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若曦就是纯元(弘历十四篇)
登基之后,我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放出了十叔和十四叔。
十叔一向桀骜,连礼都没有请就直接走人了,他对皇阿玛也如此,我并不在意,倒是十四叔按礼来宫中拜见了我。
虽是叔侄,但一朝天子,君臣之礼更甚一层。
他被圈禁了十年,可出来后,面上依旧风发,依稀能看出当年大将军王的意气。
我看出他眼中闪过的一丝疑惑,他必然怀疑我为何违背皇阿玛的命令放了他们,可面上依旧风云不变,不愧是经历过当年九子夺嫡的人。
关于放了他这件事,他半分不问,只是替十叔向我请罪。他早已认清现实,天子是我,他的时代,过去了。
“十四叔不必多礼,十叔的性格弘历还是知道的,不必放在心上。”
他虽不提,我却是要说上一说的。
“十四叔如何不疑虑朕要将你和十叔放出来。”
“自是疑虑,但天子的心思如何能由做臣子的随意揣测。”
他说话这般滴水不漏,我也失了周旋的耐性,“其实和姑姑有关。”
“姑姑……”他喃喃,表情略有不解,估计是在想自己的哪位公主姊妹。
“是十四叔的侧福晋,若曦姑姑,朕随承欢叫的。”
他恍然,可依旧只是喃喃,“侧福晋……”
是啊,当年皇阿玛并未将姑姑放入宗祠,她其实并不真正是十四叔的福晋。
“皇上您还记得她吗?”
“不太记得了,当年她离开的时候我很小,也很少与她接触,可是承欢是日日长在她身边的。姑姑离开后,承欢其实日日思念她,甚至觉得自己是她的女儿。”
“承欢,她可不是若曦的孩子,”他似乎想起了过去什么事情,脸上带了丝笑意。“不过也差不多了,从她出生给她起名字,到后来四哥登基她一直被若曦带大,承欢与皇上关系好,就是因为若曦在中间撮合,说她是若曦的孩子也不为过。”
“是啊,姑姑还把自己当年蒙古王爷赠送的玉佩给了承欢,替她择了那门亲事,只是没想到。”想起承欢,我总是难过的,如果当年她没去蒙古,留在我们身边,是不是都不一样了。
“没想到什么?”他好奇。
“红颜薄命。”我顿了顿,又接着说,“承欢嫁过去的第二年,就因难产离开了。皇阿玛为此难过了好久,很快他的身体也不行了。”
“怎么会,她才多大的孩子,当年,我们为了她额娘能去养蜂夹道陪她阿玛,冒雨跪了整整一夜,这才多少年。”
“很多年了,十四叔,十三叔被圈禁的十年,您被圈禁的十年。”
是很多年了,他眼睛红起来,“我还记得那年,若曦因为十三哥被圈禁不和我们说话,自己跑到御花园求皇阿玛同意绿芜去养蜂夹道陪十三哥,她跪了三天三夜,为此跪坏了自己的腿,我偷偷揣着她最爱的芙蓉糕,问她如果是我,是不是她依然会这样做,是不是当年就算没有八哥,她也愿意为了我和敏敏赛马,那年她为了敏敏和十三哥,编了一曲红梅舞,说自此看到红梅白雪,十三哥就能想起敏敏,可原来,她还存了那样的心思,把她最疼爱的承欢,交给了她最信任的人。”
听着十四叔的回忆,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原来皇阿玛从来不准我们提起姑姑,甚至把我送到了圆明园,可是姑姑的身影却无时不在。
“姑姑走后,皇宫里她的名字成了禁忌,谁都不能提,和她有关的人都被遣散了,就连我也被送到了圆明园养着,朕本以为皇阿玛绝情,可宫里没了姑姑,却多了一位爱红梅的纯元皇后,皇阿玛为她种了一整座的倚梅园。”
“纯元皇后…”他突然笑了,是嘲讽,“那又如何呢,若曦至死还不是握着那枚木兰簪子苦苦等他,他到死都没能娶到若曦,自欺欺人!”
姑姑,永远还是他们兄弟之间过不去的坎。
“皇上,太后来了。”小太监来报。
不是巧合,是我故意让他们见面的,我想知道皇额娘和姑姑,真的长得有那么像吗。虽然当年在圆明园一见,我便认定她必在皇阿玛心中不一般,可姑姑的样貌早已被我忘记,只有承欢偶尔画的几张画像在我印象中。
果然,看到十四爷震惊的表情我便明白了,皇额娘与姑姑样貌相似到了极致。
他们并不相识,只是泛泛谈了几句,皇额娘说既然出来了,就要好好过日子。她这话是替我说的,九王夺嫡不能再现了。
送走皇额娘,我看向十四叔。
他低着头,站在光影的阴暗处,我看不清他的神色,他酝酿许久,才问我,“太后怎会和若曦长得一样,如果不是若曦死在我怀里,被我亲手火化,我当真以为—”
“是呀,就连获宠都是因为在红梅花中与皇阿玛的偶遇,当年一句菀菀类卿,她因纯元皇后获宠,绝情去了甘露寺,她明明不是姑姑,却做了许多与姑姑相似的事情,皇阿玛至死都不忘她。”
“太后因为若曦才成为了太后吗?”
“准确来说,其实是因为纯元皇后,皇额娘并不知道姑姑的存在,现在知道这座皇宫里面有过姑姑的,只有我们了。”
“纯元皇后,当年若曦让我将她火化的时候,就说自己希望自己能随风飘散,彻底自由,她会把我们都忘记,皇宫关了她一辈子,她死了,不该再被任何人打扰。”
眼前的十四叔已是满眼怀念,他沉浸在自己过去的日子里,独自悲伤。
“她和四哥永远都是默契的,我一直不明白,当年我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大将军王得胜归来,站在浣衣局前最落魄的她,还是拒绝了我,丝毫没有犹豫。所以这才是若曦。”
“装病拒绝太子,为当时谁都不肯沾惹的十三哥求情,钟情四哥而抗旨,当然,她也看不上我这个堂堂的大将军王,我永远都追不上她的脚步。”
“是我欠了他们最后一面,当年十三哥被圈禁的十年,我们兄弟用自己的余生赔给了他,可这最后一面,我该拿什么来赔呢。”
往事不可追,前路依旧未可知。
几年后。
承欢留下的一子桑斋慢慢长大,借着公主的名号,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
我下令把慎靖郡王的嫡长女嫁于他为王妃。
送嫁的人有十叔和十四叔,还有朕,陪桑斋来领旨谢恩的是他的一位老嬷嬷,也是从紫禁城陪着承欢一起嫁到草原的宫女。
见到王妃,我看到她热泪盈眶,苍老的嘴里喊出久违的“二小姐”。
慎靖郡王的嫡长女长相与其母甚为相似。
承欢,你可还满意这门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