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力量"对于乒乓球的旋转有多重要?

2022-04-06 19:26 作者:苍山红雨  | 我要投稿


上节我们讨论了如何处理好“撞击”和“摩擦”的关系问题,已经可以在发球时将自己的一部分力量运用到摩擦上了。但是相较于国家队运动员、甚至业余好手的发球,我们制造的旋转显然还不够看。在掌握好“撞磨”关系的基础上,该怎么发出更强的旋球呢?

我们再回顾一下旋转原理的受力图:

上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向上的切向力

现在,我们尝试增加力量:

F的力量大于F‘,F的摩擦力大于F'

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用力方向一样的前提下,力量更大的F,它所分解出来的切向力(向上的摩擦力)大于F'的切向力,F所分解出来的法向力(向前的撞击力)大于F’的法向力。通俗来讲,更大的力量比小力量的正压力更足,摩擦力更大。因此,在相同的用力方向下,大力量要比小力量打出来的球更冲更转,“质量”也更高。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处理好撞摩关系的前提下,增加击球时的作用力是提高旋转的重中之重。

许多优秀的教程,甚至包括国家队教练的视频也常提到,提高发球旋转要敢于发力,不要害怕失误。更大的力量代表着更充足的正压力,代表着更长的吃球,代表着更大的摩擦力,代表着更强的旋转。因此许多教练强调,练习发球得使劲,一定要先提高旋转强度,先找到发力摩擦的感觉,再提高发球的准确性和命中率,再来考虑过不过网、出不出台的问题。如果在平时的练习中因为担心用力过度产生失误而不敢发力,那练不出一个很转的发球,比赛发挥也会更危险。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怎么增加击球时的作用力呢?或者说,怎样让自己的大部分力量作用到乒乓球上呢?

首先,保证从迎球挥拍到击中来球这一段挥拍的过程有充足的加速距离。这里涉及到两个要点:

1、引拍。引拍是为了留足充分的加速距离,但引拍距离要适中。引拍距离太远,最强的力量在挥拍时就消耗掉了,导致击球的时候反而使不出全力了,球发空;引拍太近或者根本没有引拍,导致没有加速加力就去碰球了,同样使不上力量。

引拍这一点在接球更为明显,因为接球有盯球预判的环节,我们需要根据来球的力量和旋转去调整自己的引拍幅度,没有一层不变的引拍。很多球友羡慕高水平运动员的爆冲,为了加足力量,拼命地向后拉手引拍,结果击球质量不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爆”,还经常失误漏球。还有就是因为判断错误或者看不懂对方的球,搞不清来球的旋转和落点,手忙脚乱,缺少充分引拍的环节,导致仓促间只能勉强挡一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引拍的过程我们的手是处于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的。引拍一定要放松,这样才能将力量充分地运用在加速挥拍击球这一过程之中。

注意该视频讲的第二点,讲到了引拍和加速挥拍的重要性

视频链接:


2、加速挥拍击球。留足引拍距离就是为了加速挥拍击球,我们从迎前挥拍开始加速,让击球时速度和力量达到最大。匀速击球是很难打出高质量的回球的,仔细观察专业运动员和业余高手的动作,他们都有一个明显的加速挥拍过程。在实践练习的时候我们会注意到一个要点,那就是收小臂。很多朋友搞不清楚为什么要收小臂,收小臂对于击球起到了什么作用,应该在什么时候收小臂。下面我们以马龙的技术动作示范来讲解:

见第二节【攻球】视频片段

视频链接:


我们可以明显地观察到,马龙在近台正手攻球时,选择在上升后期或者高点期击球,以借力向前撞击为主,小臂并没有明显的内收动作。但当马龙后退到中近台进行攻球时,在下降前期(在球将将要下落的时候)击球,以向前主动发力撞击为主,在迎前挥拍到击中球的这一过程中有明显的加速收小臂动作,这个动作的意义在于增加击球的力量,让球撞得更“实”一点。

本文我们讲述了发力的手法,适当引拍、加速挥拍是增强作用力的关键,增强作用力才能有效发出强烈的旋转。但乒乓球是一项全身运动,我们不仅需要准确的击球手法,还需要运用全身的力量,之后的文章我们将探讨如何协调全身力量、怎样在击球瞬间进行微调。


"力量"对于乒乓球的旋转有多重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