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奇诺之旅》中奇诺旅行意义的思考

2020-05-15 14:47 作者:倘若灵魂拍手作歌  | 我要投稿

  “旅行者,你是要到哪里去呢?”

  “奇诺,你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

  《奇诺之旅》把各式各样的“国家”、观念和思想作为思考材料,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想几种聊一下其中对于此类“意义”的思考。在小说中有很多涉及“意义”的故事,动画中03版相对更多一些。

  奇诺旅行的意义:小说第1卷的《在森林中》(03版第12集片头也改自这里“世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丽且令人怜惜”,“我也仍会去寻觅下一次邂逅”),艾鲁梅斯问,奇诺说是“世界以及别人的生活方式那么美”,“想要了解这些”,艾鲁梅斯追问,奇诺最后的回答“也许我是为了搞明白才继续旅行下去的”(03版动画12集的片头)。此外,03版第11集的开头也是提到“旅行的意义”“生存的意义”

03版第12集片头

  其他涉及“意义”的话题:这里列举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虽然有的故事要传达的主题可能并不是关于“意义”的):

  建铁路:《铁路上的三个男人》(小说第1卷,03年版动画第5话)三名铁路工人无休止1地拆了又建一条不会使用的铁路。

  建桥:《桥之国》(小说第4卷)造桥是所有人唯一的追求,即便最后石材不足,他们用自己的骨头填进了最后一段桥里。

  建塔:《塔之国》(小说第4卷,05年OVA动画)国家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建一座高塔,塔倒了再重新建一座。


  恰巧不久前刚重温了讲西方哲学史的小说《苏菲的世界》,所以在这一篇专栏里,想就奇诺旅行的意义,或者说拓展的“人生的意义”,以及《奇诺之旅》故事中透露的思想随便地、不专业地说说吧~

  (以前在阅读的时候,我挺讨厌作者说这是某某“主义”,那又是某某“主义”,感觉像是贴了标签,又像是扣了帽子,而我不懂这个标签的意思,作者又不给解释,让人很是烦闷。不过,后来慢慢接触的多了,发现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有条理的分类方式,做为理科生,慢慢感觉似乎“主义”这个词变得像“理论”一样亲切了......下文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的“主义”,如果我理用的不对,希望能帮我指出来。)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意义”:


1.让我们先把“虚无主义”丢在一边......

  奇诺的旅行,以及“建铁路”、“建桥”、“建塔”,传达出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尤其是在“三建”部分,不知是否会让你有种一切皆无意义的感觉?

  不过在这里,我想首先把过于悲观的“虚无主义”排除在外,如果认为人的存在没有意义,大概整个宇宙看来应该也不会有啥意义吧,我不想陷入“虚无主义”到底对不对的论证,因为这论证本身就是没啥意义的对吧。(  ̄ー ̄)人(^▽^ )

  人生的意义:不是人生没有意义,而是人生没有给你明确定义什么是“意义”。

2.“沙堡”与“存在主义”

  如同孩子在沙滩上筑起的沙堡,终究会被海浪消去,只有孩子自己知道它的意义。

  “存在主义”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人作为一个个体的孤离感,对终将会死去的焦虑,对找寻不到人生意义的苦闷无法消除,意义的问题逐渐沦陷。

  “存在主义”本身也有一些不同流派,让我们看一下网上找到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的一些观点(可能基本是其代表人物萨特的观点):

萨特指出:“人生来就注定要受自由之苦”,人的自由是绝对的,因为人生活在一个孤立无援的世界上,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上帝、科学、理性、道德等对人都不相干,也就是说,它们都不能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理、生活的方式,同时,它们对人也没有任何的控制和约束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人有绝对的自由。

“存在先于本质”,人没有天生的本性,生命没有固有的意义,人必须创造自我,创造自己的意义。人可以决定自己成为哪种人。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选择的重要性,并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行动和承担生活的责任。

  虽然在涉及“自由选择”之外,也有“承担责任”,不过还是有种“意义”与自我有关,与其他所有都无关的感觉。也就是说人最终是为了实现这样一种自由地创造自我么?

  另一方面,人真的可以脱离历史与社会来考虑这个“绝对自由”么?即使我们能自由地选择,我们所选择的价值观念不还是受到人类社会影响么?黑格尔认为,人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恒的理性”;在大胡子先生看来,思考方式的一大部分也是受社会的物质因素影响的。在我们做选择、定“意义”的时候,应该是难以脱离的吧。

  或许在某个寂静的深夜,躺在床上遐思的你,才与那个“绝对自由”的人有些相像,而当你醒来,就有加入到与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有关的“人”。

  在我的感觉里,“存在主义”,的“人”太过抽象,通过思考论证得出的“人是绝对自由的”,这更像是美好的期望,倒是有点“乌托邦”般的虚幻。对于个人来说,意义是内省的,也是外延的。内省决定内心是否平静满足,外延则与外界环境有关,除非你能脱离群体和社会。


  看这些哲学思潮感觉太复杂了,让我们说点题外话吧如果这就是人的完美追求的话,人们为了促进文明和历史发展的使命感会变弱是么,感觉人类文明的进步会变慢哎,作为一个科幻小说爱好者,那种星际的梦想的岂不更遥远了......伤心......好在感觉现实中不论是哪国的教育和社会认知中,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历史上的伟人们还是被肯定和推崇的。

  如果哪一天,教育变成了把各家的学说放在一起,包括刚刚被我丢到一边的“虚无主义”,供学生选课,更自由的决定自己的观念和前进道路,从而最终达到实现人类自由的宏伟目的,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这样的国家,就管它叫《自由选课之国》吧。《奇诺之旅》的原作小说我还没有看完,不知道小说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呢?如果有的话,还望提醒我一下......



从《奇诺之旅》作品的角度来看:

1.“三建”的故事

  尽管《奇诺之旅》的故事,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思考材料。我还是想尝试从中看一下有没有暗含着一些关于“意义”的判断取向。

  如果从相对于“人”的实用价值来衡量建设“铁路”、“桥”和“塔”的结果的意义,以及从个人的角度来判断对他们来说是否有意义:

  建铁路:结果无意义,个人有意义。《铁路上的三个男人》

  建桥:结果有意义,个人有意义。《桥之国》(对于过路的人,比如奇诺,有实用价值,结果有意义)

  建塔:结果无意义,个人有意义。《塔之国》(如果排除建塔作为这个国家精神寄托意义的这种意义,即排除“塔的意义是作为意义”,仅以塔对人的功用性来看,结果无意义)

  说实话,或许有一些“虚无主义”的感觉,但共同点是这些实际上都是对个人有意义,铁路上的三个人并不感到虚无,建桥的人实现了他们的目的。同时,对于《塔之国》最后奇诺对想要离去的男人说的话:可以加上雕刻与花纹,做自己的选择,这大概有“存在主义”中“自由选择”的观点吧。

  《塔之国》的小说原文:

  男人失望地跌坐在地上,最后放声大哭了起来。

  「我受够了只能盖高塔的人生!我还有其他比造塔更想做的事!也想尝试其它的事!可是我却没有这自由!在这个国家毫无自由可言!我想要自由!」

  奇诺看了艾鲁梅斯一眼,然后凑近男人耳边说: 「既然你对造塔感到厌烦,那何不当个雕刻砖头的名人,大量创作美丽的砖头?」 

  「!」 男人突然把头抬起来,瞪大原本还在哭泣的眼睛。 「对耶!这听起来挺好玩的!这主意不错!我就来试试看吧!我要在砖头上刻出自己想要的图案!」 

   男人起身高兴地手舞足蹈,接着便冲向众人聚集的地方。 「大家听我说!我打算在砖头雕刻!要在一块块的砖头上刻出美丽的装饰图案!」


2.奇诺旅行的意义

  我们绝对不是孤身一人,但奇诺确实是孤身一人。脱离和社会的约束,游走于不同国家的人,或者说游走于不同“世界”的旁观者。使得抽象的“人”的概念,进一步扩大,更像是“人有绝对的自由”,在这个角度再考虑“旅行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很可能就和“存在主义”的观点有些相似了。

  旅行的目的(猜想):在自由中找寻世界和创造自我(像鸟儿飞翔一样,为选择而选择,为行动而行动。“存在主义”?);延续原本奇诺的旅行,并从中追寻意义;在旅行中发现美好的事情。

  对于奇诺的旅程是否是为了寻找“上一代”奇诺的家乡的问题,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但应该不是核心。这在上一篇专栏“2.小说及两版动画的比较”中,提到的剧场版一《活着的目标》对原作小说改编程度的部分,有讨论过。不过话说回来,不论有没有这个改编,大家应该也都不会认为找奇诺家乡、或者说去道歉是主要目的。


  最后,其实吧,奇诺旅行的最大的目标——

  难道不是为了让小说继续写下去么~ o(* ̄▽ ̄*)ブ



最后:附上我对《奇诺之旅》的之前的那篇观后感专栏~


《奇诺之旅》中奇诺旅行意义的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