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就拿到编制,背后的喜与忧

谁能在18岁就拿到编制?答案是公费师范生。
但这个背后的喜与忧,又有几人会告诉你?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公费师范政策。它是指对部分师范专业学生提供免费教育,并保证其在毕业后“有编有岗”。作为回报,毕业生需在岗服务至少六年,否则视为违约。

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华中师大、陕师大、西南大学这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公费师范生被称作“部属师范生”。

部属师范生毕业后回“生源所在省份”任教,相关部门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如组织供需见面会等,为毕业生落实岗位。
学生的选岗范围则一般停留在城区,不会下沉到县级。但这不仅意味着部属师范生们有更大的择业自由、更大几率留在条件较好的城区工作,也意味着,他们面临着更多竞争。
如2022年重庆各区教育事业单位应届毕业生教师招聘报考条件中普遍提到,普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若要报考,除了需要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专业对口、拥有教师资格证书等要求外,另须满足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称号,就读的学校、专业符合一定的大学及学科排名要求等多项条件之一。
这意味着,公费师范生拥有几乎所有区招考试的“入场券”,但他们拥有的,也只是一张入场券而已,同台竞技的,还有各类履历惊人的对手。

此外,日前教育部出台《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从2023年9月起,由30所“双一流”高校带头选拔、培养一批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并支持优质中小学与“国优计划”研究生签署培养协议,对接就业。
这也意味着,公费师范生面临的竞争更激烈了。
但好在部属公费师范生有就业“兜底”政策,如果学生没能自己找好工作岗位,生源所在地会提供“有编有岗”的教职。

目前,公费师范培养学制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种:初中起点专科制、高中起点本科制、本科起点硕士制、初中起点中本贯通制。
专业设置上,专科层次以培养幼儿教师为主,本科、硕士层次范围更广,包括学前教育专业、语数英这类学科教育专业,以及特殊教育专业等。
公费师范在2020年迎来又一利好。2021年起,招收公费师范生的高校可参加教师资格免试认定改革,自行对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能力考核。

换句话说,只要学生考取了公费师范相关专业,基本就能获得教资和编制。
自此,公费师范作为一个“最稳妥的选择”,录取分数亦水涨船高。以西南大学为例,2020-2022年,该校公费师范在河南省的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600、610、577分,分别高出当年文科类专业本科一批最低录取分数线44、52、50分,最低录取名次也从5041名逐年提升至4672名、3958名。

然而,教育领域的编制越来越少了。比如近年来,重庆主城各区公办幼儿园每年新拟聘人数也越来越少,有的区甚至“拦腰折断”。
根据2014年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要求,公办小学在编教师与在校学生数量之比应为1∶19,初中师生比为1∶13.5,高中师生比为1∶12.5。这意味着,一旦中小学生源减少,编制名额也会收紧。

不过,各地在拟定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时,通常会预测未来四年的师资空缺,以预留编制,保证毕业生的“绝对就业”。
到毕业季,各地教育局也会对当年的公费师范毕业生人数及择业情况做统计,由各地财政部门、机构编制部门、人力社保部门合作统筹,提供预算、编制和岗位。
目前,公费师范生求职日趋激烈的信号并未传导太远,公费师范热仍在持续升温。
但热度几何也取决于个人发展规划和地区形势,比如河南地区的公费师范分数远远低于自费师范,原因显而易见,他们毕业之后大多不想回到家乡。
同理,广东学生认为公费师范以本科学历很难在深圳、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立足,选择读自费师范再读研究生。

图片来源 | 《茶啊二中》《青春派》《少年派》《老师·好》剧照
编辑 | 毕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