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取消简谱,全面贯彻五线谱?|吕思清说音乐面前,我们非常渺小

2023-03-14 11:10 作者:大渔大师课  | 我要投稿


前几天,中国音乐学院前院长王黎光在两会上“建议取消简谱,全面普及五线谱”的言论,引发热议。

有人说,这是一刀切,不符合国情,简谱在国内比五线谱更适合音乐的普及,很多学生又不走专业音乐道路,干嘛非要学五线谱,何况五线谱更方便民乐的移调。其实,五线谱也好,简谱也罢,都是进入音乐的媒介。音乐说简单很简单,五线谱五条线七个音,简谱1234567;说复杂,音乐是多学科交叉的艺术。

比如小提琴,一把弓四根弦一个共鸣箱,却融合了力学、数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物理学。国际小提琴家吕思清在《大渔大师课》,对音乐有这样的理解:“音乐伟大,我们非常渺小。”

 听音乐不需要懂。但懂了,你的感受会更好。如吕思清所言,“音乐最重要的,是感受那些和你情感共通的东西,你可能听不出我用了什么样的技术,不知道作曲家是谁,但高品质的音乐能触动你,唤醒你,震撼你。”

吕思清:国际小提琴大师,首位获得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亚洲人。最杰出的《梁祝》诠释者。


_乐谱是进入音乐世界的媒介


吕思清生长在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4岁半时,父亲将一把小提琴塞到他手里。从此,他正式开启音乐之路。 

与其他琴童不同,音乐成为吕思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源自父亲为他抄写的乐谱。

吕思清曾回忆父亲给国内音乐杂志《音乐创作》抄谱,“他抄出来的谱子就像电脑打出来一样,非常漂亮、工整,抄完了就可以印刷。”如今吕思清在《大渔大师课》,对于乐谱还有这样的理解:“当你拿到一首曲子,要认真看谱子上作曲家留给你的线索,表情符号、文字提示、强弱记号,去挖掘这部作品的内涵。我们要通过乐谱,通过我们的理解,走入音乐家的心灵,去揣摩他们的灵魂。


_乐谱记录了音乐的起伏,人生何尝不是


吕思清八岁那年,邓小平就曾评价过他。1977年12月,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的谈话中自豪地说:“我们有个八岁的娃娃,已经能拉外国的小提琴曲……”

真正让吕思清一举成名,是1987年,17岁的吕思清获得第34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第一名,成为第一位获得国际小提琴最高比赛首奖的东方人。比赛并非一帆风顺,吕思清在《大渔大师课》回首过往,直言“并不完美。”

吕思清获奖照片

比赛前,天气不好,飞机落到了瑞士。待天气好转,他们转机到达目的地,已经延误了30个小时。正式比赛中也有瑕疵,吕思清在音准和清晰度上出现了几秒的失误。

赛后,他很丧气。等最后一位选手拉完,很多观众朝他走来,跟他握手。“你是中国选手,你拉得太好了,你的帕克尼尼味道特别纯正。”他的心情就马上变好,顿时觉得刚才的失误不是大问题。

吕思清在《大渔大师课》建议,“万一在比赛或音乐会中出现了瑕疵,一定不要被它影响,演奏状态非常重要。”

帕格尼尼比赛前两个月,吕思清举办了近20场大大小小的音乐会,有时听众只有两人。目的就是对自己的状态了如指掌,才知道如何调整。参加比赛的过程,吕思清遇到诸多意外。学会应对这些意外,其实比结果更重要。

 

_人生不同阶段,对同一乐谱的理解不同


时至今日,吕思清演奏小提琴已40余年,他对音乐的理解经历了多重变化。比如《梁祝》,吕思清演奏过无数次,录音就有五个版本。

在《大渔大师课》,吕思清回忆自己年轻时的演奏,“稍微简单了。我18岁时,只是用一种对小提琴的热情,对爱情的朦胧认知来演绎《梁祝》。”后来,在国内一次音乐活动上,吕思清担任《梁祝》独奏。期间,他结识了《梁祝》的曲作者何占豪、陈钢。

曾经吕思清虽然知道《梁祝》的爱情故事,但了解并不深入。在听了曲作者详细讲解后,吕思清对作品更有感触。比如,以前他拉得忠于原谱,一板一眼,在了解越剧表现形式后,发现有些地方可以任意发挥,“这对我帮助非常大。”

多年来,吕思清用西方乐器演奏技巧,融合中国音乐元素,到后来寻求自己的表达方式,他希望用更为丰富、宽广、强烈的音乐表现戏剧性变化。 


_乐谱之外的启迪

 

回望自己的音乐生涯,吕思清说对自己有很大启发的时刻,很多是在乐谱之外。吕思清11岁时,被耶胡迪·梅纽因选到英国他创办的天才音乐学校学习。吕思清在《大渔大师课》,回想梅纽因对自己的影响,说道:“梅纽因一再强调我们培养的不是匠人,而是拥有全面素质的艺术家,一个全面素质的人。

吕思清19岁进入茱莉亚音乐学院,跟随小提琴教育家迪蕾学习,期间他感慨学到了很多音乐之外的“本领”。有次上课,迪蕾问吕思清,“你觉得成为独奏家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吕思清答:“要拉得好。”

迪蕾却说,“首先要能忍受寂寞。”这句话,吕思清起初并不理解。当他在独奏的道路上走了很久,顿觉这句话太对了。

“你多数是自己跟自己较劲。没人跟你分担所有的事,你要自己去解决。我的音乐表现,我的一些呈现,别人不认同,这很寂寞,很失落。作为演奏家,需要更强的适应能力。”

吕思清感慨,让自己发亮,如让别人在泥土堆里发现一颗钻石。

对于音乐,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吕思清认为,练琴不光是练手指,更要动脑子。而读懂乐谱,只是掌握了音乐的基本规则。乐谱之外,别有洞天。 

吕思清在《大渔大师课》,用细节讲述他的音乐经历,以及他在全国各地看到的诸多问题,和他对音乐与人生的思考。

 “音乐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无论处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无论我们的人生有多么困难坎坷,音乐都不会离弃我们。”多年来,吕思清热衷古典音乐普及。正如他在《大渔大师课》倡导“音乐家应该走出音乐厅,让更多人聆听音乐”。

 愿每个人都能爱上音乐,都能感受音乐的美妙。

https://www.dayuclass.com/

取消简谱,全面贯彻五线谱?|吕思清说音乐面前,我们非常渺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