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速记:马原考点
(一)唯物论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新发展理念——绿色、生态文明、环保)
[原理]
(1)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矛盾是由于人类的思想观念或者实践活动方式不当造成的。
(3)人类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活动并不必然违背客观规律。关键是在人的活动中采取正确的活动方式,尽量的避免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方法论]
(1)坚持唯物辩证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2)遵循自然规律。人类需要改造自然以创造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更好条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时候要遵循客观规律。违背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必然导致自然的报复,而遵循自然规律的实践则导致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3)转变实践方式。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2.意识的能动作用(长征精神、女排精神)
[原理]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方法论]
(1)正确处理好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相结合;
(3)树立正确的意识观,促进事物的发展。
(二)辩证法
1.联系(辩证法万能原理,必答)
[原理]
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方法论]
要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⒉.发展(辩证法万能原理,必答)
[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方法论]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观点;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是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他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遇见它们的未来。
3.矛盾分析法
(1)矛盾的同一性(依存、转化)
[原理]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方法论]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矛盾、处理问题时,把同一性和斗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中国特色、试点)
[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方法论]
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原理]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是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与之对应的是非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
首先,主要矛盾规定和制约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和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的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反过来,次要矛盾解决的如何,又会直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方法论]
坚持矛盾分析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4,辩证否定观〔创新、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原理]
(1)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
(3)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方法论]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这一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
(三)认识论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论万能原理,必答)
[原理]
(1)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具有自觉地能动性。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3)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方法论]
要求我们首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一;要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⒉.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原理]
(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3)作为真理,就其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绝对真理,是永远不能被推翻的;就其是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方法论]
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