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建设为何不先盈利 再超前、超量建设?
高铁建设为何不先盈利 再超前、超量建设?
我们客流有“潮汐现象”客流量起落幅度之大,所以平时,有一部分运力,就是用来“被浪费”的。高铁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和使用寿命。所以高铁在规划、设计上,必须超前。否则,建成就过时。以郑西高铁为例,据说2016年每天才开通30余对动车,而且上座很不充分。盈利状况很差。现在每天开通80余对动车。盈利状况大为提升。所以2016年时郑西高铁如果就按30余对,乃至50余对的运力设计,岂不3年功夫就完全过时?

其他基础设施如高速,港口,桥梁,机场其实也佐证这个道理。十年前,首都国际机场年一亿人次的“远景”规模,成都双流机场5000万人次的“远景”吞吐能力,都让人觉得建设规模够大,敢“想”,甚至“有必要吗”?哪能想到这么快就“饱和”了,需要大兴、天府等第二机场的新建呢?可见,在我们基础设施建设“超前”才正常。铁路乘务员面试要求:18周岁以上,男女不限,学信网可查大专以上学历(在读即可),上几天休几天,月工作10-15天。工作期间免费提供食宿。面试通过后岗前培训7天左右直接分车上班。高铁乘务线上,报名及现场资格审查方式:登录山东中乘旅服人才网点击“乘务员公开面试”

况且高铁在中短区间较公路客运、航空都有很大的优势:方便、准时、票价性价比高。如:北京到上海高铁553元,比正常的打折飞机票都便宜一些。跟不打折,打小折的机票比,性价比就太高了。运行时间4——6个钟头。飞机飞行2个钟头15分左右。但是,如果加上机场往返,安检登机的时间,整体用时已经相差不大了。相比机场,高铁周转环节也相对少些。受天气影响也相对小些。也能满足“低碳出行”的“情怀党”。如果距离再短点,高铁运行时间在3小时左右,比航空,优势更大。至于公路客运,其舒适、方便、票价,都不占优势。

我国高铁建设较为理性,考虑到了均衡发展,各地区相对公平。但也确实是先东,再中,最后西。路网密度,也是遵循的市场客流等客观情况。而且现在随着收入的普遍增长,高铁已被绝大多数人选择作为出行的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