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民」|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赵成民,1946年生。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当代著名的水墨画家,书法家,雕塑家。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艺术室副主任、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雕塑家协会会员。日本当代水墨理事会理事,民建中央文化委员、民建宏华艺术社理事长、全国公共艺术专家评审委员会五人顾问级专家终极评委、中国马博物馆馆长,中国马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等。绘画、书法、雕塑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大剧院等单位及个人收藏。
【作品鉴赏】
一个年轻老画家的执着

朋友圈里又看到赵成民去青海写生了,几天后又辗转新疆、西藏等地,70多岁了,不知疲倦,永远在路上。

60年代,赵成民就是一个年轻的老画家,画连环画,《老赤卫队员》、《盼》、《张志新》,生动的情节、严谨地刻画,家喻户晓,历久弥新;16岁考取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毕业之后,作为学校唯一的学生代表参加全国雕塑家复制故宫《收租院》雕塑群像,听话、学的快,有想法、有创意,笔头又跟得上,赢得很多赞许的目光;他还与叶浅予、刘继卣等老一代艺术家,一起上山下乡,画创作,呼之欲出的造型、惟妙惟肖的容貌,嫣然一个“画坛老手”。1978年,赵成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央美院雕塑系研究生,受业于蒋兆和、叶浅予、刘开渠、钱绍武、侯一民等老一代艺术名家,深入而系统地学习雕塑、素描、人体、肖像等艺术表现形式,这个时期,赵成民的素描《张志新像》,肖像《越南自卫反击战英雄姐妹》十三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雕塑《老农》、《盼》、《大婶》、《还我山河》被中央美院收藏。在中央美院临近毕业之时,北京画院向赵成民伸出了橄榄枝,在留校任教与北京画院之间,“北京画院自由支配的时间,更灵活一些”,于是,赵成民成为北京画院的一名艺术家。

《马魂》130X68cm 1997年
如果说60年代,赵成民是一个年轻的老画家,那么,几十年的艺术探索历程中,他一直是一个年轻的老画家,澎湃的内心,时刻涌动着激情,风风火火,充满活力,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小伙,不知疲倦。他创作的大型雕塑《中原情》被中原油田收藏;大型壁画《龙门石窟》被河南省国际饭店收藏;他与美国吉姆教授合作的不锈钢雕塑《团结、友谊、进步》被北京希尔顿酒店收藏;他与陈淑光合作的《齐白石青铜像》,现在,依然伫立于北京画院,成为北京画院的标识。2000年,他在昌平八达岭建成一个雕塑园,占地39.5亩,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有巨型的、有温馨的,琳琅满目,精彩纷呈;2010年为北京地铁西红门站创作了大型钢雕群像《历史的瞬间》,为地铁高米店南站创作了大型钢铁壁画《天籁之音》,这两件作品被评为“全国公共艺术大奖”;2012年4月,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我的强国之梦》个人雕塑大展,展出了40余件大型钢雕艺术作品,20天的展出时间,观者每天络绎不绝,创造了中国美术馆人流量的奇迹,展览后,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牵线中,他与首钢联姻,在首钢举办《钢铁韵律》超大型钢雕艺术展,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好评。一切荣誉都是对赵成民真诚地探索在艺术领域中,取得显著成就的褒奖,也是对他那洋溢着独特风采的艺术面貌,所给予他的最佳肯定。

“一座大厦,需要有坚实而牢固的根基”,赵成民说。是的,从十几岁跟随老一代艺术家一起搞创作到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系统地学习世界艺术,从中央美院雕塑系研究生到北京画院再到开辟一片天地做他那宏伟的雕塑,然后,从“气、悟、和”落脚于天人合一的的水墨艺术,几十年以来,国画、雕塑、壁画、油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以及中西美术史研究、中西美术理论研究,赵成民都很投入,也很执着,这一切的努力,只为自己拥有成类旁通的积淀,事实上,他做到了,扎实的基础、融会贯通的技法、放眼世界的美术视野,以及个人艺术追求的独特思辨,均可以在赵成民的艺术创作中,清晰呈现,也正是基于他那种齐头并进,相映成趣的艺术成果,他被誉为:“中国美术界的探险家”。试想,如果一个美术工作者凝聚着探险家的精神和毅力,在诸多美术领域进中,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跨越别人难以企及的目标,那么,当一个又一个美术系列,犹如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美学工程,呈现在大众面前之时,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美术的集大成者”?显然,答案是肯定。

《梁山好汉图》68x68cm 纸本设色 2013年
一切艺术都是综合素养的体现,尤其是绘画,更是处世哲学、人生感悟、艺术真谛的高度结晶,所谓的“衰年变法”,便是如此,吴昌硕、齐白石、林风眠等等艺术家,之所以光芒万丈,无不是熔铸多种元素之后的集大成。现在,赵成民驻足于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水墨艺术,进行深入而卓有成效地探索,他把过去几十年在连环画、宣传画、雕塑、油画、壁画、国画、书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凝结汇集,只为,一朝之变的爆发,如今,他的艺术正充盈着生命的能量,充盈着一种瞬间激活观者情绪的气势,扣人心弦,让人感动。

《霸王别姬图》
纵览赵成民大量的水墨,天天看着他满世界写生,可以想象到他那痴迷的状态,笔者也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黄胄。黄胄常年写生,一笔不准,再来一笔,反反复复,总有一笔最准,形成了“黄胄式”复笔,也形成了“准确的造型与自由的笔墨相结合”的“黄胄样式”。当然,赵成民并不是黄胄门派的继承者,更不是黄胄的模仿者,而是,独具个人风格的自家样式,无一笔、无一处来源黄胄,然而,赵成民的探索轨迹与黄胄艺术的形成过程,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可能是成功的艺术总是血脉相通的,也可能是在时代之变中,赵成民的艺术暗合了大师的艺术精神。如果说黄胄的作品,因造型与笔墨的融会贯通而感人,那么,赵成民沿着前辈的足迹,遵循着历代美术发展的规律,一路前行,他融进更多元素的造型和笔墨,所形成的艺术形式,则显现出更加独特的高明之处。从懵懂少年到一个功成名就的大艺术家,赵成民一直没有离开过雕塑,可以说,“雕塑”一直都是赵成民的“玩物”,造型的稳、准、狠一定是他的拿手好戏,什么骨骼肌肉的结构啦、什么抽象具象的形态啦、什么光影明暗的关系啦……,信手拈来,有的放矢,当雕塑的造型转换到水墨时,一笔一划、一点一线,赵成民根本不需要“复笔”,却能笔笔到位,处处深入肌理,那《四英图》举手投足的神态、那《马球图》穿插组合的妙趣……,意蕴横生、妙不可言,同时,由于青年时期,赵成民就开始对传统笔墨、对民间艺术、对形、光、色、线等新时代艺术表现语言有着侵入骨髓的训练,扎实的童子功,非同寻常的功力,使他在任何一件水墨作品的创作中,都可以因势利导、自由而发,那《桃园》浑厚的背景、那《霸王别姬》随类赋彩的衣帽容颜、那《还我河山》蕴含丰厚的场景渲染……,洗练而精道、概括而富有质感。笔墨跌宕,色彩变化,点、线、面融为一体,笔尖随着胸次的变化而转使,墨韵随着心象的变化而叠加,无声而有意,生动传神的造型与盎然生情的笔墨所构筑的画面尽情诠释着艺术的本质内涵。

人老、心态年轻,笔道老,艺术形式却很新,赵成民的水墨凝聚着传统艺术精神与时代思辨的交相辉映,契合了当代大众的审美情趣。几十年以来,赵成民在传统笔墨与形、光、色、线等新时代艺术表现语言之间,试图寻找一种平衡,并以此作为自己艺术发展的动力源泉,透过《马到成功》、《米芾拜石》、《水浒组画》等等作品,可以发现,赵成民的笔墨具有很强的传统性,这是他的立身之本,比如书法入画、比如线条意韵,再比如空间转换,挥洒,有法度,收放,很自如,书法线条的组合,老辣恣肆又入情入理,皴擦点染的衔接,灵动自然又妙不可言。然而,赵成民对色调的节奏、造型的准确性、视觉的传达效果,又显得非常科学,非常严谨,这得益于赵成民科学地对油画、雕塑、壁画的深入研究,比如他对色彩的运用和水墨变化的把控,《二乔》、《戏曲人物》,有点像油画用色的科学性,严谨而自然,和谐而饱满;《霸王别姬》、《照镜》、《三顾茅庐》,有点像壁画,色彩斑斓,富有很强的装饰性;《草原雄鹰图》、《唐太宗》等作品,又有点像传统的文人画,似乎漫不经心,自我心性,却溢于言表,《梁山好汉聚义》、《马到成功》、《寿比南山》、《水浒英雄》、《马》等等作品,淡雅之处,很微妙,偶尔,浓郁的点染,却不张扬、不跳跃,色差的对比、色温的变化、冷暖的呼应、虚实的关系,在他笔下,有的放矢、意由心生。赵成民还擅于发挥墨分五彩的效果,以墨的洇染调解画面的韵律,构筑的具象与意象交融的空间,疏放处,他让多种艺术表现元素带着流动性,在变与不变的画面中,融为一体,使人物画面显得有场景,蕴含丰富,有气势,妙趣无穷,在人物的细微刻画处,剥离抽丝,精炼提纯,使英雄在昂首抬头之间,神形兼备,举手投足之间,气韵生动。

《八大仙人造像》68×34cm
赵成民通过传统笔墨与新时代艺术表现语言的高度驾驭能力,对笔下的人物进行精心演绎,在写实与写意、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审美情趣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承接着自己内心与笔端的互通,实现写心的艺术,让自己的情感随线条的舒展而放飞,让自己的精神随墨韵的张驰而升华,也让观者从可远观、可细读的画面中,隐约生发一个种感悟,是舍我其谁的英雄情结?是梦回远古的文化召唤?还是品读人生的真谛?回味中,触及灵魂。

《报国图》136x68cm
赵成民的作品辨识度很高,豪迈轩昂的英雄、矫健奔腾的骏马、美轮美奂的戏曲人物、楚楚动人的当代都市美女……,不管多远,一眼可辨,那酣畅淋漓的墨韵,似若带着墨香,隽永中洋溢着浑厚,沁人心脾,怡人心智,那变化多端的线条,洗练中激荡着的磅礴,爽爽朗朗,痛痛快快,那交相辉映的皴擦与点染,仿佛涌动着势不可挡的力量,不断冲击着观者的视觉审美,不断叩击着观者潜意识的审美本能,让人难忘。毫无疑问,赵成民的艺术形式带有很强的个性化语言,他那倾注在笔端的风华是形与质的结合,承载着他的笔墨语言、思想内涵和精神追求,彰显出他的人文修养和独特的审美境界。

《伯乐相马图》136X68cm
在这个自诩“大师”的年代,“江湖天下第一”等等喧嚣之声像都市的雾霾一样,挥之不去,让人头疼,然而,笔者从未见到赵成民表示过此类躁动不安的情绪,他沉浸在他的情感世界里,安顿灵魂,充实而弥漫真力,他精心维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坦然而目光深邃。

写到此处,笔者不禁联想到一个贯穿古今的词语-----“样式”,是的,“张家样”、“曹家样”、“李家山水”、“黄胄复笔”……,赵成民也用他的艺术形式诚诚恳恳地构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样式”,正渐渐呈现出来,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












《杜甫赞马图》68X34cm

《稼轩诗意图》 136x68cm 2020年

《老骥伏枥图》68×34cm

《鲁智深》68X34cm

《米芾拜石图》68×34cm

《三顾茅庐》68X34cm

《天人合一图》68X34cm

《相马图》68×34cm

《张翼德造像》68×34cm

《钟馗嫁妹图》68×34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