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南虫记·叙永·画稿溪·20180909(四)

2019-01-13 23:30 作者:刘大鸭蛋  | 我要投稿

    天黑了,又到了守株待兔的时间。

伪姬白望灯蛾 Lemyra anormala

    当地比较常见的小型灯蛾,前翅的斜斑在后半部分有扩大的倾向。

    本种不同个体之间斑纹深浅变化很大,有些亚种翅面的黑褐色斑纹极其发达,亦有几乎没有斑纹的个体。

    灯蛾科的种内变异有时候非常诡异,比如下面这位。

八点灰灯蛾 Creatonotos transiens

   别问我八个黑点在哪,我也不知道。一般来说,两侧的前翅都应该有四个黑点,但这个个体比较奇葩,它没有。

    也许雌性里面存在不长黑斑的个体,但我没查到本种雌性的图。

    灰灯蛾属国内记录了两个种,今天全看到了。

黑条灰灯蛾 Creatonotos gangis

    这就是那个雄性腹部末端会伸出触手状发香器的蛾子。图中这个是雌性,没有这个功能,看起来普通得多。

    灰灯蛾属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腿节上侧橘黄色。

    一般来说,灯蛾的体型大于苔蛾,但苔蛾中也有长得比较大的种类。

乌闪网苔蛾 Macrobrochis staudingeri

    常见的大型种类,有蓝色闪光,趋光性很强。

    去年在川北看到不少,但泸州-宜宾一带似乎不太多,可能是年份或月份不对的缘故吧。

    同一种昆虫的发生量在不同的年份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

    地板上趴着一只残疾的夜蛾。

黄歹夜蛾 Diarsia pallens

    种名存疑,这个属的花纹都很抽象,不容易辨认。

    或者说,整个夜蛾亚科的大多数种类都长得灰头土脸,让人一看就不想认。此外,本来就这样了,做标本的时候再被展翅板刮去一层鳞,亲妈都认不出来。

    附近有不少可耕地,因而可以看到一些常见的南方农田害虫。

铜绿异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腹面和各足腿节黄褐色。这个属很大也很复杂,现有的国内外资料都不算很全,而且未必全部可信,有一位先辈正在研究丽金龟,快把论文端上来吧,我都等不及了。

    作为一个兼具饭店功能的农家乐,蟑螂当然还是有的。

弧毡蠊 Jacobsonina arca

    存疑,也有可能是斑纹退化的日本小蠊/双纹小蠊。本种似乎是野生种类,偶尔出现在当地人的厨房里,但不大量定居,这可能与接下来会讲到的另一种室内蟑螂有关。

    在找到下一种蟑螂之前,我还找到了很多其他虫子。

乏夜蛾 Niphonyx segregata

    我衷心祝愿所有的昆虫爱好者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不需要鉴定这类杂夜蛾亚科的奇葩。

    前年被它教育过,所以今年鉴定的时候学乖了,直奔主题,爽到。

    斑野螟亚科仍然有很多没记录到的种类。

黑环犁角野螟 Goniorhynchus exemplaris

    与之前的黑缘犁角野螟相似,但前后翅外缘的黑色部分更宽,腹部背面黑色部分多而明显。

    看起来似乎有颜色上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稳定,与虫的年龄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外形特征,越是可以连续变化,就越是不足以成为区分物种的标准。

    接下来,我看到了一只体型很小的刺蛾。

宽颚铃刺蛾 Kitanola eurygnatha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2008年之前未曾在国内正式纪录的类群,我迄今已经见过四五次。爱好小众的人与不被注意的虫可能会相互吸引吧(迫真)。

    本种翅面的褐色斑纹几乎布满整个前翅,这在属内是不常见的。

    回到厨房附近,门口又来了一只丽金龟。

等毛异丽金龟 Anomala hirsutoides

    也有可能是之前记录过的川毛异丽金龟,这两个种似乎有颜色差异,但这个差异好像不太稳定,欢迎指正。

    体表的毛和鞘翅的隆起是比较明显的特征。

    白天的一只不认识的尺蛾被我定成了小盅尺蛾属,当天夜间,真正的小盅尺蛾就来找我喝茶了。

凸翅小盅尺蛾 Microcalicha melanosticta

    是个常见种,但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它,所以文字资料一大堆,但图片不多。

    因为不好看/不好认而不想去拍,是很多昆虫摄影师都会有的倾向,我也有,并一直在试图克服它。

    长得很像硃美苔蛾的那个常见种终于还是出现了。

东方美苔蛾 Miltochrista orientalis

    跟硃美苔蛾的区别可以自己比对,也可以等我集齐常见美苔蛾之后发对比图,虽然后者遥遥无期。

    颜色深浅有变异,当天夜晚有另一个个体,前翅几乎全黑,吓我一跳,但它还是它。

    这个地方猎蝽不少,过了三天,还有没见过的种类。

岭猎蝽 Lingnania braconiformis

    这里需要说明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本种的属名与禾本科竹亚科的一个属完全一致,这是生物命名上少见的同名异物现象,多见于网络不太发达的早起文献。现在发新属之前都知道要google一下,不要撞车。

    此外,这是一个多形种,白斑和红色部分的范围时有变化。

    墙角出现了一只曾经见过的夜蛾。

绿褐嵌夜蛾 Micardia pulcherrima

    2016年,还比较菜的我在四川见过它,当时的鉴定结果,现在看来算是史诗级丢人,说不出话。

    可能是背景光的问题,我从图上完全看不出绿褐色。

    目前已知的产地仅有四川和印度,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记录。

    这以后,我在台阶上找到了一只石蜈蚣,这可能是本系列唯一一种唇足纲动物。

穴石蜈蚣属 Bothropolys sp.

    存疑,这货很有可能是个尚未发表的种类,上述鉴定完全属于瞎猜,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指正。

    这种文献没写的东西,我一般是没辙的,随便钦点新种是很缺德的事,我不希望别人做,更不希望自己做。

    明亮的吊灯甚至引来了一只雌性锹甲。

艾斯环锹甲 Cyclommatus elsae

    种名存疑,亦有资料将其归为碟环锹甲的亚种,这几个种类的分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雄虫的口器,雌性的资料比较少。

    体型相当小,长度在5~6cm,跟标本展览上那些巴掌大的锹甲很不一样。

    锹甲爱好者将本属称为“细身赤”,不知道这个命名体系的详细情况是怎么样的。

    垃圾桶旁边有一只长得很像垃圾的猎蝽。

污刺胸猎蝽 Pygolampis foeda

    与梭猎蝽属近似,但身体后半部更宽大,触角第一节更长,胸部腹面的刺更发达。

    这类猎蝽头部末端的细颈不明显,很容易被误认为其他蝽。一般来说,容易被认成姬蝽、缘蝽或盲蝽。

    收起来的雨伞上停了一只体型不小的石蛾。

角石蛾属 Stenopsyche sp.

    目前还没有找到除外生殖器与分子方法之外的方法可以准确鉴别本属的各个种类,水生昆虫独特的扩散规律使得生殖隔离在本属的演化中频繁发生,造就了它们几乎不存在的种间形态差异。

    墙上停了一只后翅很小的白色尺蛾。

洁尺蛾 Tyloptera bella

    有数个亚种,四川分布的可能是缅甸亚种。我查看了产于日本的指名亚种的图片,感觉跟这货没啥区别,不知道为啥要分。

    气质上莫名接近球果尺蛾属,如果有哪天它被归并了,我丝毫不感到意外。

    桌子底下有一只体型庞大的平背螽。

刺平背螽 Isopsera spinosa

    比对了很多文献,感觉定成刺平背螽更好。尽管后足腿节和前胸背板侧面的某些特征接近黑角平背螽,但综合当地记录的其他个体来看,红褐色的范围与深度似乎都是可变的,深色个体与浅色个体之间没有断然的分界。

    门框上有一只大蚊,它不配合,被闪光灯惊了一下之后直接飞走了。

朱砂黑大蚊 Hexatoma rubriceps

    腹部侧扁,所以从侧面拍照铁定没有好果汁吃。

    一开始以为是短柄大蚊属,后来发现不太对,因为短柄大蚊的足更细长,尤其是跗节,这货的跗节都快赶上白纹伊蚊了,怎么看也不像短柄大蚊。

    噪点不少,因为闪光灯没电了,原片很暗,我强行调高了亮度。

    黄毒蛾终于在这时出现在了墙上。

茶黄毒蛾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常见的黄毒蛾,由于其寄主包括了茶,本种在没有农药的古代几乎可以在南方产茶区肆意扩散,这显然与其现在的分布范围有关系。随着杀虫剂的日渐普及,这些“农田害虫”的栖息地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碎片化。虽然不至于让它们灭绝,但人类活动的确深刻地影响了它们的演化。

    直到这时,我才在垃圾筒上找到了另一种蟑螂。

黑胸大蠊 Periplaneta fuliginosa

    与城市常见的澳洲大蠊和美洲大蠊相似,也是一种常见于居室之中的蟑螂。不同的是,本种原产于中国,可以快乐地生活在野外。其天敌、寄生生物资源在国内为数不少,因此,就竞争力来说,不如上述两种入侵的大蠊,所以在城市数量不多。

    尽管这也算是生物入侵,但相比于用本土蟑螂代替外来蟑螂,我还是希望家里不要有蟑螂。

    有只蛾子在墙上停了一晚,我一开始以为它是大丽灯蛾,仔细看了看,发现并不是。

复逐虎蛾 Exsula dentatrix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虎蛾应该是日行性的,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虎蛾亚科内有不少夜行性的类群,最常见的当属修虎蛾属,全员夜行。

    为防止萌新像我当年第一次看到虎蛾一样蒙圈,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虎蛾是夜蛾科的一个亚科(虽然夜蛾的几个亚科跑到裳蛾科去了,但虎蛾仍然在夜蛾科)

    最后,因为太想摸鱼,拍照片时不太认真,还没对上焦,它就跑了,非常抱歉,我什么都不会做的。

斜缘螽 Deflorita deflorita

    小型露螽,拟态病变的树叶,水平很高。以前在广西见过这个属的若虫,不知道是不是本种。

    机敏的种类,稍有不对就会直接飞走,一点面子都不给。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

西南虫记·叙永·画稿溪·20180909(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