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党必读】趣味解码“间谍过家家”:理想喜剧的内核可以是悲剧但绝不应止于悲剧

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后有完整的补漫画指南,方便每一个追番后意犹未尽的小伙伴。另外动画第二季于原创剧场版已经确认将于2023年播出,敬请期待】这篇呕心沥血,经过熬夜考据,认真参考诸多访谈与资料而写出的专栏,除了趣味影评/解析大家关心的内容外,也附带了补漫画指南等额外内容。您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环节(如果都读了我会很高兴的 2333)。
本文将会有不定时更新,强烈建议收藏本专栏,有惊喜等待着你
由于最近时间繁忙,发布时间有点晚,但还是希望能与更多喜欢这部作品,或者对追番还摇摆不定的朋友来分享这篇文章。
这篇专栏的正文将分为以下4个部分:
间谍过家家的爆红秘密:从“奇才伯乐”林士平编辑说起
现实与荒诞的轮舞曲:解码“间谍过家家”的必胜喜剧公式
反战还是“反战败”:理想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绝不应止于悲剧
试问感情的“浓度”与“纯度”:为什么福杰一家要拼命维护这段建立在谎言之上的幸福
正文后会有一些趣味小科普/问答以及随时更新的补原作漫画指南,会尽量回答一些大家关心或未注意到的问题,欢迎每周都过来看一看 233


探秘间谍过家家的人气法宝:从“奇才伯乐”林士平编辑说起
现在的人因为什么而愤怒,因为什么而笑?他们觉得什么才是重要的问题?渴望得到什么东西?我觉得这些【议题】非常重要“——林士平
也许会有小伙伴会对这个部分感到有点莫名其妙:咦?我们不是要讨论“间谍过家家”吗?介绍一下原作漫画家远藤达哉也不算偏题,为什么要特地提到他的编辑?
其实当我们探讨“间谍过家家”的主题思想,创作理念,人物刻画,甚至商业运作等方面都会不可避免地谈到林士平这个在日本漫画业界早已如雷贯耳的名字。相信读完这篇专栏,你会发现“间谍过家家”在东西方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是一部传统漫画业界在寻求突破的探索中占据天时地利的先导者之一; 而且它亦绝非终点,而是由林士平,西野修平等人主导,雄心勃勃的“漫画产业数字化,电子化与网络化”宏图的一部分...

林士平何许人也?即使你之前对这个人并不熟悉,但是若把他经手的其他作品(其中大部分漫画家是由他亲手挖掘与培养)如数家珍般罗列出来,相信其中一定会有你听过的名字:
“青之驱魔师”(已动画化)
“一弦定音”(已动画化)
“炎拳” (超高话题作品,至于作者本人,他的另一部作品你应该更熟悉233)
“超自然武装当哒当”(东西方高人气话题作品,未来很有可能动画化)
“怪物事变”(已动画化)
“地狱乐”(已宣布动画化)
当然近期除了“间谍过家家”,还有一部由林士平经手的极高热度作品将登上银幕,那就是。。。

...电锯人 (未来我会专门出一篇专栏来评析电锯人,我没在挖坑请相信我233)
从邪道少年,少女爱情,到情景喜剧;林参与编辑的作品堪称风格迥异,但它们的共同点则是话题与商业皆取得双丰收,我们也不难理解许多了解他的粉丝与懂行的业内人士将他视为“爆款制造机”。目前担任集英社JUMP+编辑部副主编的他拥有属于自己的热搜维基百科词条,在推特上拥有近18万粉丝,并经常给自己负责的作品的同人创作或读后感想慷慨点赞。在“间谍过家家”动画播出期间,他亦每集播出后第一时间与观众在社交平台上互动,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瞬间(林在推特表示自己十分喜欢动画第7集次子沦陷时的玫瑰花分镜)...
由此可以看出,林对社交媒体的推广效应是十分看重的。毕竟在纸质媒介普遍颓势,尤其是JUMP等国民类传统漫画杂志发行量逐年递减的大背景下,林与他的上司细野修平就将业界的突破口锁定在了以网络媒介为主体的连载数字化,JUMP+网站就是由此应运而生的产物。起初他只是周刊JUMP,月刊JUMP SQ和YOUNG JUMP的网络衍生品,但很快一些剑走偏锋,平时并不太可能在JUMP等国民杂志站稳脚跟的作品成功在JUMP+平台上大放异彩(由于网络对一些限制级内容的宽容性,一些原本在集英社周刊或月刊上连载的当红作品最近也移籍到JUMP+,例如矢吹健太郎的“妖幻三重奏”等)

在今年四月与欧美网站ANIME NEWS NETWORK的访谈中,林坦言相比在杂志上连载,JUMP+的优势在于作者无需担心页数限制以及连载周期。前者赋予了更多空间与可能性来让创作者们一展身手,后者可以让漫画家自行选择合适的连载周期(周更,半月更或月更),如果有需要也可以短时间休刊,给作者喘息休整的机会,毕竟让漫画家疲于奔命地与死线作斗争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虽然早期有读者和业界人士担心此举会产生“鸽子”效应,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认同并接受这种人性化的举措...

间谍过家家就是在JUMP+,这样一个高度自由化,不依赖经验判断而是数据导向,不祈祷问卷调查结果而是读者阅读(既“用钱包投票”)意愿的平台上连载的。当然这也对漫画编辑在人才挖掘,对漫画家的引导启示能力上有了更高要求...
林士平就是这样一位与漫画家一同成长的编辑:他与远藤达哉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长达十余年之久的合作,在经手藤本树的“炎拳”的时候也特别找来远藤来担当助手,以方便双方从经验中学习。为了取材,二人曾以非常拮据的预算到纽约旅行(目前来看故事背景中的东西德+匈牙利+维也纳+英格兰元素大杂烩是有意为之233);他还特意说服远藤来开通自己的推特账号以便能更直接与观众互动,起初后者笑称自己“完全是被迫的”, 不过最后也慢慢习惯了这一方式,除了在漫画更新时来提醒读者,有时也会为动画开播,一些流行梗而亲自画梗图

在MANGAPLUS网站上的专访中,林把他与远藤之间的责任编辑关系形容为 “就像家人一样。。。与远藤老师共事,我们总是把距离保持地很恰当,可以有话直说。我们也同时依赖着彼此。” 也就是这种平易近人的性格,让他与许多堪称“鬼才”与“怪才”的漫画家建立了令其他同行羡慕的“粘性”。当他被排到JUMP+编辑部门,不仅藤本树第一时间表示新作将移籍JUMP+(当时电锯人第一部刚刚在周刊JUMP完结),远藤也立刻与他取得了联系 “哪个编辑部门都没有关系,让我们再次合作吧!”。二人一拍即合并开始了企划讨论...
由此,与远藤之前连载风格大相径庭,但也由此让他在业界一炮而红的“间谍过家家”问世了...

当说起“间谍过家家”吸引人之处时,林向记者表示是“美术风格,包括了动作戏的呈现,分镜架构,简洁有力的线条描绘” 以及 “能让读者感到感同身受的情绪”。前者配上揉合了诸多冷战时期的特殊元素以及间谍背景,达成了许多张力十足的动作场面,而后者则让读者与剧中人物真正地站在一起,与他们一起分享着喜怒哀乐。这种易读性与可看性让“间谍过家家”拥有了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背景的庞大读者群。不论你是阅片无数的动画“硬核发烧友”,还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慰藉身心疲劳的"休闲一族“;每个观众可以从中各取所需,以他们的个人角度来阅读与享受着这部作品...
当有人问林士平发掘热门作品的诀窍,他最喜欢将“有趣”挂在嘴边:“现在的人因为什么而愤怒?因为什么而笑?他们觉得什么才是重要的课题?渴望得到什么东西?我觉得这些非常重要”。

而毫无疑问,“间谍过家家”就是这样一部能触及读者内心,引入读者代入感与共鸣的“有趣”作品...


现实与荒诞的轮舞曲:解码“间谍过家家”的必胜喜剧公式
错误百出,任由即兴发挥的 SHOW, BUT I KNOW
终究只是生活的片段,那就把【烦恼】吞咽肚中吧
各怀鬼胎,支离破碎的 HOME, YOU KNOW?
无论是预留的还是现做的,都一点不留地一扫而光
绝非平淡无奇,也没有正解的 LIFE, AND I KNOW
被无关紧要充斥的日常生活
而你我皆在此间
光是这个事实就让人难以消化
这份转瞬即逝的奇迹,我将用心来回味“——动画片头曲MIXED NUTS 歌词
当然上一部分的内容只是出于官方的视角来分析”间谍过家家”的成功因素,作为读者,我们自然更关心作品本身是否素质过硬,是否值得我们花时间与精力来欣赏它,或者简单来说,它是否“有趣”...

在访谈中,林表示经过与远藤的大量讨论,他们最终决定将“间谍过家家" 的定位设定成搞笑漫画:“ ‘TISTA异瞳枪手’和‘月华美刃’这两部作品【远藤之前的两部青年向邪道类连载】的角色和剧情较为黑暗,所以老师的第三部作品我们都希望色彩要明亮一些。远藤老师非常善于创作深思熟虑型的角色,透过剧情来呈现他们心境上的转变。如果故事越走越黑暗,作者和读者都会陷入消沉的情绪。因此我才想要将 '间谍过家家’ 设计成色彩鲜明,让人读了会愉悦的漫画”...
而实际结果就是间谍过家家中令人捧腹不已的种种爆笑桥段,以及红遍东西方全网的各种颜艺表情包 。
这不得不让我们发问:“间谍过家家”有什么让人笑逐颜开的秘诀吗?

当然有。只不过就像西方演艺界那句有名的谚语:“没有什么比解释玩笑本身更无趣的事了”。喜剧的效果本身就带有一定主观性(毕竟背景与人生阅历的差异势必会导致笑点高低不一),如果用长篇大论的专业术语来解释间谍过家家的幽默显然是不合适的(毕竟本文标题是“趣味解码”2333),所以这里我们将用轻松的氛围来品鉴间谍过家家的“必胜喜剧公式”。。。
对于细心的观众与读者,相信当告知他们远藤之前的两部连载是以青年向的血腥与黑暗为卖点的话,应该并不会为此感到惊讶。因为在该作品轻松幽默的表象下,则是暗流涌动的阴霾。且不说东西两国剑拔弩张的紧张态势,剧中人物由于身份的特殊性,稍有不慎,就会落得家破人亡...

而"间谍过家家”就是这种在“现实”与“荒诞”中小心游走,并达到某种理想平衡的作品。日常与非日常的冲击与碰撞,赋予这种抽象的观感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至高相乘效果。而荒诞的氛围,除了让作品的一些夸张之处显得不那么格格不入(BOBO:太太您真不是超级赛亚人吗,还有读心能力是什么鬼啊,什么贵族学校会在入学第一天教六岁孩子勾股定理啊,这就是精英教育吗【众人:快把BOBO的嘴堵上】),也有意淡化了作品中如影随形的“悲剧氛围”,让观众不必有过多顾虑导致他们不敢在作品人物中投入太多感情...

在剧情设计上,间谍过家家的笑点主要都是来源于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而照成的一系列阴差阳错的喜剧效果。在黄昏千人一面的完美面具下,他是谈吐得体,积极向上的社会精英人士。而在他精湛的演技下,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漫与理想主义者。他纵然可以得心应手地凭借着“人格面具” (既PERSONA,来自心理学家荣格的学说,与多重人格有着本质区别)来扮演他人希望的模样,但面对起初怀有强烈目的性而组建的家庭而带来的种种温馨与快乐(当然还有来自安尼娅的各种惊吓,雷电警告),黄昏的心理防线也终于开始崩溃了。他开始变得“不像是一位专业的间谍”了,这位对自己应变能力与情感管理有着绝对自信的社交达人,开始会为有人对约尔恶言相向而愤然出拳,会为阿尼亚每一个进步投以发至内心的欣慰与赞许...

而家里的“女主人”约尔在与世无争的外表下,则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王牌杀手。虽然有些天然呆,生活常识基本为零,而且演技过于拙劣,但是她对阿尼亚的关心,关怀与关爱却不带有任何虚假。尽管她没有恋爱经验,但是凭借着之前照顾弟弟的经验(BOBO:弟弟尤里没有挂掉真是奇迹啊233),她尽力扮演家中的矛盾调和者,给与阿尼亚不曾体会过的母爱...

而二人的女儿阿尼亚则是这个故事的灵魂人物。虽然因为不人道的实验使她被赋予了读心的能力,但是她本质上仍是一个天真无邪,好奇心旺盛的学龄前孩子(阿尼亚是有明显谎报年龄的,所以让她在精英学校与比她大的孩子竞争实在有点强人所难233)。值得一提的是,阿尼亚是三人中唯一对全部“立场”多少有所了解的存在,所以某种意义上她是与观众站在同一视角上的"叙事者”,但是以幼儿园小孩水准的理解力与阅历,她对事物的理解与事实往往相去甚远,这种缺陷本身也是源源不断的笑料制造机...
当然也正是这种荒诞氛围,会让观众对一些纯粹为剧情服务的夸张桥段的“真实性”视而不见。诚然这亦并非剧情硬伤的免死金牌,毕竟合格的喜剧还是要追求剧情的合理性与内在逻辑。我们以剧中第五集为例,有许多小伙伴抱怨阿尼亚在的表现实在过于“熊孩子”,可能会让西国间谍部门乃至黄昏之前的努力都因为这次“东德版烽火戏诸侯”而毁于一旦...

即使放开“喜剧滤镜”,单以人物内在逻辑来讲,阿尼亚的行为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注意是理解而不是“赞同”):对于一个一达克十便特都分不清的孩子来讲,当她说出“不想要东西,只想做件事”,阿尼亚的内心就觉得要一件东西比做一件事要更直观,所以看似已做出让步的后者应该是成本更低的那一项(注意阿尼亚在第一集就说自己想住城堡,所以在这个最合适的机会,她觉得只要体验一次就心满意足了)当然我们作为成年人明白这个愿望的人工费和租赁费是天文数字,所以黄昏一开始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而值得注意的是,阿尼亚一开始并没有发表任何不满,只有失望的眼泪,从全程无星辰特效来看那个时刻也没有读心。本来此事应该到此为止,黄昏的御用情报贩子加损友 弗兰基开始煽风点火,用辍学来威胁黄昏。而不知事情严重的阿尼亚自然被蓬蓬头的怂恿下“学坏了”(这下她知道老爹的软肋了233)...
而整个“闹剧”,最终也以温馨的结局收尾。表面上是玩豪华的大型过家家游戏,完美地满足了一个小女孩的间谍情怀与公主梦;但其实还是暗中强调阿尼亚的人生因为黄昏的出现而被救赎。尽管老爹本人坚信自己只是利用她,但是很显然观众,由间谍组成的气氛组,以及观众并不这么想...

剧中人物的双面性,再加上过于单纯的读心者,他们的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自然会产生无数基于理解与认知错位的笑料。而这支荒诞与现实的轮舞曲,除了让读者与观众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感动落泪,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这份一不小心就会分崩离析的幸福是如此的宝贵; 并在心中默默祝愿福杰一家能将这种温馨爆笑的日常能保持下去...


反战还是“反战败”:理想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绝不应止于悲剧
(温馨提示:由于这个主题的特殊性,该部分会提到作品后期,未动画化的内容,虽然以中心主题为主,不会透露任何剧情发展或细节。如果您仍不放心,可以跳过这个环节)
为了某人或某个目标,坚持从事艰苦卓绝的工作,这需要超凡的努力,是件值得自豪的事——黄昏
当一些粉丝用“反战”这个“标签”来宣传”间谍过家家”时,我个人是抱有谨慎的看法的。
首先由于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反战”这个词已经被多少妖魔化了。起初它代表的是反对大国沙文主义或军国主义思想蔓延,并绑架国民意志让国际矛盾激化,从而催发邪恶的,除了让资本家或军火商赚的盆盈钵满,百姓民不聊生的无意义战争;它并不是一股脑地复读“战争都是邪恶的,人类总是重复一样的错误”,而是反对非正义类的战争(卫国战争,保护领土完整不受侵犯不在此列)。所以一些自诩为“反战”的作品总是跳入了“反战败”的怪圈,大势鼓吹:战争是地狱,双方都是一丘之貉,谁也不比谁高尚,谁也别批判谁...

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一些观众会把“间谍过家家”的某些反战元素视作”雷区”,毕竟日本作者在该主题上的表现并不好看。但是对一路追来的漫画读者来说,相信他们对这个问题并不会担心:因为尽管带有一定反战元素和对和平的积极愿景,但用“反战”这一标签来形容间谍过家家是有片面之嫌的。因为除了完美避开所有“反战败”要素,它本质上仍是一个向我们展示“理想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不应止于悲剧”的优秀范例。
无论是曾在断壁残垣中失声痛哭,并最终决定与日常告别,立志建立“小孩子不再哭泣的世界”的黄昏...
还是自幼与弟弟相依为命,生活常识为零,在尸山血海的极端环境下变成名为“荆棘公主”之怪物的约尔...
还是因为不人道的实验成为超能力者,不得不使用对她还为时尚早的力量的阿尼亚...
他们都是战争的遗孤,被时代的霓虹灯所忽略的灰色存在。尽管身份与阅历不尽相同,但他们无疑都是战争的受害者,这种共同点最终化为超越亲情的牵绊,成为了他们在乱世中相依为命的不断纽带...

如果“间谍过家家”只是在这里点到为止,那么它仍是一部合格的,带有悲剧背景的喜剧。但是很显然它对此并不满足。
这里请允许我从侧面比较来说明这个问题。有许多作品都有“常人经过非凡努力后仍对天才难以望其项背”的桥段。他们对才能的鸿沟感到绝望,也引起了诸多观众对现实的共鸣,收获了许多感慨与好评...
然而之后呢?他们面对能力的鸿沟只是停留在自我安慰而止步不前吗?

诚然,这种态度并不会太大影响作品本身的整体风评,但是我坚信真正优秀的作品会让观众明白如何去正确面对这种“绝望”;会提醒观众一时的败北不过是梦想的歧路而已,人生中也有必须经过迷茫,彷徨,绝望甚至短暂的放弃才能最终发掘的路线,并化身为崭新的可能性;鼓励他们不要在绝望面前自甘堕落,而是向之前未曾想过的高度继续奋战前行...
而“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一思想也是如此。有些人将它片面地理解成一半喜剧加一半抒情,或者喜剧等于悲剧,这些都是错误的,毕竟喜剧与正剧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真正的喜剧要让观众笑的同时,能不经意地觉察到悲伤的内核,这种感情的不断横跳,会以一种非刻意的方式表达出引人思考的严肃部分。这自然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理想状态,但是也更会在我们的内心中久久徘徊...

黄昏作为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孤儿,诅咒着自己的“一无所知”:他不知道开战的理由,盲目地拿起枪支,盲目地憎恨,盲目地服从。他最终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与“罪大恶极”。最终他决定不再做一个在枪林弹雨中的楞头士兵,而是投身于国家情报部门做一名“知情者”,在无声的战场用自己的双手去守护未来,间接创造一个孩子不再啼哭的世界 ...

约尔在后期终于醒悟,她曾一度遗忘,为什么要坚持杀手工作的缘由: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赚钱,她只是想守护“那孩子” (起初是弟弟尤里,现在她的家人也增加了)无忧无虑的生活。约尔再单纯,也明白这个蛮不讲理的世界有太多从天而降的悲剧,为了悲剧不再上演,她之后也会坚定不移地在这条荆棘路上继续前行,哪怕她的双手沾满鲜血,哪怕她早晚会因此丧命...

这种前行的勇气与觉悟,让“间谍过家家”的喜剧内核超越了悲剧的范畴。他们作为战争的受害者完成了自我救赎,并坚信要用自己的双手与力量让这一代的绝望化为后代的希望。这种积极的态度相信对读者也会有莫大的启示作用...
而“理想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绝不应止于悲剧”的真正意义,其实也莫过于此...


试问感情的“浓度”与“纯度”:为什么福杰一家要拼命维护这段建立在谎言之上的幸福
人们总是有着不想为任何人所知的一面;不论是朋友,还是恋人,甚至是家人;带上笑容的面具虚张声势着,不吐露心声,隐藏著本性。。。就这样,世界维持着一时的太平——间谍过家家片头语
在快节奏的社会大背景下,尽管我们的生活质量在稳步提高,但是对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信赖度与安全感却出现了危机。我们不敢确认另一半是否真的爱自己,不敢断言再知晓了自己真实一面后对放是否还会接受自己,更不愿知道双方究竟隐藏了多少不愿透露与无意分享的秘密...
大家是否还记得本文第一部分中林士平编辑对有趣作品的定义:
“现在的人因为什么而愤怒?因为什么而笑?他们觉得什么才是重要的课题?渴望得到什么东西?我觉得这些非常重要”。
对于后两个问题,建立在谎言之上的福杰一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尽管他不断催眠自己一切都只是为了“枭计划”的成功,但当黄昏的内心接受了家人的那一刹那,自己便无可控制地开始了“假戏真做”。毕竟对于亲身经历过家破人亡的惨剧的人来说,“普通”与“平凡”就是“美好”与“梦想”...
所以当他内心接纳了家人的存在,黄昏越发觉得自己变得情绪化,越来越没有一个职业间谍该有的样子。说到底他的软肋并不是身边任何人,而是自己的人生轨迹。在阿尼亚与约尔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除了能对战后的创伤感同身受,也能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感到真正家人的温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世界,为了让这份痛苦停留在自己这一代,他毅然化为千人一面,令东国头痛不已的“黄昏”;当他想体验普通人平凡一生的时候,他就转身一变,化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无可挑剔的完美奶爸——“福杰先生”。随着剧情的发展,这种转变也不再是角色扮演,而成为了他人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忍住啊,福杰!!!”
“我可是那个孩子的母亲!!!”
“我最喜欢他们了,想和他们永远在一起!”
尽管福杰一家每个人都带着虚假的人格面具,但是他们对所爱之物的守护之心却不掺有丝毫虚假。虽然每个人起初都有着自己的目的,并在这段“过家家”中各取所需,但他们也绝非虚情假意地玩弄着彼此...

由此看来,因为任务而阴差阳错地走到一起的福杰一家,他们最终会发现每一位成员都是不可取代的。他们在黑暗中相依为命,也明白这段建立在谎言之上的幸福得来不易,所以他们会继续相互扶持走下去,去“回归”正常的人生,去体验之前人生中缺失的“天伦之乐”...
在战争创伤中走出阴霾而非画地为牢;思考着生活意义而非无病呻吟;向往平凡的日常而非自甘堕落,这就是福杰一家人平凡而不平庸,简约而不简单的幸福...

此时海誓山盟的爱情早已化为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再纠结感情的“浓度”与“纯度”早已不再重要,毕竟——
——纵使满身伪装,但不论什么日子只要这个三口之家能在一起,那副乐景就是其乐融融的“喜剧”
(正文完)

这里是补原作环节以及问答区,会尝试回答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每周都有不定时更新,希望能帮到大家

动画改编列表与对应的漫画列表,供小伙伴参考
第一集: Mission 1
第二集: Mission 2
第三集: Mission 3 (含少量原创)
第4集: Mission 4 和 Mission 5
第5集: Mission 6 (含大量原创)
第6集: Mission 7 和 8
第7集: Mission 9 和 10
第8集: Mission 11 和 12
第9集: Mission 13 和 14
第10集: Mission 15 与 Short Mission 4
第11集: Mission 16 和 17
第12集: Extra Mission 1 和 Short Mission 1
备注:SHORT MISSION 是本编的番外篇,本季度动画有乱序改编, EXTRA MISSION 是在JUMP杂志发表的宣传短篇,各位急不可耐的小伙伴可以从原作漫画18话开始无缝连接
第二季
Mission 13: 漫画18-19话
Mission 14: 漫画 20-21话
Mission 15: 漫画 22-23话
Mission 16: 漫画 24话+SHORT MISSION 2 (单行本第五卷附录)
Mission 17: 漫画24话+第七卷附录短篇+第五卷附录超短篇
Mission 18: 漫画26-27话
Mission 19: 漫画28话+动画组原创
Mission 20: 漫画29+动画组原创
Mission 21: 漫画30+SHORT MISSION 3
Mission 22: 漫画31-32话
Mission 23: 漫画33-34话
Mission 24: 漫画35-36话
Mission 25: 漫画37-38话
动画党小伙伴可以从第原作第39话无缝链接
另外不要忘了:


感谢大家的支持,由于最近学业很忙,再加上打工,终于得以在暑假开始的时候挤出休息时间来写这篇专栏。可能发的有些晚了,所以很多小伙伴应该看不到了吧(苦笑)。不过即使自己的文笔还有待提高,希望这满溢的厨力能让您满意。“间谍过家家”是我2019年三月末连载伊始便开始追的作品,希望能向更多小伙伴来分享我对这部作品的喜爱与感悟。
本篇专栏会有不定时润色与更新,建议您收藏这篇文章,并欢迎您随时来看看。如果您喜欢我尚不成熟的文风,也可以点我的头像去看看我写的其他专栏。这里感谢您的支持
希望我们能有缘再见!(鞠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