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射雕到神雕,黄蓉真的变了吗?(文字加长版)

把制作视频过程中删减的部分文案贴了出来,主要是关于黄蓉报恩的一段内容,原本计划也做成视频,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删除了,经侠友提醒,还是放上来以供参详。
许多人说黄蓉变了,从古灵精怪、喜怒随心的少女,一下子就变成了自私保守、充满偏见的妇道人家。其实她的本质并未大改。
射雕中的她,对自己在乎的人可以百般地好,比如郭靖和洪七公;
对不在乎的人是完全不顾生死,比如在牛家村:
“虽知傻姑必与曲灵风渊源甚深,但此人既危及郭靖性命,再有十个傻姑也得杀了”。
而对她讨厌的对象,黄蓉可以不择手段地玩死他,比如欧阳锋父子。
人们觉得射雕时期的黄蓉活泼可爱,那是因为她欺负的不是你。换成欧阳锋视角试试,这个武痴就算疯了,听到黄蓉的名字都要吓得开溜。
而到了神雕时期,自身的成熟加上郭靖的影响,让黄蓉在个性上变得圆润了不少。比如英雄大会上,赵志敬撞见杨过,频频失态当众大骂,黄蓉心有不满,却依然维持着表面的礼节:
“见全真教四道拂袖而去,大缺礼数 不禁忿怒。”
但也并未因此去找麻烦,换作射雕时期的黄蓉,早把全真教的屋顶都给掀了。
当然,表面的容忍并未改变黄蓉一味爱护自己人的本质,原著中在与小龙女夜谈时,旁白如此写道:
“小龙女全心全意只深爱杨过。黄蓉的心却分作了两半,一半给了丈夫,一半给了女儿。”
丈夫郭靖没有一官半职,却扛起了守卫襄阳的重任,在百姓中声望极高。声誉这东西来之不易,要毁去却简单得很。英雄大会这么重要的场合,郭靖当着众多武林豪侠的面,要把女儿许配给杨过,等若公开宣布对方是自己的衣钵传人。结果下一秒就闹出师徒相恋的“丑闻”。在急需聚拢人心,抗衡蒙古大军的当下,丈夫的声誉受损,等若坏了大局。黄蓉于情于理都不能站到杨过那一边。
她也绝非自私自利之徒,杨龙二人拦下金轮法王,黄蓉本可趁机带着武氏兄弟和女儿开溜,她心里却想:
“他舍命救我,我岂能只图自身,舍之而去?”
得知杨过身中情花剧毒,黄蓉一番思量,决定献出自己的首级去换解药:
“若非你与过儿联手,便不能打退金轮国师。过儿曾数次舍命救我夫妇,难道我一次也救他不得?汗血宝马日行千里,不到三日,便能赶到绝情谷。我跟你说,那裘千丈与过儿的父亲全是我一人所伤,跟郭大爷绝无干系。裘千尺见了我的首级,纵然心犹未足,也不能不将解药给了过儿。此后你二人如能为国出力,为民御敌,那自然最好,否则便在深山幽谷中避世隐居,我也一般感激。”
到了绝情谷,她以绝顶智慧和应变硬接三颗枣核钉。事后旁白如此写道:
“甘受三钉之时,尚未筹得善策,只知非此不足以换得解药。纵然身死,也报了杨过的大恩。”
人们可以说在故事前期,黄蓉对杨过有着种种偏见,一则他与其父杨康长得太过相似;二则前期的杨过行事也确实太过乖张,说话油腔滑调,半真半假。郭靖这种憨厚的人瞧不出便也算了,毕竟“郭靖夫妇心眼共一石,郭夫人独占十二斗,郭巨侠倒欠两斗。”
黄蓉何等聪慧,见这满嘴谎话的张狂少年,怎么喜欢的起来?说白了,她和杨过都是聪明人,彼此欣赏甚至合作都可以,但要发自内心的信任甚至喜欢,那是千难万难。只不过读者都爱从主角视角出发,自然觉得杨过行事并不算过分。反倒是黄蓉凡事都猜出杨过的意图,烦人的很。
跳出杨过的主角视角,黄蓉在神雕中真正的黑点就一个:
养出了一个名为郭芙的草包。
这个猪队友在故事前期可以说是“坏事做尽”:一再挑动武氏兄弟为她争风吃醋,引发了一连串事故;其后砍断杨过手臂;用冰魄银针误伤小龙女,导致其重伤垂危等等。
最令读者恼火的是:错事干完,这草包委屈反省两句,一转身 忘了!接着搞事。
要不是郭靖黄蓉护卫襄阳多年,立有不世之功,以郭芙的闯祸频率,早把郭家的名声败光了。可黄蓉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维护她。护短也就罢了,毕竟草包再蠢也是自己亲生的。可黄蓉从不加以严惩,让郭芙以为永远有母亲来擦屁股,继续有恃无恐 口无遮拦。哪个读者看了不恼火?
人无完人,作为母亲的黄蓉的确是失败的,但作为妻子和大宋子民,她近乎称得上伟大:
原著第二十二回“危城女婴”,金轮国师潜入襄阳,此时郭靖重伤,黄蓉也临盆在即。生死一线,她却提醒丈夫:
“靖哥哥,襄阳城要紧,还是你我的情爱要紧?是你身子要紧,还是我的身子要紧?”
郭靖答道:“对,国事为重!”
夫妻二人简短的对谈,让在场的杨过大受震撼。想起郭靖提到的“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又想起小时候,黄蓉在桃花岛上教他读《论语》:何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夫妇二人的身体力行,让杨过彻底放下了向他们寻仇的心思。谁说黄蓉不会教孩子呢~
结果没多久,郭芙就把他的右臂给砍了:
“我妈只能教出我这样的!你怎么敢精忠报国?不合格!”
两个字:作孽啊。
正经地说,射雕中完全不管天下人死活的黄蓉,在郭靖的耳濡目染之下,陪着丈夫在襄阳一守就是四十多年。她真正做到了把郭靖的理想当成自己的理想。
襄阳城破那一日,以她的聪明才智,为一家老小留出后路绝不成问题,但黄蓉还是选择了和丈夫一同殉国。她遵守了射雕结尾的承诺:
“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
更重要的是,她以绝顶智慧布下了“倚天屠龙”的百年大计,奠定了中原武林往后数十年的格局;也保留了抗元的火种,为百年后光复河山备下了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