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20岁那年,嫁到一个12口之家,她的那双手,从此没有闲下来!
文:伊心 图:来自网络
母亲20岁那年,嫁给有十二口之家的父亲。从结婚那天起,她与大娘轮班做饭,每人一 个星期。

一大家子人还在熟睡中,母亲在做13口人的饭菜。天放亮了,一家人睁开惺忪的眼睛,饭菜的美味已经扑鼻而来。当一家人吃上母亲烧的饭菜,都感觉不错,满意。
母亲个子不高,身材偏瘦,面容白皙,气质文静,还有一双灵巧的手,做什么都利索,麻利。做什么都像模像样,有条不紊。
大娘生第五个孩子的时候,难产去世。丢下四个孩子,大的十来岁,小的三岁。
奶奶上了年纪,大儿媳妇不幸去世给她带来巨大打击,躺在炕上还要人伺候。
面对奶奶不堪的身体状况,面对几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母亲一边安抚孩子们,一边为一大家人做吃的,做家务活,母亲这双手更忙了。
那个捉襟见肘的年代,农村大人孩子穿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家做。一大家子人能缝制衣服的只有母亲一个人。
白天母亲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那么一家人穿的衣服鞋子,这些针线活只能放在晚上。
记得一天晚上,我从睡梦中醒来,看到母亲还在昏暗的油灯下做针线活,油灯不旺,有气无力,母亲疲惫不堪,低着沉重的头,手里还在穿针引线,看着让人心疼。
母亲每天晚上打灯熬夜做针线到很晚,这样的夜晚有十来年,一直到大伯家的大姑娘会做针线活,能为母亲分担一些针线活时,母亲才轻松一些。

孩子们都长大了,为了生活便利,各立门户。我们这股搬到前院,那时父亲经常去外地办事,母亲领着我们五个孩子过日子。每天要按时给我们做饭,做屋里屋外的活计,种菜园子,母亲要做的事情更多了。
春天翻地、打垄、种菜、种粮食作物,母亲没觉得自己做不来,也没有抱怨形单影只。
当父亲回来了,动辄还发脾气,因为母亲不叫我们小孩子干体力活。父亲说:对小孩子要严格管教,该学习时要认真学习,还要学着干活,不能想着玩。
一次,父亲带朋友来家里,给我们几个孩子介绍,我们说话没让父亲满意,好像给他丢了面子,当即责备我们:怎么和客人说话?在学校老师是怎么教你们的,都学什么了?一阵呵斥,责备。
过后指问母亲,母亲不做辨别,不多说什么,转身去菜园子里拔草了。
说起此事,母亲说:我不能和你们的爸爸吵,让左邻右舍见笑。我看他发火,我就找活做,原来,母亲劳作还有秘密。
记得,那天父亲的朋友站在整洁利落的院落里,看了再看,然后,走进菜园,欣然地望着那一畦 畦小青菜,一垄一垄长势喜人的土豆苗,玉米亭亭玉立......
他说:这真的令人难以置信,我不信一个瘦弱文静的女人,带着五个孩子还能把家里料理得整洁有序,菜园各种菜蔬生机繁茂。

父亲笑了笑说:让你嫂子吃苦了,孩子大了,这样的日子也就要过去了。
后来,我们一家人搬迁到内蒙古某城镇。由农村到城镇,新鲜感过去,感觉每天花销太多,钱匣子里为数不多的积蓄日渐减少。父亲皱起眉头,一家人为了生活心里难免生起阴霾。
在这艰难的关头,善良,朴实的母亲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卖鸡蛋。
这个决定让父亲和我们几个吃惊,发呆,缓过神来,想母亲这双手做家务做农活没的说,没有做过小买卖的经历,更没见过城镇偌大的市场,别说拿秤杆卖鸡蛋了。
市场人流熙熙攘攘,纷繁复杂,老实本分的母亲能应付得了吗,恐怕要被人欺负?对此,我们强烈反对,可是,母亲态度坚决,还说:就让我试试看吧。
母亲去附近的一个养鸡场买了一篮子鸡蛋,毅然决然地走进市场,开始卖鸡蛋生涯。
一个阶段过去了,母亲卖鸡蛋让家中经济得以缓解。三年后,母亲卖鸡蛋由最初的小篮子到小推车,五年过去,由小推车再到大汽车,鸡蛋卖得红红火火,财源滚滚而来,家庭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时市场在外面,冬天,天寒地冻,母亲的手指头裸露在外,冻得发红。夏天,炽热难忍,困乏疲劳,母亲靠在椅子上闭一会儿眼睛,缓解一下困倦。
寒来暑往,一晃母亲六十多岁了,看着母亲头发斑白,饱受沧桑的面容,我们不忍母亲再卖鸡蛋。母亲呆不住,这双手放下秤杆子没几天,她就拿起铁锹,去铁路两旁的空地翻地,打垄,种菜。
等到夏天,看着那地里绿油油的大叶子中长长的黄瓜,高高的豆角秧上挂满一串串豆角。眼前是生机勃勃的蔬菜,不仅如此,看到菜园让我们回到阔别已久的乡下,好像看到了故乡房前的菜园,有感叹有喜悦。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夜白了头。为了让母亲早点从悲痛中走出来,只有给她找点事情做。弟弟建议开一家台球室,让母亲照看台球室,多接触人,这样也可以缓解她的悲伤。
刚巧,我自己家有闲置的房间,就买了几个台球桌,办好了相关的手续。
台球室开张了,当母亲走进之后,高兴得不得了,她好像又谋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每天吃了早饭,就坐就在台球室一隅等顾客。
看到母亲等待时的慈祥面容,这样的等待也是一种快乐,一种希望,一种幸福。
母亲身边放一块小黑板,当几个台球桌都有人时,怕记错谁输谁赢,就在黑板上详细记下:穿牛仔裤的、穿军大衣的,或者记下个子高矮胖瘦,其后边还有自己才能明白的记号。
几年过去了,台球室有了不错的收益,母亲每天守候在那里,同时也守护内心的一份平和和宁静,身体和心情都不错。
如今母亲八十了,每天与邻居大婶打扑克,像完成任务一样不缺席。

母亲这双手,一辈子都没闲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