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突破传统边界:高通量技术在蛋白质序列与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2023-08-14 12:21 作者:百泰派克生物科技  | 我要投稿

生命的奥秘往往藏于微观世界。蛋白质,作为生物体内的工作机器,其序列与结构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功能。因此,高精度鉴定蛋白质的序列和结构,对于理解生命现象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我们有了更多有效的工具来解析蛋白质的这些特性。

一. 蛋白质序列的鉴定

蛋白质序列是由20种氨基酸以特定顺序排列形成的。每种蛋白质的序列都是由其编码的基因决定的。鉴定蛋白质序列的常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质谱法

通过测定蛋白质或多肽片段的质量/电荷比(m/z)来确定蛋白质序列。其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是最常用的质谱方法。通过酶解,蛋白质被分解成多肽,然后通过质谱获取多肽的m/z,再通过数据库匹配来鉴定蛋白质序列

2.Edman降解法

通过逐步移除蛋白质N端的氨基酸并进行鉴定,可以获得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然而,由于此方法只适用于较短的多肽,且步骤繁琐,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蛋白质结构的鉴定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是其功能的物理基础,因此蛋白质结构的鉴定对于理解蛋白质的功能至关重要。常见的蛋白质结构鉴定技术包括:

1.X射线晶体学

通过测定X射线通过蛋白质晶体时的衍射模式,可以推导出蛋白质的原子级别的结构。这是目前最为常用且精确的蛋白质结构鉴定方法。

2.核磁共振(NMR)

通过测定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信号,可以获取到蛋白质在溶液中的动态结构信息。

3.冷冻电镜(Cryo-EM)

通过在低温下获取蛋白质复合物的电子微图,并通过后续的图像处理,可以重建出蛋白质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近年来,随着冷冻电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蛋白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通量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方法来鉴定蛋白质的序列和结构,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研究效率,也加深了我们对生命过程的理解。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将有可能解析出更多、更复杂的蛋白质结构,揭示生命的更多奥秘。


突破传统边界:高通量技术在蛋白质序列与结构鉴定中的应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