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7年国考申论地市卷 答案

2022-08-15 18:10 作者:千寻申论  | 我要投稿

第一题:

根据“给定资料2”,阐述城市水系所具有的功能。(15分)

要求:准确、精练,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

 

答案:

1、泄洪排涝:蓄积雨洪、分流下渗、调节行洪等功能。2、沉淀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兴建、繁荣与发展。3、运输与隔离:发挥内河船运与天然隔离带作用。4、净化污水:廉价有效的净污天然场所。5、保护生态:提高生态系统抗风险能力。6、美学功能:展现城市特色。7、应急救助:备用、防灾和安全保障系统。

 

提示:

本题可参考原文,原文呈现出简单且清晰的条理,即我课程上常讲的“一段一个侧重点”,非常有指导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h2o-china.com/news/37623.html

 


第二题:

根据“给定资料2”,阐述画线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逻辑性;不超过200字。

 

答案:

这句话意为城市水系体现城市独一无二的特色,表现在:1、是最美好的公共空间,是人工建筑中反映自然景观、田园风貌的主要场所。2、具有多种美学功能:意境美,即对人的心态有调节作用;动态美,即具有柔性、运动性,利于消化污染及水生物生成和养育;人文美,即文化载体;和谐美,即整体复合系统。3、体现城市管理者的抱负、美学修养和情操。对此,要将美学功能凝聚在水环境治理方案中,打造城市水系之美。

 


第三题:

假如你是某报社记者,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20分)

要求:内容具体、全面;语言流畅,有逻辑性;不超过500字。

 

答案:

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

         水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近来,B县县委重视塑造水系空间,为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保持“水清”。B县采取“河外截污、河内清淤、中水回用、生态修复”模式,强化治污方略,取缔污染企业,推动“三河”同治。同时,为巩固成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修复水体并增加水面;保护生态需水量与流动性;保护改善水质;提供水体景观和亲水娱乐空间。

         激发“水活”。B县采取通主脉、保供给、建支脉三措并举。通主脉,即通过“三河”治理畅通水流渠道;保供给,即建设完善各级水库、建成“一河三湖九湿地”,加强保护现有水体、水系;建支脉,即加大水系修建力度,提升水网密度。

         提升“水美”。B县将城中水系连城一体,规划水上游览线路,完善“亲水”设施,增加市民参与度;增加景观湖面,提高水面率,保持并净化水质。不仅发展周末旅游经济,同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百姓增收。

         相信不久的将来,“碧波映城,城托青山,人在城中,城在画中”的美好愿景定能照进现实。

 

提示:

题干中给出的标题“水清、水活、水美”,正是给我们提供了写作的整体层次。

通过阅读材料,会发现材料分为了4个部分,第1部分,可以用作开头与结尾的写作;第2部分对应“水清”;第3部分对应“水活”;第4部分对应“水美”。

按照这样的层次,去概括B县的做法即可。

 


第四题:

假如你是L市水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就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阅。(15分)

要求:紧扣资料,内容全面;层次分明,有逻辑性;不超过400字。

 

答案:

关于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报告

        我市水资源丰富,有利于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现将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与可行性汇报如下:    

        一、规划特点:1、升级城市结构:贯彻山水城市主题思想,升级为黄河之都;2、注重生态保护:治理与保护黄河流域,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并恢复生态多样性。3、重塑黄河文明:做足做活黄河水文章,激活升级文化产业。4、升级产业结构:通过国家级经济平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跨越发展。5、打造城市特色:按照高要求、高起点,以路网和水系并重理念,打造为山水美丽城市。

        二、可行性:1、优越的自然条件:黄河流经L市段的长度、高度、流量充足;南北两山对峙,形成雄险关隘之势;多样化地貌丰富山水格局。2、完备的保障措施: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家顾问组;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宣传推广,形成合力。

 

提示:

1、理解题干

给我们了2个大层次:“规划特点”与“可行性”。

①“可行性”好理解,就是打造城市生态水系的优势/条件。

 

②“规划特点”如何理解?

L市要规划建设一个生态水系,他的“规划特点”就是与别的城市规划的不一样的地方,即“预计要着手的措施”。因此,“规划特点”还是让我们概括“做法”(准备通过哪些做法,建设成城市生态水系)。

 

整体的思路明晰了,概括2个大层面:做法 + 优势。

 

2、梳理材料

思路明细之后,再看材料便好理解了,材料共分为7个部分:

①做法 --- 升级城市结构

②优势 --- 自然条件

③做法 --- 重视生态保护

④做法 --- 重塑黄河文明

⑤做法 --- 升级产业结构

⑥做法 --- 打造城市特色

⑦优势 --- 保障措施

 


第五题:

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5”结尾画线句子“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答案:

习水之德提升城市水系治理能力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老子在两千多年前便指出了“水”于城市兴衰的重要性,爱水近水是人本能的习性,且水对于城市具有泄洪排涝、净化污染、应急救助等重要功能,因此,提升城市水系治理能力是城市治理的重要任务。而“水”所蕴含的美德,又给我们城市水系治理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学习水柔能克刚的韧性,提升城市水系的承载力。道德经中有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看似柔弱无力,实则能够“滴水石穿”,这就是水柔能克刚的特质。我们在城市水系治理中,也要善于学习水这一特质,譬如,传统的抗洪策略是把洪水逐出城市,而这一策略实际很难达成预想的效果,造成每年汛期国内多个大中型城市内涝严重,而“以柔克刚”的做法,则是将洪水纳入城市景观,恢复水系自然循环之路。“有水则城兴,无水则城亡。”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唯有静心体味“以柔克刚”的大智慧,才能真正做好城市水系治理。

         学习水静能映物,动能变化的智慧,深挖城市水系的发展潜力。水静之时,如同镜子,波澜不惊;水动之时,随境就行,或为雨雾,或为冰雪,这就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大智慧。在城市水系治理中,我们的目光不能够局限于造就景观,而要顺势而为,深挖发展潜力。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必须要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模式。这就要求城市水系建设不能只满足水利需求,更要改造为“城市之肾”,成为净化城市污水的天然场所。只有顺势而为,善于创新与变通,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习水滋养万物而不争夺的情操,提升城市水系的包容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和谐共生、包容万物的理念;在当代中国外交领域,也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就是中国人大爱包容的情怀。如今,我们期盼“碧波映城,城托青山,人在城中,城在画里”,这如画之境不应仅仅只有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大厦,还应有绿水青山;也不应仅仅只有人类居住,还应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我们在城市水系治理中,也应有此博爱胸怀,打造良好生态系统,让野生动物在城市中幸福生活。唯有与万物和谐共生,人类才能收获美好生活。

        “苍茫大地,水主沉浮。”水所蕴含的无穷智慧与情操,不仅仅在于提升城市水系治理能力,更在于为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汇聚智慧,陶冶情操。习水之柔韧,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习水之灵动,开拓创新发展的新动能;习水之包容,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新环境。如此,必能开创城市美好未来。

2017年国考申论地市卷 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