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捡破烂,还原了90年代的女孩卧室


穷女孩零元改造卧室实录
今年九月,摄影师雷宝珠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房间。
她把房间打造成独一无二的领地,既不日系,也不北欧,区别于任何一种流行的装修风格。
有人说,如果在这个房间醒来,肯定会觉得爷爷奶奶还在、父母还很年轻、同学借的水浒卡还没还。
最关键的是,整个改造她没有花一分钱。

我的房间里,全是破烂
从学校毕业后,我一直没有上班。
因为穷,我的爱好都是廉价或免费的:听免费的歌、看免费的电影、买打折食物、逛旧货市场、捡破烂、拍照……
好像生存下去也不需要太多钱。

我捡破烂有大半年了,原本它们只能堆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
三个月前,一个暂住我家的亲戚搬走了,我才拥有一个完整的空间,散乱的旧物终于可以汇聚一室。




我捡的旧物大多生产至八九十年代为主,有器皿、旧衣、木柜、玩具、影音制品……
它们来自不同地方,材质不同、属性不同、形状不同,因为各种原因辗转到了我手里。
这些原本要被遗弃的物件,在我这里都是宝贝,翻新过后,又再度散发出时间的光华。




废楼寻宝记
今年年初,我开始探寻城市里的废弃拆迁楼。
起初只是为了捡老照片,后来发现这里有许多好看的物件。

我当然知道,国内废墟探险有一个默认的原则是不带走任何东西。
为避免争议,我需要声明一下:我去的废楼都是即将拆迁的居民楼,拆迁人员即将动工,拾荒汉也早就把值钱的东西捡走了。
所以,这些物件最终要被填埋在泥沙之下。我感到非常可惜,慢慢地,便会把一些好看的旧物捡回家。

捡东西是会上瘾的,我开始频繁出入废楼,越捡越得心应手,已经可以快速从满地狼藉中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件了。
在这里,常常能碰到一个不再生产的款式,或者勾起童年回忆的玩意。
但我捡破烂从不去衡量它的价值,也不局限于年代和种类,只以“好看”和“喜欢”为原则。





这些物件都来自杂乱不堪的房间,表面覆盖了灰尘或污渍,有的还有虫卵和臭味,所以清洗和晾晒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这是件耗时耗力的工作 —— 有些物品要用皂液洗刷表面,有些只能用湿布擦,布料和针织物则要用消毒液浸泡20分钟再洗涤。
但只要洗干净了,破烂就会变得跟新的一样。



也许有人会问,老去废楼捡东西回家会不会晦气。
我想说,我还会捡一些被遗弃的佛像、观音吊坠等,用来跟晦气对冲一下。

人们总将还能用的东西扔掉
我家的装修,都是由父母一手操办的。
跟很多长辈一样,他们喜欢原木色的家具和纯色光滑的瓷砖,为了增加一点活泼的色彩,还喜欢墙贴。
时代在变,父母的装修风格越来越现代化,而我却越来越怀旧。

妈爸总是责备我收藏这些“破烂”,我却想让他们看到“破烂”焕然一新的模样。
我希望每个人走进这个房间后,都惊叹地“哇”一声,像打开了时光宝盒,勾起他们小时候的回忆。

我总觉得,以前的物品比现在的更加耐看、耐用。
或许,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件物品要用很久,所以人们对于物件的设计更加用心。

我现在的消费观是:能捡来的绝不花钱买,能买二手的绝不买新的。
所以,我的手表、背包、衣服,大多都是九十年代的产物。

我布置房间的一部分灵感,来源于童年住过的奶奶家。
奶奶那一辈人,从不轻易扔东西,家具总是盖着一层防尘布,衣服缝缝补补又三年,用过的塑料袋、瓶瓶罐罐都要攒起来。
而现在这个消费社会,人们大量地买进东西,又大量地遗弃。
别人丢弃的,在我这里都是宝贝。每个宝贝都有一段故事,一份不易割舍的情感。
就像三毛曾经说过的:
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地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做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
图文 雷宝珠 | 编辑 小胡
你可能还喜欢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pic163
文章版权归网易看客栏目所有,其他平台转载规范请于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违者将追究法责任;稿请请致信 insight163@163.com,其它合作欢迎于公众号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