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一骑绝尘,贝索斯卖股票狂追,中国要追上还真缺一个人

马斯克和贝索斯在太空中的竞争愈演愈烈,不过现在的情势似乎是马斯克一骑绝尘,而贝索斯却在尘埃里满地乱滚,试图阻止马斯克的离去。对中国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太空商业化是人类正在到来的下一个发展领域,这个领域远超现有的任何行业,包括采矿、房地产、手机互联网等所有领域,这是人类文明走出非洲,从狩猎采集转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走出地球成为星际文明的开始。

商业化就意味着竞争,太空商业化也不例外,但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主要在搞,而中国的商业化太空公司从2014年才开始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国。所以目前太空商业化的竞争主要还是美国内部的竞争,而最大的竞争就来自马斯克的SpaceX和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其他公司,包括老牌太空劲旅波音公司,至少目前还在打酱油,其组织结构和形式已无法适应太空商业化的发展,如果不进行彻底的变革,被淘汰出局或是迟早的事情。
而贝索斯和马斯克的竞争,可能正在以马斯克的一骑绝尘,还没有开始就宣告结束了,这其中的关键可能就是贝索斯的格局太小,或者说马斯克的格局太大了,也没有人能够超越——至少SpaceX目前正全力发展的星舰,其格局和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重大意义,目前还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意识和看到。

马斯克要打造的星舰,不是用于搞科研那种小打小闹的太空探测器,也不是只用于太空旅游的超级太空游轮,而是真正在太空和地球之间进行大量物资和人员交流的物流系统,是真正要把太空和地球连接在一起的基础工具。从长远来看,这个工具的重要意义远超飞机、蒸汽机的发明,和人类学会使用工具具有同等的意义——人类学会使用工具,让人类从与其它物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骑绝尘;而星舰的出现,不是一艘,而是批量生产的大量廉价太空往返工具,将让某些人脱颖而出,一骑绝尘,成为掌握更高科技,可以碾压其它科技的星际文明。
一些人可能还在幻想,马斯克去火星就去吧,我们可以留在地球上专心发展,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初红毛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智人祖先分手的时候,大抵也是这么想的,现在它们的族群囿于非洲和东南亚几片小小的栖息地,所有种群加起来数量最多可能就50万只多一点(红毛猩猩约5.5万,大猩猩10到15万,倭黑猩猩约1万,黑猩猩17到30万),而智人的数量,现在是75亿。并且可以想象,随着智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非洲和东南亚,人口还在不断增长,这些和人类几百万年前还是一家的物种,退出地球历史舞台可能注定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说贝索斯和马斯克的竞争还没有开始可能就已经结束了呢?贝索斯的蓝色起源甚至还早于马斯克的SpaceX两年,在2000年就创办了,然而贝索斯遵循的是传统研发模式,每一步务求稳当,完全没问题了才进行下一步。新谢泼德号垂直起降飞船系统实际在2005年就提出了计划,但一直处于保密阶段,直到2015年才从“自我强加的沉默”中出现在公众面前。

也是在这一年的11月23日,新谢泼德号的助推器成功实现垂直着陆和回收,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进入太空返回地球着陆的助推器,比马斯克的猎鹰9号实现成功着陆还早了一个月(12月21日)。

然而新谢泼德号从2015年第一次成功起降开始,到今年4月第15次发射,14次发射14次完全成功,贝索斯才推出第一次载人飞行,不过这一次他玩了一把空前大的赌注——世界首富搭乘自己公司首次载人飞行的火箭进入太空,可惜又被维珍银河的理查德·布兰森抢了风头。
由此可见贝索斯虽极为稳当,但还是敢于冒险,不过他最近的做法却让人不敢恭维。

在NASA最终以29亿美元的合同,选择马斯克的星舰作为阿特弥斯计划的人类登陆系统(HLS)后,贝索斯就选择了死缠烂打而不是自我提升。先是向美国政府问责局投诉NASA,后来又向NASA写信,愿以自费20亿美元、超出费用自理的方式提供登月系统,两个招数都无果后,今天又对美国政府提起了法律诉讼,要求“必须解决本次采购中确定的问题及结果,以恢复公平性,创造竞争,并确保美国安全返回月球”。
当然贝索斯并不完全是无理取闹,而是NASA当初承诺提供多个合同,以刺激至少两个可以相互竞争的月球着陆器的开发,但实际却只向SpaceX授予了一项29亿美元的合同,理由是国会没有给NASA的HLS项目所需要的全部资金。但幕后的主要原因,恐怕还是贝索斯竞标报价太高,马斯克是29亿美元,他是59亿美元,而另一家更是高达90亿美元。

从目前几家公司的开发进展来看,也是马斯克的星舰速度更快,而贝索斯的重型火箭新格伦号究竟已开发到何种程度还无人可知,该可重复使用火箭可将45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是13.6吨;而马斯克星舰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至少是100吨,静止轨道是21吨,轨道加油后,可将至少100吨载荷运往深空任意地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NASA选择SpaceX似乎也无可厚非,毕竟纳税人的钱也不是风吹来的,贝索斯这种满地打滚的做法也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嘲讽。

不过我真正看到的,是贝索斯和马斯克在格局上的差异,当然这也不能怪贝索斯,而是马斯克的格局确实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贝索斯的冒险赌的是个人命运,马斯克的冒险赌的却是全人类的命运,他曾不止一次说过,人类必须成为多星球物种,避免地球上的大灾难毁灭整个人类。
对中国来说,太空商业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中国探测器登陆月球,登陆火星,发射空间站,中国航天已进入世界航天第二集团,而且可能会独霸这个集团,将其它国家甩在身后。但民营航天这一块依然薄弱,公司规模都不大,而且火箭发射成功不多,可以说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大致相当于马斯克和贝索斯十多年前的水平。

中国民营公司研发的火箭发动机
实际中国有70万航天人,中间不乏才华出众、敢想敢干的人才,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如果采取更加灵活的人才使用机制,让一些年轻的人才去合适的地方发挥自己的才能,假以时日,相信可以逐步追上国外的技术,在太空商业化领域占领一席之地。毕竟从目前现状来看,中国在规模化制造这一块还是非常强的,从马斯克上海特斯拉工厂的建造就可见一斑,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从“零”开始打造“特斯拉工厂”的问题。

中国民营火箭发射
另外就是还缺乏像马斯克这样拥有奇思妙想却又善于把想法变现的企业家,当全世界都在虚拟经济路上狂奔的时候,马斯克却坚定不移地搞实体、搞制造,并且为实体制造找到了最好的发挥舞台——太空商业化,这是一个超越地球、超越所有历史的庞大实体舞台,将为人类找到新的出路和星辰大海。但世界上并不只有一个马斯克,你看前面的介绍就可知道,贝索斯对太空的想法甚至还早于马斯克,在中国当然也会有这样的人,只是暂时还没有脱颖而出,被世界发现而已。
人类的思想是很奇怪的东西,每个人都从一张白纸开始书写,有的人成了理想主义者,有的人却成了阴谋论者,格局和结局更是大相径庭。理想主义者满腔热情,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殚精竭虑,不断进取,从中实现自己财富的不断增长;阴谋论者却阴暗恶毒,对人类文明取得的进步满心怀疑,说三道四,从中讨得微薄的尺绫锱铢。但阴谋论者永远阻挡不了理想主义者前进的步伐,因为只要有一点点光,阴暗就会被驱散,无处遁形。

当然,贝索斯仍然值得尊重,以自己的一己之力,兢兢业业甩卖亚马逊股票为蓝色起源提供开发资金,可能已有几十亿美元之巨,其使命是提高太空旅行的安全性并降低成本,从这一点上也可看出他的稳健稳妥。
而马斯克则激进得多,什么惊世骇俗搞什么,特斯拉和SpaceX就不说了,脑机接口创造人机合一的赛博格,星舰打造火星地球之间的物流通道,这已经不是正常人能想到的了,何况还要付诸实施,并隐隐然已让人们看到希望,似乎还真的会有成功的可能。其它还有比特币什么的,卖掉自己的全部房产,住在一个租用的小棚屋里,连儿子也取了一个极其怪异,令人匪夷所思的名字,这已经不像是正常人类的行为了。

在太空商业化的竞争中,或许正是这种激进和怪异,会让马斯克超越所有竞争对手,一骑绝尘而去。思想有多自由,世界就有多广阔,未来就有多遥远。当星际文明再回到地球的时候,会不会又是一个碾压式的结果呢?
本文的最后,以马斯克8月12日对贝索斯的辛辣嘲讽作为结束:如果游说和律师能把你送入轨道,贝索斯现在应该是在冥王星上了。
所以贝索斯要赶上,可能得赶紧再卖几十亿亚马逊股票才是王道,再不抓紧,马斯克就要跑得没影了。而中国要赶上,则需要一位或更多有理想有情怀的企业家,首先树立星际领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意识到太空商业化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现在就要开始奋起直追了。当然,中国人更崇尚集体主义,或许我们永远不会出现像马斯克那样的人,但马斯克那样的格局,却是必须的,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未来马斯克的对手只有一个,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是哪一个,但在中国却是基本肯定的,因为目前来看,能够带领人类文明走向星际的,只有美国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