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言文常见字词」阿 & 艾

2021-08-28 20:30 作者:霜霂薪苇  | 我要投稿
1、所有的注释,以《王力古汉语字典》为底本,依据词义的使用频率(仅凭自己的感觉)适当增删。释义保持不变,不更改原有的表述。增加的释义,注明“补充”字样。
2、释义后另加括号,对《王力古汉语字典》的意义予以补充。来源依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源》《古汉语大词典》,不一一列出。有时会以“(个人:……)”的形式,依据个人理解,对释义予以补充解释(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个人理解未必恰当)。
3、示例、译文尽量标明出处,在“----”后注明参考来源。参考来源以如下形式标明:作者.丛书名.书籍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等。有多个参考来源,以①②等序号分别注明。部分译文并不代表自己的观点,但不作更改。不过,在译文之后,有时会以“(个人:……)”的形式,依据个人理解,对译文予以补充。
4、挑选的辞典版本如下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6月第1版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4月第5版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8月第1版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
《辞源》.商务印书馆.第三版
《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5、郑重声明:仅凭个人感觉挑选较为常用的释义,没有挑选《王力古汉语字典》里的所有释义。想了解更多更全的释义,可以参看《王力古汉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词典》《古汉语大词典》《辞源》等辞书。

文言文常见字词——阿


①大的山陵(大山/大土山/泛指山)。


示例: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王勃 • 滕王阁序


译文:在大路上整齐地排列着车马,到高山去寻访美景。----钟基,李先银,王身钢译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古文观止.北京:中华书局,2011.504-505.


②⒈山或水的弯曲处(山、水的转弯处/山坡、水边)。


示例: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屈原 • 九歌 • 山鬼


译文:隐隐约约有人啊在那山的拐弯处,身披薛荔啊腰间系着松萝。----林家骊译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楚辞.北京:中华书局,2010.72.


⒊由曲隅(偏僻的角落)引申为曲从,迎合


示例:刚直不阿、阿谀奉承。


⒋又为循私(个人:“循私”,现在应写为“徇私”),偏袒


示例:舜授禹,以天下,尚得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荀子 • 成相


译文:舜将帝位传给禹,一心为了天下人,崇尚贤德举贤人,不把秩序来失去。对外不把仇人避,对内不把亲人护(个人:译文似为追求句式整齐,在句意翻译上稍显口语化。原文大意是,推荐贤人,唯才是举,外不避仇,内不偏私),只将贤能来授予。----①方勇,李波译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荀子.北京:中华书局,2011.407.----②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418.


⒌又为亲附(亲近)。


示例:故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进退周旋,唯道是务。苟失其道,则兄弟不阿;苟得其义,虽仇雠不废。----后汉书 • 卷110 • 列传70 • 刘梁


译文:所以有才德的人做事,一举一动都想到义,不为私利而做邪僻的事,不为义而心中有愧,出仕退隐和交游,一心只想到道。要是不符合道,即使是弟兄也不附同;要是行为符合义,即使是仇人也不作罢。----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后汉书.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1601.


文言文常见字词——


①⒉艾叶苍白,故引申为苍白色。


示例:椒花丽句开重捡,艾发衰容惜寸辉。----元稹 • 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


⒊又指老,老年人


示例:古之立教,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道民,莫善於德。然则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汉书 • 卷6 • 武帝纪


译文:古代确立教育的标准,百姓之中推重年龄,朝廷之上设立位,扶正社会风气引导百姓行为,最好的办法在于注重道德。然而在乡村尊重老人,侍奉高龄,是古代的道德标准。----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汉书.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63.


②尽,停止,完结。


示例:方兴未艾。


④艾艾,口吃的样子。


示例:期期艾艾。


[备考]:①美好(漂亮)。


少艾,①指年轻美丽的女子。②形容(女子的)年轻美丽。


示例: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孟子 • 万章上 • 1


译文:人幼小的时候,就依恋父母;年纪稍长,知道女子美丽,就思恋貌美的少女;有了妻子儿女,就眷恋妻子儿女;做了官,就讨好君主,得不到君主的欢心便焦躁不安。----方勇译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孟子.北京:中华书局,2010.172-174.----②杨柏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206-208.


⑥⒈通“刈”,割,收割(收获,收成)。


示例: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之事也。----荀子 • 王制


译文:即使遇到饥荒旱涝之年,也使农民有所耕耘有所收获,这是司空的职责。----①方勇,李波译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荀子.北京:中华书局,2011.129-131.----②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129-130.


⒉引申为斫,砍掉。


示例: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军快战,必三胜,斩将,艾旗,乃后死。使诸君知吾非用兵罪,天亡我也。----汉书 • 卷31 • 列传1 • 项籍


译文:今天一定决死,愿为诸君痛快一战,一定接连三次获胜,斩将,砍旗,然后战死。让诸君知道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作战的过错。----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汉书.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824.


⒊又为杀害。


⑦通“㣻”,惩戒,惩治。


示例:三年,大甲悔过,自怨自艾。----孟子 • 万章上 • 6


译文:三年之后,大甲(个人:大,现在写作“太”。大甲,即是“太甲”)终于悔过,自我怨恨、自我改过。(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过错,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①方勇译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孟子.北京:中华书局,2010.184-186.----②杨柏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222-223.


⑧通“乂”,治理。



「文言文常见字词」阿 & 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