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系列】-分析震惊德国的“布隆贝格-弗里奇案”的影响
本文章为坚定的反法西斯文章,请不要过度解读。
冯·布隆伯格将军于1933年1月30日被任命为帝国国防部长,这是在不同寻常的情况下发生的。他在全体内阁成员面前宣誓就职,说明了在小胡子领导下的第一个内阁中,帝国总统和巴本周围的圈子认为帝国国防军是一个稳定因素的重要性。即使小胡子本来希望把这个职位交给他的小圈子团体内同事,他也觉得可以接受布隆伯格,因为他已经同他和他的参谋长赖歇瑙建立了他认为令人满意的联系。
1938年德国情报部门得到消息,受人尊敬的帝国国防部长布隆贝格元帅的妻子背景问题严重。而且两人结婚时,小胡子还送去了祝福,这是严重的丑闻。因此小胡子对军队的第一次大整顿开始了,军队与内阁的平衡由此打破。

布隆贝格作为当时军队的领袖与小胡子达成一种微妙的联盟合作状态,小胡子许诺会立马着手军队的重建工作,作为回报,布隆贝格代表军队维护现任内阁的权威。但是两方各怀鬼胎。德国军队在1919年前一直是皇帝陛下的军队,大部分由军事贵族组成。自德国在1919年社会变动后,军队从皇帝陛下的军队转变为了一支政治力量,一支拥有军事力量的政治团体,也可以说军阀。
小胡子和布隆伯格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一种对未来国内外政策发展具有强大影响的安排之上的。首先,它决定恢复帝国国防军以前在维持国内秩序方面的作用,布隆伯格同意了这一作用,一月三十日的内阁会议也认可了这一作用。给一个“国家重点”的内阁这次竞选完全符合德国国防军自己对其政治角色的概念。从小胡子的角度来看,布隆伯格在这方面的支持意味着他可以对国家的内部政治事务进行彻底的重组。
作为回报,小胡子公开承认国防军以其现有的形式作为“德国最重要的国家机构”。最重要的是,为了达到他的政治目的,小胡子在在帝国国防军领导的面前,他承诺自己将制定一个全面重整军备方案。
因此,就军事政治目标达成了共识,这在随后的几年中被证明是保证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从德国国防军的角度来看,“联盟”首先意味着他们一段时间以来一直追求的军事和军备目标得到了保证。因此,小胡子和布隆伯格之间的“联盟”是建立在双方主要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这确保了它的强度和持久性。
该“联盟”还从根本上改变了重整军备的政治功能。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外交和国内政策的领域,而且对军备的范围和方法本身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这反过来又对德国政治的整个面貌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布隆贝格和德国国防军在这一重新定位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与小胡子和他的政治活动相比,其意义至今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小胡子对将军们的复杂情结植根于对将军们的担忧和反感。小胡子对军队有着深刻的敬意,他对军队有着伟大的规划,军队的作用在他的雄心壮志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他早在1930年就写道:“如果军队存在的目的不是为战斗做准备,那就不可能建立一支军队并赋予它价值感。”为和平做准备的军队是不存在的;他们的存在是为了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然而,尽管这是小胡子意图建立军队的基本概念,但他担心,一旦武器和人力可供将军们使用,他们要么利用这些武器和人力来取代由军政府或复辟的君主制提供的政权,要么“操之过急”,在小胡子准备好之前将德国卷入战争。
在他成为总理之前,小胡子心目中的德国将军是一条喷火的龙,而总参谋部是“必须抓住衣领的藏獒,因为它威胁到所有人”。因此,他怀着一种既恐惧又厌恶的心情,设想着这种未来的关系。然而,他很精明,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一开始就必须使军队站在他这一边,直到他的地位牢固地建立起来,他们与新政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伙伴关系只有在他自愿的情况下才能解除。而军队来说,他们并不原因成为一支保护小胡子和他的团体的私人军,而是更希望成为一支凌驾于宪法与国家之上的武装政治力量。

1933年2月初,布隆贝格为指挥官们总结了未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确保国防军作为“凌驾于小胡子等人之上的力量”的地位,其次是“通过动员人民来加强国防军”,第三是支持“将国防军塑造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可靠工具”。布隆贝格堡在1933年2月的过渡时期非常有意识地强调了军队本质上高于政党的本质这一关键概念,这不仅重申了传统的政治立场,而且与他关于动员人民的第二点相结合,旨在描述军事领导层对新的政治权力持有者的行为特征。坚持“党外原则”意味着与执政的小胡子保持明显的距离。布隆伯格认为,如果放弃这一立场,国防军将“沦为党小胡子的私人军”,而这将摧毁“国防军赖以建立的基础”
对于两者来说,小胡子很明白,军队只是利用自己实现军队私心的工具,自己如果让军队产生厌恶,军队随时就能推翻自己,所以小胡子非常缓慢的履行着军备重整,军队也很明白他们必须依靠小胡子才能完成自己的政治野心。就这样军队和小胡子互相牵制互相斗争着,但又不得不互相合作。
1934年军队就对小胡子的存在感到了严重威胁。小胡子的私人兵团SA在此时已经相当庞大,以罗姆为首的SA相比国防军,更像私人的武装打手。SA有着充足的人力储备,他们可以从大量的平民百姓中获取人力,其次他们有小胡子的人气支撑,他们不可控制,不受帝国约束。在未来甚至有取缔国防军的威胁。而国防军被《凡尔赛条约》约束了武装力量,人力和军备都受到了严重限制,虽然SA无法获取武器,但是在人力上和支持度上已经超越了此时的国防军,而国防军坚持自己是德国唯一的合法武装力量,要实现国防军的军事垄断权,因此必须铲除SA。这也是军队为了维护两者的从属关系所做出的反击。很明显小胡子败了。
军队和小胡子的矛盾从1933年,小胡子上台就开始了。在小胡子内阁组建后,帝国国防部长的人选必然由亲小胡子的布隆贝格将军担任,但是身为布隆贝格的办公室主任的赖歇瑙却无法顺利继任总参谋长。军队内部的容克军队以贝克将军和龙德施泰特为首的一些人,认为赖歇瑙过于小胡子主意了,这样会让军队称为小胡子的私人武装。因此人选就空缺下了。
在1918年12月10日写给岳父的信中表示,现凯特尔说他想在不久的将来“永远”告别军官这个职业。尽管如此,他还是留下来了。凯特尔在波兰边境的德国边防部队服役了一段时间,在一个新成立的帝国国防军旅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总参谋长,在汉诺威骑兵学校担任了两年讲师后,他被调到帝国国防部和“部队办公室”,即伪装的总参谋部,表面上被分配到陆军组织部T-2。正如他在1925年1月23日的一封信中告诉父亲的那样,他并没有进入T-2部门,而是在当时的部队办公室主任韦策尔中将的直属参谋部担任“控制职位”。在这个位置上,凯特尔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为人数较少的国防军筹集适量的储备——这是《凡尔赛条约》正式禁止的;他还负责组织准军事边防部队,以监视德国和波兰边境。他的新职位的其他方面对未来更为重要。在小的“部队办公室”有四个部门(T-1,行动;2、组织;T-3(外国军队)和T-4(训练),他对后来反复遇到的一些军官非常熟悉:沃纳·冯·布隆伯格,后来成为凯特尔的最终上级,作为帝国战争部长,他最初是T-4部门的负责人,从1927年到1929年,他是部队办公室的负责人,换句话说,他实际上是总参谋长。弗莱赫尔·冯·弗里奇是T-1部门的负责人。1935年,作为陆军总司令,弗里奇推荐凯特尔担任“武装部队办公室”(Wehrnachtamt)主任。冯·布劳希奇后来被凯特尔推荐为陆军总司令,他也曾一度担任T-4的负责人。
所以从1933-1938年的德国军队被称为“”“布隆贝格-弗里奇”时期。1939-1942年的德军军队被称为“布劳希奇-哈德尔”时期。
在魏玛共和国忧郁的十八年里,已有二十多位德国总理离任,但大多数德国国防军高级军官对这位新总理都表现出明显的保留态度,这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即便如此,小胡子还是德国总理,更重要的是,冯·布隆伯格,他自己作证说,他从一开始就能相处得很好,他对他的离开深感遗憾,现在是小胡子手下的德国国防部长。
布隆贝格在日内瓦率领德国代表团参加裁军会议时,被德国总统突然从日内瓦召见,随即进入了德国国防部。他的任命背后是冯·赖兴瑙和冯·兴登堡将军,后者是帝国总统的儿子。小胡子认识冯·赖歇瑙很长时间了,正如他自己所说,赖歇瑙在他为夺取东普鲁士省的竞选之旅中给了他很大的帮助。1934年5月初,在新任陆军总司令弗莱赫尔·冯·弗里奇上将的领导下,第一次大规模的总参谋部演习在巴特瑙海姆举行,冯·弗里奇已取代冯·哈默施泰因担任总司令。2月1日。我想在这里说明一下,冯·布隆伯格曾试图亲自向帝国总统施压,让他成为赖歇瑙的候选人,甚至威胁要辞职,但老兴登堡把他们两人都赶走了,任命了冯·弗里奇,丝毫没有注意到小胡子支持布隆伯格竞选赖歇瑙的努力。因此,将军队移交给“小胡子思想”将军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随后小胡子召开了巴特赖兴霍尔会议,以消除德国合法军队与SA的准军事党部队之间存在的摩擦,凯特尔的回忆录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详细的描述;1934年,他在波茨坦担任第三步兵师的第三步兵指挥官,这段回忆为后来被称为“长刀之夜”的SA血腥清洗事件的背景提供了新的线索。凯特尔对SA的黑暗阴谋采取了明确的正面立场:
在柏林-勃兰登堡的SA由SA将军罗姆指挥,他曾是一名学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6岁时曾是一名志愿派遣骑兵,在我所在的地区(波茨坦)密集活动,到处建立新的SA,并试图与我所在地区的帝国国防军军官建立联系,这使得SA变得引人注目。罗姆也来过我几次,我都没能察觉到他们背后的真实情况。1934年夏天,他开始把谈话的话题转到我们在我所在地区的秘密(和非法)武器堆放上;他认为他们处于危险之中,因为他们的警卫不足,并提出自己为他们提供警卫。我谢过他,但拒绝了他的好意;与此同时,我确实改变了一些垃圾场(机关枪和步枪)的位置,因为我担心这些东西的存在已经泄露给了他。我的总参谋(冯·林特伦少校)和我都闻到了老鼠味;我们一点也不相信SA,对他们热情洋溢的友谊声明的可疑背景也深表怀疑。冯·林特伦曾在尼古拉上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陆军总参谋部反间谍和情报部门的负责人)领导下的情报部门服役,所以他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情报官员,我让他自由发挥自己的技能,让他在这套“装备”上发挥自己的技能,看看幕后的情况。表面上看,他只是在检查恩斯特的人提出的某些建议。与此同时,我们关闭了从军事角度来看不安全的小型武器堆放场,并将它们转移到波茨坦的维修车间。
这里也表面SA当时对军队的威胁已经非常严重了。随着SA被铲除,军队重组正式开始,不过军队内部的内斗也开始出现不可调节的问题。
凯特尔和弗里奇的关系一直很好,他认为布隆伯格是一个通情达理、聪明而有教养的上司。凯特尔的理想是巩固帝国战争部长作为武装部队最高指挥官的地位,并在武装部队办公室——尤其是在国防部——为他创建一个有效的联合作战参谋部,控制所有三个军种。他从不认为自己在教育或才能方面适合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的职位;像布隆贝格一样,他也认识到有必要设立这样一个职位,但是从来没有设立过这样一个职位。陆军——以弗里奇上将和路德维希·贝克将军为代表,后者是陆军办公室主任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海军都站起来武装起来反对这些人。

但站在抗议最前线的是军队。陆军总参谋长贝克将军将他最有天赋的总参谋长之一,巴伐利亚人阿尔弗雷德·约德尔派往国防部,虔诚地希望约德尔能捍卫军队的利益。但是约德尔,一个杰出的思想家,也接受了新思想。贝克对凯特尔的厌恶变成了致命的,因为这种严厉的表达可以用在像贝克这样优雅的人身上。
海军由当时的提尔皮茨主义者雷德尔担任,虽然德国海军在30年代非常的虚弱,但是随着军备解禁,海军甚至产生了取代陆军主导军队的思想,雷德尔在1930年期间就是计划建设一支全球性质的海军,把德国打造为一个日不落帝国。而且海军和陆军空军们一样都有独立的大脑和军备部门。因此海军对国防军(陆军)统一三军的计划产生了激烈的反对
更大的问题是如何使德国空军符合规则:这第三个也是最新的武装力量部门的总司令是前空军上尉戈林,他是一位新晋的上将,同时担任帝国航空部长、普鲁士总理和四年计划专员,除了与小胡子的圈子很亲近之外,他还享有独特的政治权力,很显然无法听从布隆贝格指挥。
至于后来的军事作战,每次开会,海陆空三军都会派遣大量的自身个部门代表才加会议,然后对物资分配,指挥从属等问题上争论不休。
在布隆伯格时代,部长秘书处和参谋长办公室合二为一。因此,武装部队办公室将战略规划办公室、军事指挥办公室、国防部和处理该部所有信号、情报和行政职能以及其有争议的联合武装部队指挥职能的许多其他部门统一在一个领导下。凯特尔所渴望的办公室的系统扩张被1938年初布隆伯格的倒台粗暴地打断了,就像国防部门不断发展成为陆海空三军真正的联合“作战人员”一样,军队的整合失败。

此时的布隆贝格已经得罪了陆军内部的旧军官团,他统一军队的计划又得罪了海军和陆军,小胡子为了控制军队也不得不对布隆贝格开刀。1936年,赛克特关于是否继续支持东方的军事顾问问题与小胡子展开激烈的争论,这也一定程度上撕裂了国防军。


布隆贝格选择孤立赛克特,三个月后赛克特病死。这一举动也导致赛克特派对布隆贝格产生厌恶。1938年布隆贝格丑闻被爆出,很快就遭到了各方势力的联合压制。布隆贝格不得不辞去职务。而弗里奇下场则明显有报复嫌疑。受到布隆伯格辞职的启发,指责未婚的弗里奇从事特殊获得活动。弗里奇从来都不是一个不良者,他更愿意专注于他的军队生涯。1938 年 2 月 4 日,他被迫辞职。弗里奇推荐他的继任者瓦尔特·冯·布劳希奇担任该职务。小胡子利用这种情况,用自己的信徒替换了几名将军和部长,从而加强了他对德国武装部队(国防军)的控制。很快人们就知道这些指控是虚假的,由官员组成的荣誉法庭审查了布隆伯格-弗里奇事件,尽管它是由戈林本人主持的。3 月 12 日,奥地利成功并入大德意志(德意志合并),所有对小胡子批评者都噤声了。弗里奇于 3 月 18 日被无罪释放,但他的名誉已经受到损害。弗里奇也被贬为了团长死在了波兰前线。

1938年1月,时年59岁的布隆伯格在小胡子为伴郎的情况下,与一个年轻得多的女人结婚,后来发现她在柏林警察道德小组有前科。为了避免这一消息被公众所知的尴尬,小胡子给了布隆伯格一次世界旅行作为“结婚礼物”,废除了国防部,任命自己为武装部队总司令,并将武装部队办公室改名为武装部队最高司令部。为了安抚各军种司令部,他向他们保证,被他任命为武装部队最高司令部司令(不是总司令)的凯特尔不会是他的副手或参谋长,也无权向各军种司令部发出命令;他将只负责以前由国防部长负责的日常行政事务。总的来说,小胡子遵守了他的诺言,可能是因为他很快就晋升为武装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他不打算下放任何权力。随后,他建立了一个小规模的行动小组,名义上隶属于凯特尔,但只对他自己负责。它的首领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虽然总是比凯特尔低一级,但作为小胡子的私人参谋长独立运作。
布隆贝格事件终结了统一军队指挥的想法,但这只是一个梦;然而,随后的改组使凯特尔,至少在组织上,上升到最接近小胡子的军事地位。虽然凯特尔不能发号施令,但他也不接受小胡子以外任何人的命令。
以下是暴论环节
我个人认为,总参谋长的任命问题是简介导致德国在斯大林格勒失败的原因之一。从1933年任命总参谋长开始,小胡子就喜欢能加强自身对军队的管控,从而稳定自己的地位。但是军队则更希望自己能保持在小胡子之上的地位。1938年布隆贝格-弗里奇案之后,国防部长和参谋长的职位又再次空缺,小胡子进行了二次和平管控军队的尝试,但是被军队再次驳回,到1941年莫斯科后,前线由于失败产生了大量的不满情绪,小胡子借此撤换了大批不安分者,但是在军队的指挥层上仍然无法完全掌控。1942年约德尔作为作战主任,与小胡子在战略上爆发激烈冲突,小胡子告诉自己的副官施蒙特想要撤换约德尔。而保卢斯被多为高层军官提名,同时保卢斯也是赖歇瑙的徒弟兼接班人。并被小胡子派遣至斯大林格勒。根据凯特尔的回忆录表示,小胡子很有可能是让保卢斯去刷战功,打下敌国领袖命名的城市,回来继承约德尔的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