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服考研笔记-专题三十六《简述臀垫流行时期服特征》

以下文章内容总结自《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和《外国服装史》-袁仄、蒋玉秋、李柏英编著
简述臀垫流行时期及特征
(1)臀垫分别在巴洛克时期的法国风时期、洛可可风时期的路易十六时期和近代巴斯尔时期流行。
(2)在巴洛克时期的法国风时期, 臀垫出现并流行。80年代起, 臀部越来越膨大化, 开始使用一种叫做“克尤·德巴黎”的臀垫, 使后臀挠起来, 把罗布的裙子卷起来集中放在后臀, 然后从这里垂下来形成拖裙, 或把前面的裙子掀起, 用缎带在两侧固定, 露出里面美丽的衬裙。这种夸张后臀的样式是西洋服装史上第一次出现, 被称为“巴斯尔样式”或“巴斯尔外形”。这种样式在18世纪末、19世纪末反复出现。
(3)洛可可风时期的路易十六时期巴斯尔样式又一次出现。1780年代, 帕尼埃消失了, 裙子变得柔软。但继续用紧身胸衣整形, 肩上披着小型披肩。一种叫做托尔纽尔的臀垫取代了裙撑, 这种臀垫是将夸张的女裙重点转换为臀部, 让女性的后臀部显得突出。法国以外的国家称其为克尤·德·巴黎。
(4)到巴斯尔时期这个时代, 随着流行的变化, 巴斯尔的造型和名称也都不同。70年代初的巴斯尔是在1868年出现的波兰风罗布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巴斯尔叫做"克里诺莱特", 是一种后半部用线丝或鲸须等做成撑架使之后突出的衬裙。撑架上蒙着马尾衬布, 外侧的罩裙流行拖裾形式。1877-1880年, 普林塞斯多莱斯的流行使巴斯尔一度消失。③1883年, 裙子又逐渐变大, 巴斯尔样式重新复活。刚开始, 巴斯尔仍是用嵌入鲸须或铁丝的硬布, 或用马尾衬从后腰到下摆做成后突状的新型克里诺莱特。到80年代后期, 巴斯尔变成了简单的铁丝制的撑架或坐垫型的臀垫。其上半部为撑架, 下半部类似裙裾, 成为臀部后翘的特殊造型, 这种被称为科学的、健康的巴斯尔裙流行时间不长, 是欧洲贵妇华贵衣裙的最后绝唱。整个80年代, 是巴斯尔的全盛期, 巴斯尔时代的女装特征为凸臀、拖裾、强调衣服表面的装饰效果。
文章内容为个人考研时期的笔记总结,仅供参考,如有需纠正补充的可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