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毛泽东年谱:1935年 四十二岁(三)

2021-10-18 22:35 作者:EXT512  | 我要投稿

1935年  四十二岁

11月2日  到达甘泉县下寺湾。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彭雪枫、李富春,叶剑英并转杨尚昆,指出:沿途群众热烈欢迎,须准备回答的口号,并注意与红十五军团见面时应说的话;要打草鞋,洗衣,洗澡,补充粮食,力求部队清洁、整齐,有礼节。

11月3日  在下寺湾边区特委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听取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和西北军委主席聂洪钧关于陕北苏区、陕北红军及其作战情况的汇报。在此之前,毛泽东得知陕北肃反扩大化和刘志丹等被关押的情况,当即下令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

同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中央对外名义和组织分工等问题。毛泽东发言说:对外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的名义较适当,公开使用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名义可在打破“围剿”之后再定。作战方针,应在这个月解决第三次“围剿”问题,经过一个深冬让敌人慢慢做堡垒是不好的。同红十五军团会合后,红十五军团编制应保存,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因历史关系也不要合并。陕甘支队可编成红一军团,并成立红一方面军。会议决定:对外使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的名义。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成员有王稼祥、林彪、程子华、徐海东、聂洪钧、郭洪涛。会议确定:大的战略问题,军委向中央提出讨论;至于战斗指挥问题,由军委全权决定。会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一军团南下和红十五军团会合,准备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张闻天、秦邦宪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前往瓦窑堡(今子长县城)。

同日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发布通令:“奉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兹委任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聂洪钧、林彪、徐海东、程子华、郭洪涛九同志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以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本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委任彭德怀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林彪为第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为政治委员;徐海东为第十五军团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

同日  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张国焘的名义发出布告,决定在陕甘晋苏区设立苏维埃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以秦邦宪为主席,林伯渠、邓发、王观澜、崔田民、徐特立、蔡树藩、李振询分别任财政、粮食、土地、国民经济、教育、司法内务、劳动等部部长,罗梓铭为工农检查局局长。

11月4日  率红一军团南下到达桥家庄。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叶剑英,彭雪枫、李富春并转周恩来,通报董英斌第五十七军向直罗镇前进的动向,要求各纵队为消灭该敌继续南进。

11月5日  到达象鼻子湾,向随行部队发表讲话,说: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走了一年多时间。我们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从来未有过的真正的长征。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一些,但是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都是经过严峻锻炼与考验的。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今后,我们要和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团结一致,要作团结的模范,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彭雪枫、李富春,叶剑英,要叶剑英〔1〕率直属队后日来象鼻子湾归队,并要林彪、聂荣臻来象鼻子湾,以确定发起直罗镇战役的总的决心。

11月6日  同彭德怀致电徐海东,要求尽快消灭张村驿团匪,派游击队两个连进驻直罗镇对黑水寺游击,并调查直罗镇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道路、地形、人家及葫芦河能否徒涉等情况。

11月7日  同彭德怀前往道佐铺红十五军团部,会见徐海东、程子华、郭述申〔2〕等,共同商定直罗镇战役计划,确定先行攻克张村驿。毛泽东还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语,说明开辟革命根据地同发展红军的密切关系。

〔1〕叶剑英,当时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兼第一方面军参谋长。

〔2〕郭述申,当时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副主任。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彭雪枫、李富春,要一、二两纵队次日各在原地休息一天,加紧教育战术及政治鼓动;还要林彪对直罗镇以北和以南地区的地形、道路、人家详加调查,当面报告,并摘要电告。当晚,收到林彪关于调查情况的电报。八日,同彭德怀复电林彪,要他再次调查,并派员看地形绘图,具详报告。

11月8日  七时,同彭德怀致电林彪、徐海东,要他们迅速肃清国民党坐探,并要红十五军团在消灭张村驿团匪后,继续消灭久原、套通、金村、东村一带团匪。十九时,同彭德怀致电徐海东,询问张村驿地域打土围情况。九日,得悉张村驿战斗捷报后,同彭德怀复电徐海东、程子华,要他们注意发动群众斗争,分配土地,建立政权,以利将来作战。

同日  十二时,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彭雪枫、李富春,要各纵队在驻地自行筹足七天粮食,以保障战役的胜利。

二十二时,同彭德怀再电林彪、聂荣臻,彭雪枫、李富春,通报国民党军第一○六师一部已到太白镇附近,董英斌第五十七军三个师一二日内有向黑水寺、直罗镇前进的可能;要求各部队向指定地点移动。

根据部署,红一军团主力先后进至富县西北的老人仓、秋林子地区,红二十五军进至桃花砭、张村驿一线。

11月9日  关于部队给养等问题,同彭德怀、周恩来、杨立三〔1〕复电秦邦宪,同意后方的筹粮计划,说现在气候已很冷,做衣与运粮宜并重;还希望十五天内送一千新战士来。同时,电告林彪、聂荣臻,要他们派人去瓦窑堡中央政府办事处接收一千名新战士进行训练,以便赶快补充部队。

〔1〕杨立三,当时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兵站部部长。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指出董英斌第五十七军主力一二日内尚难进出直罗镇;部署红一军团在原地不动,程子华率第七十五师进至桃花砭地区隐蔽集结,徐海东指挥部队肃清金村、东村、套通、久原一带团匪。

11月11日  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并转彭德怀、周恩来:“张学良以我们两军会合,令其各部一律不动,筑碉办粮,候其大会〔1〕开后增援队到再行进攻。““似此,短时间内尚无机动可能,各部应就原地加紧训练,测绘葫芦河两岸各数十里地区五万分之一地形图,肃清团匪,筹集一个月粮,派出部分人员深入地方工作,以利今后作战。“

〔1〕指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召开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张学良出席了这次大会。

11月12日  接连致电彭德怀,徐海东、程子华,林彪、聂荣臻,部署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各部的行动和部队筹款、贮粮、就食等工作。

11月13日  关于举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问题,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并彭德怀、周恩来:拟于十八日在张村驿开军委会,请彭、周等候,并已函告朱理治来参加。军委会议拟总结并讨论下列问题:一、方面军及游击队的部署;二、军事、政治教育;三、军区、军分区组织与工作;四、地方工作计划;五、筹粮计划;六、筹款计划。

同日  中共中央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宣言指出: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将开始以中国工农红军为主力的民族革命战争的新的历史阶段”。“一切抗日反蒋的中国人民与武装队伍,不论他们的党派、信仰、性别、职业、年龄有如何的不同,都应该联合起来,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国民党而血战。“

11月18日  在张村驿出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作关于战略方针的报告,指出大量消灭敌人、猛烈扩大苏区和扩大红军是三位一体的任务,战略方针是攻势防御;建议将红军主力集中南线,出中部〔1〕、洛川,切断西安至肤施〔2〕的交通,相机夺取中部县城,争取攻占甘泉、肤施。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报告。

〔1〕中部,今黄陵。

〔2〕肤施,一九三六年改名延安。

 

同日  同周恩来、彭德怀致电张闻天、秦邦宪,请他们详细考察陕北苏区肃反中的问题,指出:“错捕有一批人,定系事实。”提出纠正肃反中的错误。

11月19日  率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到达张村驿西端的川口子。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说国民党军东北军第一○九师明日有到直罗镇的可能,我军应准备后日作战。在发起直罗镇战役前,同彭德怀、周恩来带领红一、红十五军团的干部前往直罗镇地区,察看地形,研究具体部署。

11月20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提出红一方面军于二十一日应完成消灭直罗镇一带敌人一个师至两个师的任务;部署红一军团主力进至袁家山、直罗镇以北地区由北向南突击,红十五军团由药埠头以北地区由南向北突击。

11月21日  发起直罗镇战役。在北山吴家台北端高地设指挥所,直接观察战场情况,指挥红一、红十五军团作战,提出这一仗“要的是歼灭战”。拂晓,红军对进至直罗镇的国民党军第一○九师发起进攻,激战至下午二时,歼敌大部。二十三日,致电彭德怀、周恩来,要求红军以一部兵力继续围歼残敌,主力转为打援。当日,红军在张家湾地区歼灭援敌一○六师的一个团。二十四日,直罗镇之残敌在突围中被全歼,直罗镇战役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军一个师又一个团,俘敌五千三百余人,缴枪三千五百余枝。这次战役的胜利,打破了蒋介石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11月中旬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所派代表张浩(林育英)从莫斯科到瓦窑堡,带来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

11月24日  致电周恩来、彭德怀:“洛、博〔1〕来电,估计三次‘围剿’已经总结,议开一详细讨论的会议。我完全同意此估计。“

〔1〕洛、博,指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

同日  会见徐海东,谈直罗镇战役胜利的意义及当前国民党军的动向,询问部队伤亡情况,要求认真组织部队休整,做好伤员安置工作。当听到鄂豫皖苏区肃反还有三百多“反革命嫌疑犯”没有作结论时,说:他们长征都走过来了,这是最好的历史证明,应该统统释放;党员、团员要一律恢复组织生活,干部要分配工作。并责成徐海东亲自抓这项工作的落实。

11月25日  《红色中华》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对该报记者的谈话,批驳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所谓对外方针的演说〔1〕,揭露其“出卖整个华北及全中国”的罪恶。谈话指出:“我们中国人有力量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强暴侵略与并吞”。“苏维埃中央政府领导全国唯一反帝的主力工农红军,并号召全国民众总动员起来,武装起来,抗日反蒋”。谈话重申,“苏维埃中央政府愿意与国内任何武装队伍订立反蒋的作战协定”,彻底进行民族革命战争,以求得到中国的独立解放与领土完整。

〔1〕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九日,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对外关系的演说,声言:“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聂荣臻并林彪,要他们速放俘虏军官数名,与东北军第一○六师师长沈克办交涉。二十六日,同彭德怀又致电聂、林,指出:“对一○六师的基本方针是用积极诚恳方法争取其反日反蒋。”“无论沈克有无切实回答,一军团准备撤回。“

11月26日  致信国民党军东北军第五十七军军长董英斌。信中痛陈东北三省沦丧的历史教训,指出:“东北军将领虽铸‘九一八’大错,然而今日者固犹是食中华之粟,践中华之土。东北军之与红军,固犹属中国境内之人,何嫌何仇而自相斫丧!今与贵军长约:(一)东北军不打红军,红军亦不打东北军。(二)贵军或任何其他东北军部队,凡愿抗日反蒋者,不论过去打过红军与否,红军愿与订立条约,一同打日本打蒋介石。(三)红军优待东北军官兵,不但一律不杀,且分别任职或资遣回队;负伤官兵,均照红军伤员一体医治。”还表示愿互派代表,商洽一切。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各部集中后,拟整理一星期,开军委会,开干部会,开祝捷会,以后按新部署行动。“

11月27日  率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到达东村。

11月28日  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的名义发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宣言指出:“在亡国灭种的前面,中国人民决不能束手待毙。”“现在正是要求我们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大家团结,大家奋斗,以誓死的决心以对付中国人民公敌的时候。”宣言指出:“不论任何政治派别,任何武装队伍,任何社会团体,任何个人类别,只要他们愿意抗日反蒋者,我们不但愿意同他们订立抗日反蒋的作战协定,而且愿意更进一步地同他们组织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

这个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我们认为应该有以下的十大纲领。

(一)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财产作抗日的经费。(二)没收一切卖国贼及汉奸的土地财产分配给工人、农民、灾民难民。(三)救灾治水,安定民生。(四)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发展工商业。(五)加薪加饷,改良工人、士兵及教职员的生活。

(六)发展教育,救济失学的学生。(七)实现民主权利,释放所有的政治犯。(八)发展生产技术,救济失业的知识分子;(九)联合朝鲜、台湾,日本国内的工农及一切反日的力量结成巩固的联盟。(十)同对中国抗日的民族运动表示同情赞助或守善意中立的民族或国家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秦邦宪:一方面军本日已全部集中于羊泉镇以北地区,进行十天整理训练,至十二月八日止,九日接近部署出动。后方新兵、衣服、食粮等项,均请令其于八日前赶到,否则不便补充。

11月30日  在东村出席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大会,作《直罗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报告指出直罗镇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一)两个军团的会合与团结(这是基本的)。(二)战略与战役枢纽的抓住〔1〕(葫芦河与直罗镇)。(三)战斗准备的充足。(四)群众与我们一致。”报告说:中央与军委决定的向南作战与初步解决“围剿”的总方针,由于方面军各级首长与战斗员的坚决执行,已经完满实现。这次胜利,给了我们以准备打破新“围剿”的时间和地区的条件,巩固了苏区,可以去猛烈地扩大红军和扩大苏区。这次胜利为在西北建立广大的根据地“举行了奠基礼”。报告提出新的任务是:“从现时起用极大努力争取与积蓄更加充足的力量,迎接敌人新的大举进攻而彻底粉碎之,开辟我们的苏区到晋、陕、甘、绥、宁五个省份去”。报告指出,“消灭敌人,扩大红军,坚强红军,赤化地方与破坏敌军”,是今后时期内红一方面军的“五项具体的严重的任务与工作,而以扩大红军为此时期中心的一环”。报告还提出,改变对俘虏军官的政策,实行一律不杀、优待释放的政策。

〔1〕毛泽东在本文中另一处是这样说的:“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

同日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发布命令,任命左权为红一军团参谋长,朱瑞为政治部主任;周士第为红十五军团参谋长,郭述申为政治部主任;萧劲光为陕甘军区司令员,李富春为政治委员。还任命各师、军分区、骑兵团、独立团负责干部共二十二人。

同日  致电张闻天,指出:红一方面军休息十天后拟包围宜川、洛川两城,调动可能来援之敌而消灭之。延安之敌逃跑则截击消灭之。同时可赤化宜、洛两县,筹款就粮。电报说:“目前不宜即向宁夏,根本方针仍应是南征与东讨。东讨之利益是很大的。我们有详信复你。”“为准备东进,四个月内应扩大红军一万。“

11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等九人联名发布《告围攻陕甘苏区的各部队官长与士兵书》,提出:“只要你们不打红军和陕甘苏区,我们愿意和你们互派代表,订立抗日作战协定,并组成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联合起来,打日本救中国。不论哪一派的军队,不论一军一师或者一连一排,不论从前有没有打过红军和苏维埃区域,我们为着贯彻四年来的抗日救国的主张,都一律欢迎同我们联合起来共同抗日。“

12月1日  复电张闻天,指出:“关于红军靠近外蒙的根本方针,我是完全同意的。”“我不同意的是时间与经路问题。

第一,红军目前必须增加一万人。在四个月内,我们必须依据陕北苏区,用空前努力达此目的。第二,最好是走山西与绥远的道路。这是用战争、用发展、用不使陕北苏区同我们脱离的方针与外蒙靠近。为完成上述两种任务,我想有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够了。所以我们应在明年夏天或秋天与外蒙靠近,目前应立即开始组织蒙民游击队。”“对富农策略的转变,基本同意。但决议上应指出,当斗争发展,贫农、中农要求平分富农土地时,党应赞助这一要求。富农可与贫农、中农分得同等土地。

过去分坏田的原则是不对的,但富农土地完全不动的原则,在苏区尤其在南方苏区也是不对的。在土地问题上,对富农策略同对中农应该有一点区别。农村中的党应善于领导与监督富农,严防为富农所领导。要指出当斗争深入时,富农必然转入地主阵线,这是中国半封建富农阶层的特点。对有劳动力又破产了的小地主阶层,在群众同意下应按富农待遇。”“反蒋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内容及具体的口号与纲领〔1〕,完全同意”。六日,中共中央正式作出《关于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决定》,基本上采纳了毛泽东对富农问题的意见。

12月2日  同彭德怀致电朱德、张国焘、刘伯承、徐向前、陈昌浩,通报直罗镇大捷,并指出:“在中央正确领导下,粉碎了三次‘围剿’,正在猛烈扩大红军,猛烈发展苏区,准备迎接战斗的胜利”。

12月5日  致电张闻天、李德:“我率三十一分队拟明六号动身来后方。德怀、林彪、子华三人须参加六号及七号的祝捷运动大会,定九号同朱理治〔2〕来后方。开会地点以安塞为便。”“完全同意李德同志对延川、延长的部署〔3〕。一方面军十天内仍在原地集结训练,俟阎锡山情况明了后,再定向南或向东的方向。“

〔1〕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中关于建立反蒋抗日统一战线的十大纲领等主张。

〔2〕朱理治,当时任中共陕甘省委书记。

〔3〕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日,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刘志丹奉命率一部兵力到达延川,防止延川、延长黄河东岸国民党军西渡,并相机歼灭从肤施逃出之敌。同日,李德将这个部署电告彭德怀、毛泽东。

同日  同彭德怀致信杨虎城。信中说:“盖日本帝国主义实我民族国家之世仇,而蒋介石则通国人民之公敌。”“是以抗日反蒋,势无偏废。建义旗于国中,申天讨于禹域,驱除强寇,四万万具有同心,诛戮神奸,千百年同兹快举。鄙人等卫国有心,剑履俱奋,行程二万,所为何来,既达三秦,愿求同志。倘得阁下一军,联镳并进,则河山有幸,气势更雄,减少后顾之忧,增加前军之力。”“凡愿加入抗日讨蒋之联合战线者,鄙人等无不乐与提携,共组抗日联军,并设国防政府,主持抗日讨蒋大计。”信中还以“重关百二,谁云秦塞无人;故国三千,惨矣燕云在望。亡国奴之境遇,人所不甘,阶下囚之前途,避之为上”的语句,激发杨虎城的爱国热情。在此前后,会见曾在第十七路军工作过的汪锋,了解杨虎城和第十七路军的情况,要他前往西安,把信交给杨虎城。

同日  致信国民党军第十七路军总参议杜斌丞。信中说:“从汪锋同志知先生不忘情于革命,甚感事也。时至今日,论全国,论西北,论陕西,均舍抗日反蒋无第二条出路。”“为今之计,诚宜急与敝方取一致行动,组成联合战线,敝方愿在互不攻击的初步条件下,与虎城先生商洽一切救亡图存之根本大计。”“如得先生居中策划,以共同作战对付公敌为目标,则敝军甚愿与虎城先生成立谅解,逐渐进到共组抗日联军、国防政府之步骤。先生为西北领袖人物,投袂而起,挺身而干,是在今日。东北军中如沈克等(此次敝军追击董英斌,消灭沈师一个团,非所愿也),均应与之联合。甘肃邓君宝珊〔1〕,亦为绝无出路之人,敝军亦愿与发生关系。

〔1〕邓宝珊,当时任国民党军新编第一军军长。

同日  张国焘致电中共中央,宣称:“此间用中央、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总司令部等名义对外发表文件,并和你们发生关系”,“你们应称北方局、陕北政府和北路军”,“一、四方面军名义应取消”。

同日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发布《关于伤病员柴菜费调养费抚恤费之通令》,规定在目前较低的物质条件下使伤病员能迅速治愈并恢复体力。

12月6日  离开东村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前往瓦窑堡。

八日到王家坪,十一日  到安塞,十三日到达瓦窑堡。

12月8日  同彭德怀、刘志丹发布《告陕甘苏区工农劳苦群众书》,号召陕甘苏区人民勇敢地当红军到前方来,用一切力量来保护我们的土地和自由,保卫我们的苏维埃政权。

12月9日  北平爱国学生数千人,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下,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二九运动爆发。

12月10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表《对内蒙古人民的宣言》,号召内蒙古人民起来抗日反蒋,指出:“我们认为只有我们同内蒙古民族共同奋斗,才能很快地打倒我们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蒋介石。同时相信,内蒙古民族只有与我们共同战斗,才能保存成吉思汗时代的光荣,避免民族的灭亡,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我们愿意彼此缔结攻守同盟,去打倒我们共同的敌人。”最后提出尊重内蒙古人民的民族权利、内蒙古区域各民族平等等五点宣言。

12月13日  致电彭德怀,要红一方面军仍在套通、田儿地区进行第二个十天训练计划,不应向南移动,应在原地待机。12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改变对富农的政策,以扩大全国抗日讨蒋的革命路线。命令规定:富农之土地,除以封建性高额出租应全部没收之外,其余富农自耕及雇人经营之土地,不论其土地之好坏,一概不在没收之列;富农之动产及牲畜耕具,除以封建性高利贷出借者外,均不应没收;除统一累进税外,禁止地方政府对于富农之惩罚及特殊税捐;富农在不违反苏维埃法律时,各级政府应保障其经营工商业及雇用劳动之自由;在实行平分一切土地之区域,富农有与普通农民分得同样土地之权。命令同时还规定:富农仍无权参加红军及一切武装部队,并无选举权。

12月16日  致电彭德怀并转徐海东、程子华,提出为消灭井岳秀〔1〕侵入苏区部队,粉碎其夺取安塞、安定的整个计划,决定调红二十六军北上,会合七十八师,于十七日进行出动准备,限二十二日到达子长县附近集中待命。

〔1〕井岳秀,当时任国民党军西北“剿总”第三防守区副司令兼第八十六师师长。

12月17日  同周恩来复电彭德怀,同意夺取甘泉、宜川的部署,指出:一军团用坚决而机巧的手段取得甘泉并相机夺取宜川,十五军团进到牛武镇、龙泉镇地域工作。两军团的发展方向为正南,首先赤化洛川、宜川两县,加紧扩红。

同日  为优待红军技术人员,节省使用各级指挥机关办公费等,同周恩来、彭德怀发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办公费、津贴费之规定的命令》,规定无线电技术人员、医务人员、电话技术人员、红校军事教育专家,均列为技术人员,发给特殊津贴。

同日  出席在瓦窑堡开始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称瓦窑堡会议)〔1〕。会议着重讨论军事战略问题、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方针问题。根据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点,会议讨论并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完满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二十三日,毛泽东作军事问题的报告。报告分三个部分:一、关于战略方针。要以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结合起来。一九三六年应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扩大红军。红军行动应放在“打通苏联”和“巩固扩大苏区”两项任务上。“游击战争在民族革命战争中有极大战略上的作用”。在一切省份发展游击战争,着重于主要省份,如河北、山东、河南、满洲、察哈尔、江苏、陕南、山西、甘肃等。做好白军和白区的工作。二、关于作战指挥上的基本原则。几年来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告诉我们:战略防御时,反对单纯防御,执行积极防御,反对先发制人,执行后发制人,诱敌深入,以退为进;战略进攻时,既要夺取先机,反对机会主义估计不足,又要适可而止,反对冒险主义和冒险政策,要波浪式的发展,实行发展中的推进政策;基本原则还是运动战,反对不让寸土的办法,大踏步前进后退;集中兵力于一个方面,一个拳头打人,反对分兵主义;战略的内线作战和战役的外线作战,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的速决战;战斗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改善红军的技术条件;实行统一指挥下的分割指挥,军委在军事范围内有完全的权力。三、关于行动方针。主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在陕西的南北两线给进犯之敌以打击,巩固和发展陕北苏区,从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上做好渡黄河去山西的准备。第二步,到山西去,准备击破阎锡山的晋绥军主力,开辟山西西部五县以至十几县的局面,扩大红军一万五千人,并保证必要时返回陕西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第三步,根据日军对绥远进攻的情形,适时地由山西转向绥远。用小的游击战争与日军周旋,总的方针是与苏联取得联系。会议于当天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1〕。二十五日,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1〕关于这次会议开头几天的情况,毛泽东在十二月十九日给彭德怀的电报中说:“政治局会议开了三天,关于总的政治问题(形势及任务)讨论完了。真是一次很好的讨论,可惜你没有来参加。明后天讨论军事问题。“

〔1〕这个决议的基本内容与毛泽东的报告记录稿是相同的。

 

12月21日  同张闻天致电彭德怀并转林彪,答复林彪对战略问题的来电〔1〕,指出:“在日本进占华北的形势下,陕南游击战争不能把它提到比陕北等处的游击战争还更加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后者是更重要的。尤其不能把游击战争提到似乎比主力红军还更重要的地位(如提出红军主要干部去做游击战争),这样的提法是不妥当的。林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是同我们有些分歧的,中央认为有当面说明之必要。现在前方军事不紧张,因此仍望林来中央一行,并在此一个时期,这于林是有好处的。“

12月24日  同周恩来致电彭德怀、杨尚昆,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左权,下达关于准备东征的行动计划,指出:中央讨论了战略方针、作战原则及行动计划,通过了军委的报告。关于行动方向,如东村时所定。要求以四十天为期,完成渡黄河东征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夺取甘泉、宜川两城,赤化宜川、洛川两县,给北面进攻着的敌人以打击,前线部队用极大努力扩红,后方完成五千人扩红计划,并在北线和南线分别组建红二十八、红二十九军〔2〕。

〔1〕据《聂荣臻回忆录》载:“中央政治局召开瓦窑堡会议以前,曾征求军团领导干部对战略问题的意见。林彪在信中就正式向中央提出,要到陕南去打游击,说这比在陕北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更重要,而且要求把红军主要干部调出,由他带领到陕南打游击。“

〔2〕一九三五年底和一九三六年一月,红二十八、二十九军先后成立。刘志丹、宋任穷分别任红二十八军军长和政治委员;萧劲光、朱理治分别任红二十九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同日  为夺取宜川城,同周恩来致电彭德怀:“取得宜川城,对于以后有很大利益。现有四十天工夫,请令一军团详细侦察用地道法攻开该城的可能性”。“强袭甘泉如不奏效,即改用地道法”。

12月27日  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阐明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精神。报告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的新形势下,国内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抗日的基本力量,而且民族资产阶级也有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性。即使地主买办阶级营垒,也可能发生分化。在殖民地化威胁的新环境下,民族资产阶级变化的总的特点是动摇。他们一方面不喜欢帝国主义,一方面又怕革命的彻底性。在斗争的某些阶段,他们中间的左翼有可能参加斗争,另一部分则有由动摇而采取中立态度的可能。至于地主买办阶级营垒,也不是完全统一的,这是许多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环境所造成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报告强调,党的基本策略任务,就是反对狭隘的关门主义,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同时,报告唤起党内注意记取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要求共产党员须在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领导作用。报告还指出,把工农共和国改变为人民共和国,由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关于革命的转变,报告指出:民主主义的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革命,时间会要相当地长。“不到具备了政治上经济上一切应有的条件之时,不到转变对于全国最大多数人民有利而不是不利之时,不应当轻易谈转变。”这个报告编入《毛泽东选集》。

同日  同周恩来致电彭德怀、杨尚昆,林彪、聂荣臻、朱瑞,徐海东、程子华、郭述申,提出:“凡属同意党的纲领政策而工作中表现积极的分子,不念其社会关系如何,均应广泛地吸收入党,尤其是陕甘支队及二十五军经过长征斗争的指战员,应更宽广地吸收入党。”“凡属经过长征的分子,一律免除候补期。“

12月29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讨论北方局工作。毛泽东发言指出:我们东进及长征都是为着抗日。我们要将各种运动联系起来,各种力量,各种运动,都要总结到政权中去。游击队在晋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特别发展,要布置几个要紧的地方。会议决定,刘少奇为中共中央驻北方局代表。

12月30日  关于红二十八、红二十九军的组建问题,同周恩来致电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并抄送陕甘省委及萧劲光:依前电所告战略计划〔1〕,二十八军已在陕北组成,刘志丹任军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预计一月份扩大到一千五百人。陕甘二十九军亦应着手组织,由萧劲光负责,限一月底扩大到八个连约一千人。

〔1〕指毛泽东、周恩来十二月二十四日关于准备东征的行动计划致彭德怀、杨尚昆,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左权电。

同日  分别致电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要一军团和十五军团选调人员和马匹送来瓦窑堡,以完成组建骑兵团四个整连的编制。

12月31日  同周恩来致电彭德怀、杨尚昆,徐海东、程子华、郭述申,要求对红二十五军指战员进行一次普遍而深刻的教育,使他们对地方,对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务必发生良好关系,不应以骄傲而轻视的态度批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对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原有干部之尚怀不安与不满应进行诚恳的解释。电报指出:“徐、程、郭三同志对此项有深刻认识、正确的指导与教育工作,使十五军团全体指战员团结如一个人一样。”“对一军团调去的干部,同样要教育他们不得发生任何骄傲与轻视的态度。“

 


毛泽东年谱:1935年 四十二岁(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