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公里桃花坞》:每人每天650元?自行脑补仇富可还行
近日,一档名为《五十公里桃花坞》,据他们节目组自己宣称旨在“构建一个集艺术、人文、科技于一身的理想社区,打破孤独、共同生活21天,见证友谊的生根发芽” 的真人户外综艺节目开播。

在第一期中,嘉宾宋丹丹表示担忧,因为从“入住”首日大家的所作所为来看,她害怕这一档节目不能给观众什么(积极向上的内容),她对这一档节目的走向有些迷茫。

另一位嘉宾周杰则认为,这一档节目不该停留于“让观众看我们这一群人怎么生活”,而应该群策群力,展现各自的能力发挥集体的智慧,“(让观众看看)我们如何能发挥什么创意来带动这个村子的发展”。

然而,这档节目首期开播后,却迎来首个负面热议话题:“(某些观众认为听到)苏芒说一天650元伙食费不够”。

先介绍一下引发这个话题(或者说误会)的原因。
俗话说“衣食住行”,在节目组承担了“住”、而为期21天不太长的档期则决定了“衣”的方面不需要过多担忧的前提下,一日三餐成为嘉宾们入住首日的核心议题。
“你们每一天,每个人,先交伙食费”。这是热议话题的主要当事人、节目嘉宾苏芒的原话。

此时,被推选为“坞长”的陈陈陈附议:“我们就先定一个数,大家先交了。”

这时,宋丹丹紧随“坞长”的话茬,大声提议:“一人六五零(650元)。”

以及一个小插曲,记住汪苏泷那一句“六五零发电报”,后面会说明。

总之,苏芒当时表示反对:“650(元)真的不够。”

此时的宋丹丹一脸惊讶:“为什么呀?”

苏芒半带撒娇地反问道:“你早上不喝牛奶呀?你早上不吃鸡蛋呐?我们要吃好一点,我不能那么差的伙食啊”。

好了,我们回过头来解释一下,在宋丹丹提议“六五零”(650元)这个数目时,汪苏泷为什么那么激动。
前情,在启程入住桃花坞的路上,辣目洋子、汪苏泷、李雪琴先后搭上了宋丹丹的顺风车。
而当这一车四人到达后,“打(re)了(qing)鸡(peng)血(pai)”地向其他嘉宾宣布一个喜讯:一个名为“六五零发报处”的(自封)“华语说唱天团”,刚刚在来路上成团。


需要维持21天的每人650元伙食费(注意只是伙食费),于本文作者麦香骆驼这样的底层社畜来说,基本属于不嫌多但也不算少的状态(骄傲且莫名悲伤)。

然而,对于15位《桃花坞》节目嘉宾这群收入较高的人群,以及根据“距离北京城区(仅仅)五十公里”前提,这个数目是否足够,显然存疑。
但提出这个数字的宋丹丹是出于“抖包袱”呼应自己那个“六五零发报处”的事实,不该被故意忽略。
这么说来……要是当时在车上商量成立一个“1024”之类或者数目更高一些的组合就好了。

好了,我们再次回过头,看看当苏芒吐槽“650元真的不够”之后,其他嘉宾的反应。
舒淇打圆场说道:“不够的时候我们再开会”。

“650元”数额提出者宋丹丹也同意:“六百五花完了再开一个会”。

也许该提醒一下网友们,宋丹丹的原话用的是“花完了(之后)”,而非“不够的话”。
那么,入住首日,嘉宾们吃了什么呢?苏芒表示:“今天晚上我们第一天入住,所以我们可以吃得丰盛一点”。

然而所谓“丰盛一点”,就是“征收”了周也带来的椒麻鸡、孟子义带来的麻辣烫、舒淇带来的小面,再加上张翰等人去市场购买的一些牛肉和菜蔬。

总而言之,所谓“丰盛一点”,成品大体如此:

嘉宾之一OO(欧欧)感慨:第一顿饭都那么好吃,那……

周也负责泼冷水惊醒美梦:后面就没了。

总而言之,“(《桃花坞》嘉宾们说)一天650元不够”话题的关键,在于网友们默认了苏芒提议的“每一天每个人先交伙食费”和宋丹丹口中的“650”是完美连贯的逻辑关系。
网友们甚至没来得及观看节目,并发现苏芒的那一句原话很可能是在嘉宾们七嘴八舌的嘈杂环境中“大家先交(接下来的日子里)每个人每一天的伙食费”的不连贯表达。
并且由此俨然有发酵成一场“仇富”的狂欢的意思。


有网友甚至拿“外卖”的市场价来对比,试图证明“一天每个人31元左右显然不够”。

那什么……您都能吃得起外卖了,不太合适了吧~
反观吐槽“650不够”的苏芒,似乎更有生活经验——至少不是某些网友所怀疑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若是她真的平常的生活开支被保姆虚报夸大中饱私囊,以为“一天650元不够”,那么在后来逛超市买水果时就该惊讶于“水果那么便宜的吗”。

和其他嘉宾一起准备晚饭的时候,苏芒也是调度后厨井然有序,一套洗菜择菜的手法,虽比不上“在全聚德剥了二十年葱的葱师”,距离娴熟也不会太远。



以及一个冷(re)知识,这里节目中的“伙食费”,只是食材的费用,而非某些网友所以为的包含了店铺租金、送餐员薪资、厨师工资、饭馆利润等成分的“外卖”费用,也不包括我们平常生活中默认的水电、生活消耗用品等方面的开销。
归根结底,“(苏芒等嘉宾说)一天650伙食费不够”误会的产生,直接原因在于某些网友观看节目时不够仔细(或者毋宁说过分粗心),在自己理解不到位的前提下,产生了误解;而根本原因,大概在于某些网友已显扭曲的“仇富”心理作祟,并且在“明星、艺人收入都高”进而直接默认“明星艺人都是生活奢靡的群体”的预设立场下的一场“仇富”宣泄。
“仇富”,谁又没有一点儿呢?
“走在街上,看着街上来往穿梭一辆辆的车,我眼泪都快下来了。你说怎么就没有一个人开辆大车,停到我身前:‘爸爸,您来这个吧’”。

这本该只是相声演员们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并夸张表达的“仇富”心态,而不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无论明星艺人还是别的行业,部分人的不合理(过高)收入,以及在获得那些不合理(过高)收入的基础上骄奢淫逸,这样的行为我们诚然应该“仇”,应该抵制,应该揭发。
但显然不该在自己先入为主“你们这行业就是高收入”的前提下,将对方的每一个举动都主观解读成“你们又炫富了”,甚至由此一副“仇富有理”的心态。
纵向对比过去、横向对比某些国家,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国家,对每个人而言总体已是足够公平的。
反对内卷,但也拒绝在享受“躺平”的同时,一边想象“皇帝的金锄头”。

你以为富人都是开支很大,很快乐吗?
……也许,富人的快乐是你想象不到的。

“蟹蟹,已经在哭了”。

最后,根据内地综艺的一贯“尿性”,这不排除是节目方故意引导的一场舆论吸睛手段。(也不排除不是,别告我啊………)
然而根据最近的一些迹象表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并未完全远去,甚至正在霸气回归,如果一档综艺节目、一部影视作品足够真诚,依然能够获得不错的口碑,以及收视或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