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秘境追踪Ⅲ (2007)【真完整版】

P27 黑暗传说(上)
吸血鬼传说的演变
血象征生命,失去血液会有性命之忧
世界各地以吸食血液为生的精灵的传说由此诞生,欧洲吸血鬼传说最为著名
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第十一卷——尤利西斯(奥德修斯)以血祭奠亡灵
血与冥界相关联,出现了吸血的神灵与妖精
基督教教义:人死后,肉体会腐烂,灵魂依然存在。
没有接受临终涂油礼或死后未葬入圣地(自杀、被开除教籍),灵魂不能升入天国,成为游魂。
11世纪:传说有已死之人在墓外游荡被发现
1031年,法国,被开除教籍骑士的尸体在坟墓外被发现
《英国国教史》记载多起相关案例
14世纪:吸血鬼迷信形成风气
主要流传于东普鲁士、波西米亚等地
瘟疫肆虐造成恐慌,传说随之流行
15世纪:吸血鬼迷信在整个欧洲流传开来
经典形象:
- 弗拉德三世·采佩什(罗马尼亚语:Vlad al III-lea Țepeș,1431~1476),瓦拉几亚公国大公

狂大公真容(误)
“采佩什(Țepeș)”意为穿刺,因其常用木桩穿刺刑罚,故得“穿刺公”绰号
视频中“弗拉德四世”为审稿错误
衍生作品:1879年英国作家布莱姆·斯托克所著小说《德古拉》
- 伊丽莎白·巴托里(Báthori Erzsébet/Báthory Erzsébet,1560~1614),匈牙利伯爵夫人

不好意思放错了

伯爵夫人真容
据称其因研习巫术需要杀害八十多名少女,取鲜血沐浴饮用,被终身监禁
历史上尽管被软禁的理由是怀疑她谋害、虐待仆人,但是直到她去世都没有被下达过有罪判决。
衍生作品:爱尔兰作家乔瑟夫·雪利登·拉·芬努所著恐怖短篇小说《卡蜜拉》
17世纪:吸血鬼迷信在西欧衰落,在巴尔干半岛、奥匈帝国东部、俄罗斯等地蔓延
信息闭塞,拜占庭式教会对异端传说较为宽容
18世纪:吸血鬼三个鲜明特征
- 是附体鬼魂而非游魂
- 会在夜间离开坟墓到外界活动,摄取活人血液
- 被其残害的人也会变成吸血鬼
传说中吸血鬼会变化成各种形态
制裁吸血鬼、防止其作恶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蒜、圣水、铁钉、银器、木桩……
启蒙运动带来实证主义观点,科学和理性使迷信不再流行
19世纪:出现关于吸血鬼的文学作品
浪漫主义文学使传说复兴
相关的戏剧作品1820年开始上演
吸血鬼被加诸了能够隐形、拥有超快速度和极大力量等特性
布莱姆·斯托克《德古拉》也塑造了驱魔人范海辛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