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干货| 专业课的学习一定要稳扎稳打(合肥工业大学机械)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小鱼学长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专业
备考经验帖干货!
学姐/学长信息 /Profile/
小鱼学长
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
初复试均名列前茅!
我为什么想读研?
针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很功利,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为了提升学历,为了赚大钱,哈哈。
当然了,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上。在这里我不否认过程也很精彩,过程也很有意义的观点。但至少我感觉过程有意义的前提是考上,要不然注定是你不愿意提及的遗憾。
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现在这个时间段,可能有的人已经选好了学校和专业,有的人还在考虑中。先简单介绍下合工大招生的基本情况吧。
合工大的机械专业主要在机械工程学院和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两个学院分别进行招生,考研初试专业课都是815机械原理。其中,机械工程学院招机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后三个为学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面几个专业分别录取,但是最后统一选导师,院里所有具有招生资格的老师都可以选择。此处的建议是,对专业名称没有太大执念的考生,可以选择一个分数线低一点进来再说。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招收机械专硕(其实就是车辆专硕)和车辆工程学硕。
2021合工大机械类专业的招生人数附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1合工大机械类专业的复试分数线附上:

图片

图片
合肥工业大学时一所非常公平的学校,不存在歧视或压分现象,复试随机排序随机抽题。性价比也很高(毕竟位于合肥,哈哈),竞争不算激烈,机械实力很强,还是值得报考的。
初试
复习时间线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马哲告诉我们矛盾具有特殊性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有时候我们在浏览网上经验贴的时候,同样都是成功上岸的所谓的高分学长学姐,分享的方向截然不同。因为方法可能是适合他们的,却不是适合我们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量体裁衣。不要本本主义。我感觉这点挺重要。
然后我大概的说一下我的整体时间规划供大家参考:
基础阶段
2021年3月-6月下旬
这一阶段我把主要的时间都用在了数学和英语的复习上,毕竟,“英语决定你能不能考上研究生,数学决定你考上什么样的研究生”。(这句话我个人感觉很有道理,在此和大家分享以下。)
不过,说实话,因为突然一开始学习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摸索,一时很难进入状态,所以效率肯定是不会高的。我当时因为疫情原因是不在学校的,家里的环境很容易让人放松,然后看到别人发空间看到他们的进度都已经甩我一大截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感觉自己考不上了,还好自己没有放弃,哈哈。
现在以过来人的身份看,这段时间的学习时间相对分散,说以效率不高是正常的,只要把暑期的时间利用好,还是完全来得及的。但在这一段时间最好是英语的单词有一定的储备了,数学书本上的知识点也过了一遍了,这样后面会轻松一些。
强化阶段
2021年7月-9月
在此声明以下,在此我说的强化并不是某一学科的强化,只是对这一时期的一个称谓。
这一时机是考研备考的黄金时期,一定要抓住,否则后面想翻盘的难度就很大了。在这一时期,建议大家能留校就尽量留校,因为在家的学习效率着实不高。
首先英语与数学的学习依然是重中之重,数学我当时是跟着张宇的强化班来的,然后用的资料是张宇的1000题(因为1000题有配套的刷题班,不会做时可以直接看刷题班,强烈推荐高昆仑老师可kira老师。)。英语在这一阶段我就开始作真题了,当然单词还是一直在背。
在暑假,一个新的科目也应该登上备考舞台了,就是专业课。虽然大家都挺看不起专业课的,但专业课也是赤裸裸的150分呀。我的一个室友失败的原因就是815机械原理考了51分。所以专业课虽说不难,但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了。个人建议暑假结束之前,专业课应该结束基础和强化两个阶段了。
政治,这一时期,你自己看着办吧……
附上我暑期大概的作息时间(经常偷懒,好多时候都做不到):
7:00—8:30 英语学习(主要是背单词)
8:30—10:00 数学
10:00—11:30 专业课
11:30—12:30 午饭
12:30—14:00 午睡
14:00—15:30 英语练习
15:30—16:30 数学做题
16:30—17:30 专业课做题
17:30—18:30 晚饭
18:30—20:30 复习英语或者政治(看视频)
20:30—21:30 总结和反思
冲刺阶段
2021年9月-11月
在这一阶段除了政治外,各科都要做真题了。政治也要尽快的把强化阶段的内容完成,然后进行选择题的练习了。(友情提示:政治成功与否全在选择题)
押题阶段
2021年11月-考前
押题的话重心在于数学和专业课,个人感觉英语和数学的押题纯属玄学。政治的话,网上的很多名师都是可以信赖的,如徐涛、腿姐、肖秀荣。跟其中一个按照其要求做即可。(强烈推荐背肖四)。对于专业课,由于考试的时候很多题都是原题,题目来源也很有规律,体型又很固定,所以还是很有希望碰到原题的。英语和数学在这段时间正常训练,不手生即可。
●关于复习时间线的小建议●
还是那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自身情况,走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中国特色考研道路。所以复习时间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安排。
公共课、专业课备考建议
政治
复习建议
(1)8—9月
看徐涛老师(重点是马原部分)视频讲解。
配套用书:徐涛老师的《核心考案》
(2)9—10月
继续看徐涛老师强化班视频讲解。做1000题,全看完之后第二遍重点看绿色字体部分,1000题重点看错题。
配套用书:徐涛老师的《核心考案》、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
(3)11月初——12月初
重点做《肖8》的选择题,大题有时间就看一看背一背,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做一下《徐涛8套卷》的选择题、《腿姐4套卷》的选择题。
配套用书:《肖8》、《徐涛8套卷》、《腿姐4套卷》
(4)12月初——考试之前
重点背肖4(考前15天出)大题,可以配套徐涛考前必备20题(考前20天左右),强烈建议背肖四。
配套用书:《肖4》、《考前必备20题》
英语
英语的话,个人观点就是背单词,做真题,看视频的意义不大,重在持之以恒。(仅供参考,我的四级没过,考研英语一也仅61分。)
数学
复习建议
(1)3—6月
这个阶段是数学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建议不要盲目求快以达到感动自己的目的,一定要稳打稳扎。还有就是切记盲目大量做题,因为在这一阶段,我们的知识体系都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统,做题的结果很大可能就是不会然后看答案。在这一阶段,可以跟着一个老师的视频课走,不会显得那么枯燥,至于具体那个老师好,我不敢在这里盲目下判断,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经常看到网上说汤家凤适合基础不好的,张宇适合基础好的,要不要信,还是那句话,自己去试一下,小马过河的道理我想大家还是明白的。
(2)7—9月
这一阶段是数学进行强化的阶段。强烈建议一定要跟着老师的视频课走,切记盲目自学(大佬除外),谁听谁知道。在这一阶段力求把考研的框架建立起来。
然后就是一定要自己动手做!一定要自己动手做!一定要自己动手做!
(3)9—11月
这一阶段就是收获的时候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冲刺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进行真题的训练。建议自己定时做,按时完成,给自己点仪式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很多题都是前期做过的题,所以测试出来的分数不一定能代表自己的真实成绩,禁忌盲目自信。
(3)11月—考前
建议系统回顾知识点,整理错题。建议不要盲目做模拟题。
专业课
我考的专业课是815机械原理,所以以下谈的只针对815机械原理。
815机械原理题型是10道大题。所以学习时重在理解概念,不需刻意背诵。专业课的内容暑假就应该开始了,因为我们要力求学的非常熟练,毕竟考试时间还是挺紧张的。说实话,专业课的难度要比数学低得多。但麻烦就麻烦在它不像数学那样已经形成了市场化,有老师一条龙服务。所以有时候我们会感觉无从下手。
在备考过程中,荣辉的习题集和张志强的习题集一定是要做的,因为很多真题就出现在这两本书里,还有就是西工大的课后习题也要选做以下,最后就是历年真题。
专业课的学习一定要稳扎稳打,毕竟2021年的专业课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其他建议
说一下心态的问题吧考研过程中心态确实容易崩。就一直很纠结。选学校吧,报差点的吧,不甘心,报好点的吧,怕考不上。看别人都找工作了,又怕万一没考上工作又没找就很惨。考研前就很一直担心考不上 还有的人干脆初试在考场一看连续几个题不会,一着急就直接放弃了。 复试前又担心有没有歧视呀,会不会问到的题一题都不会呀。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不然肯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