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针见血 | “生死已”还是“生死以”?

2023-11-27 17:10 作者:咬文嚼字杂志社  | 我要投稿

◎吴孝成

       《书摘》2020年第11期刊载有李文杰《陆徵祥在巴黎和会》一文(原载《日暮乾清门:近代的世运与人物》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其中说道:“虽说爱国者应首先考虑‘苟利国家生死已’的大是大非,但毕竟清议可畏。”文中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应作“苟利国家生死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第二首中的名句,意思是:如果(这件事)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去做),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生死以”语本《左传·昭公四年》。春秋时代,郑国大夫子产改革军赋,受人诽谤,他坦然地说:“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后来,汉代蔡邕《朱公叔谥议》中有云:“苟除民害,死生以之。”以,有凭借、依靠义,在这里指听凭、照例。“死生以之”或“生死以之”,即不论死活都要去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因禁烟被贬流放伊犁,临行与家人告别时所作,抒发了他的爱国心声,也是他辉煌一生的真实写照。

       “已”有停止、完成的意思,“生死已”似可理解为不论死活都停止了。林诗不是这个话。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1年第4期《一针见血》栏目。)



一针见血 | “生死已”还是“生死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