺史韩察筑子城,其范围南北在今鼓楼到中山公园一带,东西在今军分区至呼童街一带。据《宝庆四明志》记载,子城周长四百二十丈,四面环水,设有东西南三个城门。今鼓楼即原南城门故址。
唐景福元年(892年),黄晟为明州刺史,筑罗城,“周围二千五佰二十丈,计一十八里”。北宋元丰元年(1708)、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曾两次大修,有望京、甬水、鄞江、灵桥、来安、东渡、渔浦、盐仓、达信、郑堰等10城门。元初城毁,至正十二年(1352年)又在原址重建,设东渡、灵桥、长春、望京、永丰、和义等六城门。明清又经几度大修。1923年后的十八年间,逐年拆毁城墙、城门,依城址筑环城马路,现尚存永丰、望京、长春、灵桥、东渡、和义等路名。
二、老地名的类型
据1990统计,海曙、江东、江北三区传统街、路、巷、弄名有531条,其中街路194条,巷弄337条。以区分,海曙区街路104条,巷弄208条;江东区街路45条,巷弄70条;江北区街路45条,巷弄59条。最近老三区已废止的街巷为183条。上述街路巷弄名称来由,大体可分以下几类。
1.以桥命名70条,占总数13.l8%,其中街路29条、巷41条。如开明街、大桥街、车轿街、狮子街、广济街、青石街、莲桥街、板桥街、镇安街等。
2.以寺、庙、庵、观、祠、殿、堂、坛命名63条,占总数11.86%,其中街路11条、巷52条。如江厦街、永寿街、广仁街、广福街、华严街、文昌街、新街、贺丞路、祖关山路、白衣巷等。
3.以江、河、湖、池、漕、井、浦、渡、汀、岭、墩、堤、塘、堰、坝、道头、碶、闸、河埠命名 74条,占总数13.94%,其中街路33条、巷40条。如菱池街、横河街、碶闸街、咸塘街、偃月街、柳汀街等。
4.以集市、工场作坊、商号店铺和行业聚居命名54条,占总数10.17%,其中街路11条、巷23条。如药行街、铸坊街、战船街、厂堂街、大来街、豫源街等。
5.以同姓聚居姓氏命名48条,占总数9.04%,其中街1条、巷47条。如大戴街、蔡家巷、孙家巷、穆家巷、贝家巷、沃家巷、卢家巷等。
6.以府第、里坊、义庄、园圃(含今)命名47条,占总数8.85%,其中街路9条、巷38条。如马衙街、毛衙街、尚书街、国医街、公园路、苗圃路、正大路等。
7.以旧衙署、厅、营、仓、法院、海关命名23条,占总数4.33%,其中街路7条、巷16 条。如府桥街、县前街、演武街、君子街、西河街、仓基街、马园路等。
8.以古城门、牌坊、古塔、古木、奇石命名31条,占总数5.84%,其中街路13条、巷18条。如塔前街、迎凤街、孝闻街、桂井街、云石街、东渡路、长春路、望京路等。
9.以长度、形状、地段、位置顺序、音韵排列、道路起迄、通往方向和车站、码头、仓库等命名60条,占总数11.30%,其中街46条、巷14条。如二横街、三支街、杨柳街、大梁街、小梁街、西北街、东后街等。
10.以纪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欢庆吉祥命名30条,占总数5.65%,其中街路22 条、巷8条。如苍水街、忠介街、大沙泥街、小沙泥街、日新街、鼎新街、中山东路等。
11.以学宫、书院、试院、藏书楼、学校及文教区命名13条,占总数2.45%,其中街路7条、巷 6条。如县学街、天一街、呼童街等。
12.变更历史旧名、谐音演化和雅化命名18条,占总数3.39%,其中街路5条、巷13 条。如秀水(秃水)街、引先(引仙)街、新芝(圣旨)路、扬善(洋船)路等。
五、保护内容
1.保护宁波老城区、镇海老城区、慈城老城区的传统道路街巷名和片区名。
宁波老城区的范围为:由环城西路—新典路—奉化江—前塘河—彩虹路—通途路大致围合的区域,是三江片文物古迹最集中的区域,包括护城河以内的古城(约4平方公里)、外滩(约0.5平方公里)及一般旧城区,面积18.97平方公里。
镇海老城区的范围为镇海原有城墙的范围,北到后海塘、东到招宝山、南到甬江、西到隧道路。
慈城老城区的范围为慈城老城原有城墙的范围。
保护要求:尽可能保留原有传统街巷道路名称,因旧城改造被废止的道路名,可通过就近移植使用的方法,继续沿用。有丰富历史文化意义的街巷地名废止后,可在原址设纪念标志。
2.保护有宁波地域特色的古地名。
具有地域特色的居民点的通名有隘、漕、岸、沿、边、碶、堰、土耷、土毚等。
隘,音ga,方言地名,为交通要道。如余隘、邱隘、曹隘、姚隘等。
漕,尽端的河道称为漕,作临漕的居民点的通名。如仇家漕、朱家漕、墙门漕、徐家漕等
江岸,沿江的居民点,常以“江岸”,作通名,如尹江岸、范江岸、竺江岸、闻江岸、管江岸等。
边、沿,沿河的居民点,常以“边”、“沿”作通名,如东江沿、屠家沿、陈河沿、钱家边、沈家边、范家边等。
碶、堰、坝、塘等水利设施作通名:如道士堰、倪家堰、澄浪堰、四眼碶、石碶、新碶、大西坝、薛家塘、王家塘、吴家塘、洪塘等。
土耷 :音da,阜也,建村处地势较高,有张家土耷、傅家土耷、李家土耷等。
土毚 :音chan, 方言即洲也。有园土毚、傅家土毚等。
3.保护与宁波区域内行政区变更、城市沿革、城市发展相关的地名。
(1)古越人地名:“余姚”、“句章”。无、句、于、乌、姑均是古越人常用地名的冠首字。
(2)“鄞”、“鄮”通名专名合一的古地名。
(3)宁波历代行政区名和县治府治所在地的地名。宁波市历代地名有:明州、庆元路。秦设四县:句章、鄮、鄞和余姚(一说西汉初置),句章治城山(今江北区乍山乡城山渡旁),鄮治鄮山同谷(今鄞州区宝幢鄮山旁),鄞治白杜(今奉化市白杜乡),余姚治今余姚市姚江(舜江)北。句章、鄮、鄞、余姚、城山、鄮山、白杜为保护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