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寻思很Waaagh!——苏联“梅特拉-2”武装卡车
在苏联-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投入了大量先进武器,但在阿富汗绵延不断的山区难以发挥。同时,由于阿富汗民兵游击队的不断袭扰,后勤运输通道经常中断,苏军的前线部队时常因物资窘迫而降低战斗强度。

1987年4月,苏军第56独立空中突击旅的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梅特拉少校参加了阿富汗战争。这位被后世冠名为“红色大技霸”的少校经过数月的磨练后,决定指挥苏军士兵自制装甲车辆。
本文所讲的“梅特拉-2”武装卡车,便是这位少校在阿富汗战争中自制的产物之一。

在基本构型上,“梅特拉-2”采用了乌拉尔-4320卡车底盘,车厢后部焊接了一个用作战斗室的铁皮盒子,盒子上部安装了一座BRDM-2武装侦察车的炮塔。
车组乘员为3人,除战斗室外的剩余车厢还可搭载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在火力配置上,“梅特拉-2”照搬了BRDM-2的武备,搭载了一挺14.5mm的KPV重机枪(备弹500发)和一挺7.62mm的PKT同轴机枪(备弹2000发)。
(主炮最大俯仰角为-5°~+30°)
此外,在炮塔上还额外加装了一具57mm的S-5航空火箭弹32联装发射巢,通过梅特拉少校特制的电子遥控器进行遥控发射,可发射S-5K破甲火箭弹或者S-5M高爆火箭弹。

在装甲防护上,“梅特拉-2”为全钢焊接结构,车体装甲平均厚度为8mm,仅能抵挡步兵轻武器的射击。

在动力系统上,“梅特拉-2”采用了一台230匹马力的YaMZ-236型6缸柴油机,搭配5前1倒的手动式变速箱,公路极速可达85km/h,越野性能良好。
整车战斗全重约为13.7吨,功重比约为16.79,加速性能良好。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梅特拉-2”武装卡车和它的兄弟姐妹们令阿富汗民兵游击队十分暖心,体会到了“火力越强越正义”的真理。
苏联-阿富汗战争结束后,“梅特拉-2”在土库曼斯坦的伊洛坦镇被拆解报废,与那段不堪的历史埋葬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