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常识午餐】
1.(单选)下列讲话出处对应正确的是: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八一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朱德提出的
B.“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是习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出的
C.“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是毛泽东在《论实践》中提出的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提出的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领导人讲话。
第二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于2018年11月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进口博览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习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1927年8月7日,在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因此这句话是毛泽东提出的。
C项:《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于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著作。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提出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D项: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单选)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理论问题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
第二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
B项:“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回答的问题。
C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单选)1949年3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进驻香山。在香山的半年时间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列发生在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①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
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③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④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描绘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蓝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
第二步,①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敌人。这件事发生在香山半年时间里。
③项: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构想,这篇重要文献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的基础。这件事发生在香山半年时间里。
④项: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草拟和制定发生在香山半年时间里。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②项: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题干问的是在香山半年里发生的历史事件,而七届二中全会是在西柏坡召开的,因此不选②项。
2019年9月12日,习近平视察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习近平在纪念馆序厅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25日进驻北京香山,这里成为党中央所在地。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大进军,彻底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在这里,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描绘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4.(单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直接导火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具备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特点
C.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D.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五四运动。
第二步,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间是1914年,结束于1918年。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才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在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和撤销“二十一条”的正义诉求,但遭到拒绝,消息传回国内,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B项: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标志着旧民主主义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具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
C项:五四运动是以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工人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做题技巧:AC选项表述过于绝对,一般情况下易为错误选项。A项“直接导火线”、C项“决定性作用”表述绝对,根据所积累的常识知识,可以较快排除。
5.(单选)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党史人物。
第二步,由“20世纪一二十年代”“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可以判断出此人是陈独秀,中共“一大”上他被选为中央政治局书记。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上海小组的代表是李达、李汉俊。李达,湖南零陵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在“一大”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局成员,负责宣传工作。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C项:1927年8月7日,在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因此这句话是毛泽东提出的。
D项: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起义是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的。
6.(单选)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根本上说必须:
A.免征各种针对居民个人的税收,切实减轻居民的税收负担
B.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杜绝一切非法收入
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百姓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D.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
第二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从根本上说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有利于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免征各种针对居民个人的税收的做法错误。
B项:该项内容有助于规范收入来源、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但并非解决群众利益的根本途径。
C项:该项内容是提高经济水平的有效手段,但并非根本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