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做,随便死——《少女终末旅行》

前言:
(温馨提示,含有剧透)
战后的世界,已见不到几个人了。两个女孩,一辆小车,在废墟中走着。小车很小,无法为她们遮风挡雨,但载着她们的全部。废墟里有很多枪炮弹药,但缺乏食物。她们的日常,就是在旅行和搜集物资中度过。她们有个目的地,她们一直朝着那里前进……

为什么要打仗呢?
只看画风,或许这是一部日常的治愈故事。某种意义上也确实,但奇怪的,故事越是温馨,我的心却被揪得越紧。
为什么要打仗呢,说起来很复杂,但我只是讨厌它,因为它能破坏掉很多东西。但简单地说来,其实也就像故事一开始里的一样。

但说到底,究竟是“夺取”的多还是“失去”的多呢?
我们只把这件事小化成她们两人的冲突来看,尤莉当然是在开玩笑,但假若她真的扣动了扳机,那么肯定的,可以独享这一箱食物,但她也失去了一个能够相伴的人,从此背负着为了饱腹而杀掉同伴的沉重,孤独地在这城市里游荡。
其实在这场旅行中,说透了,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不孤独地一起走向终末,要么孤独地走向终末。
至于说,独享食物后能不能活得更久,这个真的说不定。两个人可以互相帮助,也可以协同去做一件事情,虽然吃不饱,但或许也能走得更远。戏谑一点来说,或许前脚刚杀掉同伴获取了食物,下一秒就摔倒撞到后脑勺挂掉之类的也不无可能。毕竟,人的生命很脆弱。
以上,都是我抛开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进行的一些微小分析,若我们来分析一下尤莉的话,或许这件事情会更加简单。别看尤莉平日里大大咧咧,但她也是很怕自己一个人的。
而且经历了这么长的旅程,她或许已经看透了,对于未来的事情她并不考虑,对过去的事情她也并不想记住,她只是为与千户的每天的生活而感到高兴。
对她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食物,而是千户。

上升到整体也是一样的,世界是包罗万象的,当我们把“ta们”消灭掉,最终只剩下“我们”时,“单一”会使得这个社会更加脆弱,一个小小的伤口,或许都能致命。
我很喜欢这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只要是在这土地上的生命,无不受土地的生养。人类需要地球,而地球却不见得需要人类。
恐龙灭绝,又出现人类;人类灭绝,或许就又会出现别的什么代替人类。如此看来,人类,也只不过是地球的过客。
但,地球始终是地球。顶多环境有了变化,但地球还是地球……

与绝望和平相处
看过结局后,我想,我这辈子大概很难忘记那两个在雪地上静静睡着的女孩子了。
人终归是要死的,我们都知道,但就算知道,我们也还是照常进行着我们的生活。这是为什么呢?或许是因为这对我们来说都太远了,远到就算想到了也不会有什么实感。我们随时都有可能会死,但这概率很低,我们无法体会到这微小的概率。但当这概率被拉大呢?当我们发现我们真的随时都有可能会死呢?死的实感便上来了。
这就是我很佩服千户和尤莉的地方,她们很平静,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崩溃,或许有过,但现在不会了,因为她们或许已经习惯了,习惯了“与绝望和平相处”。

相比活下去,到达终点,她们更重视每天的生活,明知道那“终末”的绝望,也不会因此郁郁寡欢,而是让每一天都过得开心一点,有意义一点,那才好。
就像是《伤逝》中挥之不去的“虚无”。就像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拼命做,随便死。”
就算看到了最后的那块什么都没有的平地,她们也没有崩溃,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吧。所以尤莉才会说:“天知道……总之,先吃饱……然后睡一会儿……之后的事情之后在想吧。”


终末
有人问我,你在“只有你存在”和“只有你不存在”中选一个,你会选哪个。
我说:“我会选第二个,与其让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全部消失,倒不如只是让自己消失来得轻松。 ”
我又把这个问题说给我的一个朋友听,他和我的选择相反,我问他为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我只让自己开心就够了。”
我想,也是这样的了……
她们结束了她们短暂的一生,虽说短暂,但也充实。
至少她们在这旅行中是高兴的,吃过了鱼,做过了饼干,尝过了巧克力(大概),喝过了酒,吸过了香烟,也见到了俯瞰下的城市风景……
最终也到达了所谓的目的地,但更重要的,在这场旅行中,她们互相拥有着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