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研究向】历代南北人口比例

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分界点。

1.先秦至两汉时期。南方20%,北方80%
这个时期,南方还未开发,人口集中在成都平原,长三角,以及南阳盆地附近。北方则一直是人口密度高度集中的地区。具体有河北,三河,中原大梁一带,颍川许昌一带,青州济南一带,以及关中地区。由于北方的绝对人口优势,基本上,南方没有任何割据的可能。
该时期的巅峰值,北方五千万;南方一千万(东汉末)
---
2.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30%,北方70%
由于汉末战乱的加剧,北方人口锐减,南方有了可以与北方抗衡的可能。虽然西晋统一后北方人口有所恢复,但是五胡乱华时期,中原人口再次大量南迁,给南方又带来了大量人口。然而,由于南方人口重心区,在侯景之乱后损失惨重,后期又恢复了秦汉时期的人口比例。
该时期的巅峰值,北方三千万;南方一千五百万(北周末)
---
3.隋至盛唐时期。南方25%,北方75%
隋唐时期是温暖时期,北方人口在战乱后继续恢复。由于唐朝与汉朝一样重西北的政策,人口大规模集中在中原地区。
该时期的巅峰值,北方六千万;南方两千万(盛唐)
-----
4.中唐至北宋末。南方50%,北方50%
该时期是南北人口逐渐持平的时期。安史之乱带来的巨大负面作用,以及大量南迁人口。南北实力逐渐平衡。
该时期的巅峰值,北方五千万;南方五千万(北宋末)
------
5.宋金对峙时期。南方60%,北方40%
由于靖康之变再次带来巨大的南迁人口,南北人口的强弱之势彻底反转。
该时期的巅峰值,北方五千万;南方七千万(南宋中)
-----
6.元时期。南方80%,北方20%
蒙金战争中,北方人口损失巨大,损失幅度达到80%以上。南方受战乱较轻,但是四川巴蜀之地损失惨重,自此,人口重心彻底转向东南方向。
该时期的巅峰值,北方两千万,南方八千万(元末)
-----
7.明时期。南方70%,北方30%
明代,在多种移民措施的努力下,北方残破的人口得到恢复。两湖,四川,闽广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人口承载力持续提升。
该时期的巅峰值,北方六千万,南方一亿四千万(明末)
-----
8.清初到太平天国时期。南方65%,北方35%
清代,美洲作物的引进,人口内卷化的加剧,北方人口受地理优势的增殖幅度更大,北方人口进一步恢复。该时期的巅峰值,北方一亿四千万,南方两亿六千万。(太平天国初)
-----
9.清末至今。南方55%,北方45%
太平天国给东南地区造成了七千万的人口损失,东南地区的人口绝对优势不复存在,中原,四川的人口恢复,东北平原的大规模开发,北方人口的比重再次上升,一增一减之下,宋元以来,南方的绝对优势被逐渐抹平,使得整体人口分布越来越合理。
该时期的巅峰值,北方六亿,南方八亿。(现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