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2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实录》
读完了于永正老师的《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2~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卷》感觉还是有点收获的。 一,于老师的教学评价语恰当,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当学生说“妈妈,请您给我买一把自动双人伞吧!这种伞可好了!”于老师说道“可好了,三个字强调的好!表情也好。”另一个学生说,这种伞不贵,每把才17元。于老师说,才字用得好!强调不贵。贵了家长就要考虑了。你真会讲话。这本书中,像这样的评价语还有很多,于老师的点评总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渐入佳境,完成学习任务。在《观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这一节,上课铃声一落,于老师就挎着篮子来上课了。说是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买点东西准备中午回去招待一下,让一年级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情境。让学生们给电扇写说明做广告,直接拿了一台电扇进教室,让学生们体会。于老师认为,社会生活环境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最好场所,也是检验学生语文素质的真正考场。我们的训练都是现实的言语交际,至少让学生感到是现实的言语交际,让学生感到说和写都是生活的一种需要。说、写都是有目的,有对象的。 三、于老师善于“一题多用”在《爱鸟》教学中,于老师让学生们通过阅读材料,了解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的原因。再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劝服猎人不要射杀鸟类。当学生们说完之后,于老师顺势推进,“让我们写篇文章,告诫所有的人都要保护鸟类。”当学生们为电扇写了说明之后,于老师又提出,工厂要我们写个广告为他们做宣传。这些都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读写说能力。 四、语言素养高,能及时发现学生语病并进行纠正。当学生说“眼睛近视了,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就看不见了。”于老师指出,不是看不见,而是看不清。随时指出学生用词不当之处,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认真推敲用词的好习惯。 五、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在“当导游”这一课,于老师问学生们,红菊花又圆又红,像什么?生:像红球。像红绣球。师:白菊花的瓣又细又长,像什么?生:像头发。师:小姑娘的头发很美,可惜没有白的。生:像挂面。师:挂面好吃,可是不好看。你们见过从高山上流下的水吗?生:像瀑布!像泉水!师:这多美呀!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这样开头,秋天到了,公园的菊花开了,有…… 六、注重把学习延伸到课外。在听完学生《小猴子吃桃》的作文内容后,于老师让学生们把自己的作文改一改,再抄写到作文本上去。并且告诉学生们,今后在读书的时候,一点关注作家是怎样写任务对话的,读慢一点,多读一点,今后你们会把人物对话写得更好 。在于老师的课堂上,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获取的,是学生自己的深刻体验。 七、不用同一个题目限制学生。在让学生写日记的时候,于老师说,凡是自己做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把要说的意思说清楚就行了。请你考虑一下,准备写什么。总而言之,你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感受深,而且觉得好写,就写什么。开头你认为怎样合适你就怎样写,结尾你认为怎样有意思你就怎样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各人生活的感受又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学生的作文当然应该是灵活多变的。这一做法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八、注重学法指导。在学生们阅读资料时,于老师提醒到,第一要快速阅读;第二要分析归纳。也就是说,看看吸烟有哪些害处这些危害可以归纳成几个方面。一句话,把读的内容在头脑里加加工,理清楚。 九、为人谦虚 。当于老师上完课,效果很好时。他说道,感谢学生们的老师,是他们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小学生。今天课堂上展示的是学生们饿昨天,自己只不过是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罢了。 十、重视阅读。于老师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扩大阅读量,把大量的、规范的书面语言通过读、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书读多了,不仅会丰富自己的语言,而且也会潜移默化地学到表达的技巧,包括修辞的技巧。他给学生们布置的主要家庭作业就是读课外书,读杂志,读报纸。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培养他们“不懂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于老师真的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能在三四十年前就尊重学生,在教学上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把想法形成理论,真的是有超前的教育理念。太厉害了!我自己在读完于老师的书之后,也会不自觉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思想。读书的过程中感觉于老师就像一个和蔼的老人,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你娓娓道来,让你从中获益,从而让学生们接受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