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学子“三下乡”:赓续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7月9日,湛江科技学院“晨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了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古劳镇新星村的邓少珍烈士纪念碑,以该村村长的讲述展开,带领我们走进革命烈士邓少珍的生平事迹,领悟革命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革命胜利从来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为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了新时代青少年对革命烈士作出的巨大贡献的肯定,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国爱党情怀,崇尚革命英雄、缅怀革命先烈的良好作风,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此,湛江科技学院“晨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于2023年7月9日下午2点30分前往江门市鹤山市古劳镇新星村邓少珍烈士纪念碑以青春起誓,致敬英雄烈士。 人们以各种形式追思先烈、致敬英雄,在铭记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的意志。实践当天下午,湛江科技学院“晨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首先去到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古劳镇新星村民委员会,接着由该村村长带领团队前往邓少珍烈士纪念碑。通过新星村村长给予革命烈士邓少珍的生平事迹的详细讲解之后,队员们怀着对革命烈士崇敬的心情,依次排好队伍,握紧拳头,举起右手,全体肃立,面对邓少珍烈士纪念碑庄严起誓,表示一定会继承先辈遗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青春力量。 丹心天为鉴,纵一腔豪情于阵前,热血中飘扬起英雄的旗帜,邓少珍是广东省鹤山县古劳镇人,在抗日战争这个特殊的时期,她尽忠职守,全心全意为部队传递文件、情报,掩护伤病员,出色完成各项任务。1945年5月19日,高明县更楼东南乡联防大队突袭大简交通站,她临危不惧,沉着应对,首先安排伤病员撤退,继而烧毁机密文件,正准备突围时,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她被严刑敲打,但始终坚贞不屈,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从容就义去,慷慨视死归,痛惜英年逝,哀思无尽时。”纪念碑上刻写了她的生平事迹,为了崇高的信仰,为了全中国的解放,这位鹤山市的“刘胡兰”邓少珍烈士诞生于战火硝烟的年代,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4岁,她以行动丰富着英雄的内涵。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从倾听村长关于邓少珍烈士生平事迹的讲解到在党旗之下面对邓少珍烈士纪念碑的宣誓,崇敬与悲恸涌上心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先进事迹和伟大精神是激励当代大学生勇毅担当、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青年一代更应志存高远、砥砺奋进,锤炼自己不畏强敌、不惧风险的品质,在新时代的长跑之路上跑出属于青年的最好成绩!要深入学习烈士的无畏精神,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打破局面,牢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勇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踏实学习,继承红色基因,为祖国的繁荣进步不断努力。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先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以青春之名面对革命先烈庄严宣誓,这不仅是对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牺牲英烈的深情礼赞,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的守护与延续。在为期一百年的旅程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驱以及英雄烈士们一直以来都是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相连的人们的后继者,他们将永远铭记历史悠久的历史,他们的崇高精神将始终牢记在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