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2.1.1 没收大资本

2023-12-12 22:37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仅供学习参考】


第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产生

1、没收大资本


  无产阶级粉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接着就要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把资产阶级所占有的工厂、矿山、银行、交通运输企业等国家的经济命脉夺取过来,摧毁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

  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提,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去代替那在历史上已经过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此,无产阶级举行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历史提出的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当无产阶级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成为统治阶级的时候,“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1]

  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表明,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果继续让资产阶级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那末,在政治上被推翻了的资产阶级,必将凭借其经济实力,配合其政治上、军事上的反扑,来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实行资产阶级复辟。因此,对于资产阶级借以垄断国家经济命脉的大银行、大工厂和交通运输方面的大企业,必须迅速地无偿地加以没收,归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所有。这样,就可以把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的武器夺取过来,变成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否则,无产阶级夺得的政权便将得而复失。列宁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葬送巴黎公社光辉胜利果实的两个错误之一,就是没有把像银行这样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大企业夺取到无产阶级手中。

  列宁领导的伟大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汲取了巴黎公社的历史教训,在用革命暴力粉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以后,立即把银行、铁路、对外贸易、商船以及各部门的大工业先后收归国有,并把它们变成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财产,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夺剥夺者”的理论的光辉实践。

  毛主席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指导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剥夺剥夺者的理论。毛主席对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科学分析,把旧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划分为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大资本)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小资本),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划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小资本家),制定了党对它们的不同政策。

  毛主席深刻地分析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指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他们当权的二十年中,已经集中了价值达一百万万至二百万万美元的巨大财产,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

  据统计,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以蒋、宋、孔、陈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资源委员会”垄断了全国范围内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发电量的67%,煤产量的33%,钢铁产量的90%,石油产量的100%,有色金属产量的100%,水泥产量的45%。其他反动机构还垄断了全国范围内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纺锭设备的38%,织布设备的60%,糖产量的90%。在交通运输方面,占有全部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和44%的轮船吨位。

  官僚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极端反动的统治阶级,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官僚资产阶级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之一。针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本质,毛主席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就明确规定了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3]的政策。

  党和政府根据毛主席制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过程中,陆续没收了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没收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共有二千八百五十八家,拥有工人七十五万多人。这些官僚资本主义企业被没收以后,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财产。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革命意义,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没收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也就是剥夺大资产阶级,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解放以前,官僚资本在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固定资本中占到百分之八十,民族资本占百分之二十。没收了官僚资本,就把中国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主要部分消灭了。

  在我国,由于革命的进程是从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是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最后夺取城市,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产生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在人民民主革命的发展过程中,为着支援革命战争和改善人民的生活,在革命根据地早就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公营经济,不过数量不多。大量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产生的。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变官僚资产阶级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变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给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就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注:

[1]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2页。

[2]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横排本,第1149页。

[3]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横排本,第1321页。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2.1.1 没收大资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