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二地理复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简单框架和思路

2022-05-01 00:03 作者:利齿贾尔斯  | 我要投稿

       B站的同学们大家好,这是我的第一篇专栏。近期我在复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时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并做了一些原创性的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补充指正和提出意见一起交流!

       在研究自然资源时,我划分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从储量和用量的角度考虑,这也是本专栏主要说到的的;二是从供需结构的角度分析。在最近的学习中,我发现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基本可以研究大多数的资源问题,并提供解题思路。这两个角度看起来大致相似,并且相互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但其中有细微的区别,大家可以在学习中体会。

粗分自然资源问题

        储量,也就是自然资源的蕴藏量,这是自然资源问题中的自然要素。我把它进一步的划分为绝对储量相对储量。 所谓绝对储量,就是资源的总量,例如我国的资源总量大,因此资源的绝对储量大;相对储量则是资源的分配问题,包括时间分配、空间分配、人均资源占有量等,例如我国自然资源时空分配不均,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因此资源的相对储量较小。资源的绝对储量下可以分为两类资源,一是可再生资源,二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的绝对储量一般处于平衡状态,非可再生资源的绝对储量则不断减小。对于相对储量,时空分配越平均,人均资源占有量越大,相对储量越大。另外,绝对储量与相对储量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例如我国资源总量大,但时空分配不均,人均占有量较小。

储量进一步划分为绝对储量和相对储量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划分标准是资源的更新循环速度。可再生资源并不是绝对的可再生,只是其更新速度相对较快,但当其更新速度更不上人类的消费速度时,可再生资源可能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如森林资源,耕地资源等;而非可再生资源也绝非完全不可再生,只是其更新速度非常之慢,相对于人类历史几乎不可再生,如石油、煤炭等,因此其储量不断减小。

       接下来讲到的是资源的用量,它是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消费量,是自然资源问题中的人为要素。用量我在分类中自创了两个新的名词以供大家理解。一是实质用量,二是虚拟用量。实质用量也就是真正投入生产生活中使用的资源消费量,目前它正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而迅速增加,甚至与资源储量(供给量)产生矛盾,例如我国暂时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资源消耗量仍然保持高位,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面临供需矛盾。虚拟用量其实是生产生活中人类对于资源利用“主客观不统一”(也许不太准确)的产物,人类主观上想将尽可能多的资源利用到生产生活中,但是限于技术水平等因素,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破坏与污染,导致其客观上并没有运用到生产生活中。目前以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来说,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资源的虚拟用量都会比较大,主要就是技术和产业结构造成的。

大致思维导图就是这样

       这里也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在实际的资源利用过程中,资源数量的减少并不是由人类消费这一单一因素造成的。在很多条件下,资源质量本身低或者下降都有可能导致资源数量的降低,水资源就是最典型的,例如被日本福岛核废料污染过的水源就无法利用,甚至参与到水循环过程中跨地域的污染水源,从而导致水资源数量下降。

       以上就是从储量与用量这一角度归纳的研究自然资源的思路的原理性内容,大家结合思维导图食用效果可能更佳。接下来举两个例子以方便大家的理解。

世界淡水资源短缺

       目前世界淡水资源面临短缺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如图几点:

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危害

       我们逐步分析以上导图。

       自然原因,也就是储量问题,分为两点:1.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这就是绝对储量,由于全球淡水资源本身很少导致淡水资源绝对储量少;2.有限的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匀,这就是相对储量,主要表现为空间分配不均导致淡水资源相对储量少,当然季风气候区的时间分配不均也可能导致淡水资源短缺。

       人为原因,也就是用量问题,也是两点:1.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致使水资源浪费、污染现象普遍,这就是虚拟用量,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这一客观原因导致的虚拟用量的,同时也论证了上面说到的资源质量的下降会导致资源数量下降;2.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这便是实质用量,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的水资源。

     上述四个原因共同作用导致世界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从而造成“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粮食产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争夺水资源引发国际冲突”的危害。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同学们比较熟悉,主要原因如图所示:

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同样的,我们按照原理来分析上图。

       自然原因(储量)分为时间分配与空间分配,这显然都是相对储量,我国水资源总量大,绝对储量大,这一原理不符合“我国水资源短缺”,因此不被列出。时间分配包括“春夏不足”与“夏秋有余”,这符合我国的气候特征;空间分配包括“东南有余”与“西北不足”(其实我认为东、南有余,西、北不足更合适),时空分配不均共同构成我国水资源相对储量少,造成短缺。

       人为原因(用量)包括污染严重造成的水质性缺水,生态破坏造成水资源再生和循环能力下降(这符合可再生资源可能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资源质量下降引发数量下降的原理)导致的生态缺水,以及人口增多,经济增长导致的用水量增加。前两个是虚拟用量,最后一个是实质用量。图中最后一行的“水资源浪费严重”显然属于虚拟用量。

       到这里,就已经把大概的内容介绍完了。希望这个知识框架能为各位地理选手提供学习和解题思路。有机会的话下期专栏将会介绍从资源的供需结构角度分析。喜欢的同学可以点赞评论,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补充、讨论、指正或者私信交流。谢谢!

       

高二地理复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简单框架和思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