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100 |《坎儿井》


坎儿井
作者:昊喆同学 指导老师:永波老師
①你见过井吗?
②你一定见过井——圆井、方井、八角井、古式井、新式井、矿井……这些井形态不一、深浅有别,散落在我们生活周边,有着各自的作用的特色。但是,我想你或许没见过长达百里的井——坎儿井。
③现存的“坎儿井”大多位于新疆,在那个终年干旱少雨的地方。
④众所周知,新疆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幅员辽阔,多山地与盆地,气候十分干旱。在这里,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然而,这些来之不易的水源,会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消失。为保护和更加充分利用这些宝贵水源,新疆人民创造出坎儿井这种巧用地下水的方式。
⑤关于坎儿井的来历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说法有3种:一是“井渠说”,认为坎儿井与汉武帝时期凿井渠引洛水的史实关系密切;二是“西来说”,认为新疆的坎儿井是从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古波斯(今伊朗)传来的;三是“本地说”,认为新疆现存最古老的坎儿井通水时间距今已约500年,坎儿井很可能就是新疆本土的产物,是新疆人民的杰出创造。
⑥无论坎儿井起源于何时何地,可以肯定的是,它是生活在干旱高温的山地、盆地的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是人群部落生存的物质基础,有了坎儿井,就有了生存的基本保障。
⑦科学研究表明,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坎儿井起挖点往往是在山地,出水点则一般在盆地或绿洲,平均长度在3000米以上,井下渠道空间密闭,工人往往要靠点油灯工作,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凿通。与此同时,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这需要有更加专业的勘掘知识,挖井人需要判断什么地方有水,需要计算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需要规划每个竖井要挖多深,这些工作都要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做支撑。
⑧近年来,古老的坎儿井正面临着灭顶之灾。
⑨据地方志记载,20世纪90年代末,新疆共有坎儿井1784条,年出水量6.82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3万亩。但随着地面改水工程的建设与水井的普及,加上开挖极为困难,坎儿井在灌溉方面的下位不断下降。2003年新疆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条,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52%。
⑩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有越来越多曾经干涸的坎儿井又流出了汩汩清水。在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多措并举的今天,人们已经渐渐意识到,与现代引水技术相比,古老的坎儿井依旧在保护、净化水资源等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此同时,坎儿井的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 同作者例文:

【附:初稿及修改建议】
坎儿井
①你见过井吗?【开篇设问,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距离】
②你一定见过井—圆井、方井、八角井、古式井、新式井、矿井……井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见的,但是我认为你绝对没有【注意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见过长达百里的井,那就是坎儿井。【点出说明对象】
③“坎儿井”位于新疆,在那个终年干旱少雨的地方。【独句成段,引出下文】
④新疆地区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这些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消失,为保护和更加充分的利用这些宝贵的水源,新疆各族人民创造出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总起交代坎儿井,给读者初步印象】
⑤关于坎儿井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有3种:一是“井渠说”,认为坎儿井与汉武帝时期凿井渠引洛水的史实关系密切。二是“西来说”,认为新疆的坎儿井是从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古波斯(今伊朗)传来的。三是“本地说”,认为现存最古老的坎儿井通水时间距今已约500年,坎儿井很可能就是新疆本土的产物。【分门别类,介绍各种说法,解释坎儿井的来历】
⑥无论坎儿井起源于何时何地,【承上启下】可以肯定的是,它是生活在干旱高温的山地、盆地的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有了坎儿井,就有了生存的基础。
⑦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坚苦【错别字】的。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在3000米以上【列数字】。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工作,总工程量非常大,而且,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要挖多深,这都要有丰富的经验。
⑧近年来,千古流传【注意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的坎儿井却面临没【灭】顶之灾。【转折】
⑨20世纪90年代末,新疆共有坎儿井1784条,年出水量6.82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3万亩。但随着地面改水工程的建设与水井的普及,加上开挖极为困难,坎儿井在灌溉方面的下位不断下降。2003年新疆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条,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52%。【作比较、列数字】
⑩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有越来越多曾经干涸的坎儿井又流出了汩汩清水。【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人们已经意识到,与现代引水技术相比,坎儿井有着保护、净化水资源等优势,其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手稿留存】



愿做你成长路上的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