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汇总(一)

2022-09-05 11:28 作者:爱初心iChuXin  | 我要投稿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汇总01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02

明清科举考试


①等级:

(1)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2)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3)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4)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5)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②内容:

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03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04

十三经


《易经》: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诗经》: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尚书》: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礼记》: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公羊传》: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

《榖梁传》:是战国谷梁赤撰的儒家著作,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

《孝经》:西汉在孔壁中发现的藏书,为论述古代孝道的专著

《论语》:是春秋时孔子弟子对于孔子的语录笔记,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尔雅》:战国到西汉的学者编写的一本可以用来学习儒家经典的词典

《孟子》:战国时儒家学者孟子的著作。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05

二十四史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司马彪

《裴注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沈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汇总(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