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日专生,我是这样通过二笔二口的。
作者:世界和平
本人双非一本日语专业出身,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赴日交换一年。大二上学期过的N2 (156分),大三上学期过的N1(137分),19年7月在日本裸考J-TEST,拿到了准A(873分),同年还在日本报名了12月份的N1 ,和专八一起准备,173分刷分成功,专四专八都是优秀。
因为出国留学没能保研,也错过了考研的时间,回国后匆匆忙忙毕了业。往后就自己在家备考MTI,本科只上过非常浅显且枯燥的笔译课程,所以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口译方向。但初试还得看笔译,自学了一个月的笔译后发现仍然摸不着门路,于是比较了一下,最后选择了日语翻译社。说实话,考了3年CATTI,每次考完心里都没有底,每次查分也都是战战兢兢。在这里只能和大家分享一些平时练习上的反思,还有一些应试技巧。
启蒙老师
曲老师可以说是我真正的翻译启蒙老师。
在曲老师的带领下我顺利通过了20年11月的三笔,考研初试日语翻译基础这门拿到了137分。初试成绩出来后整个人有些飘飘然,也没怎么沉下心学习,就靠着一些简单的笔译兼职保持着每周的翻译学习时间。
21年6月的二笔三口,本以为自己裸考过的希望渺茫,谁想曲老师直接压中了二笔一篇中译日的原题(在之前学过的课程中扎扎实实练过)让我60分压线过了二笔。
今年课程指路

刚开始读研那会虽然很想跟着曲老师继续学口译,但精力有限没能实现,因为光是跟上MTI的课程就很累人了。不过,今年3月底4月初被关在宿舍隔离了两周,因为减少了上学路途的奔波,隔离期间得以腾出时间补完了曲老师的基础口译课。

今年6月的二口艰难地擦边通过,一笔惨败。读研期间我把精力都放在了口译学习上,二口考完后心态炸裂,一笔抱着只是去走个过场的心态参加(请大家引以为戒),再加上考场的电脑也有些问题,一笔惨败在意料之中的同时也给我敲响了警钟,笔译学习也不能丢,“用进废退”是真理。
分享一下每次出结果都会和曲老师报喜的我。



笔译经验分享
考研期间笔译的练习我基本是跟着曲老师的课在练。网课和线下课程的学习方式不一样,想要充分掌握网课的内容需要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样的课程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下产生的学习效果也参差不齐。
手译
是我受益最大的训练方法,也是我针对考研初试进行的训练。设定好时间,浏览全文,模拟考试情景,思考最佳译法,控制修改次数,亲自动笔翻译在本子上,最后对比参考译文和其他同学的译文,在比对过程中我会着重关注和其他译文有出入的地方,积累不同的译法。曲老师课上所有的练习材料最后都会给出非常详细的PDF进行总结,当天练习完我会通读一遍,勾画重点和自己误译的地方等,第二天也会继续浏览复习一遍。手译虽然会比较枯燥,效率也不高,但也给我打下了非常牢固的笔译基础。刚开始练习时会有很多修改痕迹以及错译、漏译的地方,到了后期基本没有漏译,也不会有很多需要特意修改的地方,还学会通过适当的转译避免一些词汇的错译。
CATTI笔译的应试技巧
大家都知道CATTI是扣分制,所以一定要提升翻译速度全部翻完。不管是三笔、二笔还是一笔,我个人习惯是留出30-40分钟查字典,检查译文并调整,保证没有漏译,减少错译,专业词翻不出来也查不到就试试转译。三笔和二笔都是中译日和日译中各两篇,一笔中译日和日译中各一篇,外加20道改错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翻译速度和习惯以及考试内容合理分配时间。
笔译的考场环境
如果大家能提前了解到会比较理想,我在考三笔和二笔的时候,和周围人还有挡板隔开,考一笔的时候直接和我考二笔的同学肩并肩作答,瞟一眼可以相互看到对方的电脑屏幕,直起身子可以看到前面同学的屏幕,开考以后大家基本专注于自己的屏幕,除了距离过近,没有大的影响。电脑有卡顿问题一定要请监考老师帮忙换台电脑,我的电脑特别卡,只能靠方向键艰难移动光标,鼠标移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也很长,而且不能进行选中、标记、复制、粘贴等一些系列操作。一笔的改错题需要输入原文和修改后的译文,复制粘贴功能可以帮忙节省不少时间,而我都是一字一句码上去的。
口译经验分享
读研后我才开始正式学习口译,由于之前一直专注于笔译练习,口译练习仅停留在影子跟读和少量的视译练习上。之前也有小伙伴分享过一篇关于口译思维的经验贴,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这一年的口译学习,从笔译思维转换到口译思维也确实是我口译路上最大的难关。笔译讲究对等,而口译更加注重达意,用笔译要求的精度去做口译真的太难了。下面跟大家讲讲我的一些反思,希望大家在口译路上可以少走弯路。
口译训练方法
1. 影子跟读
影子跟读虽然之前也在练,但我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一般选择跟读NHK新闻,基本上在一两个假名结束后就立马开始机械式的跟读,而且有时候NHK新闻会有语速比较快的部分,我就会偷懒糊弄过去,这样根本不能针对口译记忆训练达到影子跟读应有的效果,顶多帮助培养语感。所以一定要逼自己进行进阶训练,音频开始播放后多等一会,根据自己的记忆复述出来,要动脑,不要机械式的跟读。同样的材料,跟读一遍不行就练第二遍、第三遍,三遍以后仍然跟不上的地方就是没能掌握的点,可以看原文学习积累后再进行练习,直到自己可以完全跟上为止。
2. 概述和转述
概述是概括主旨内容,概述时尽量使用原文所用的表达,有助于提高记忆力;转述是换用表达,突破原文的限制用另外的表达说出来,有助于积累不同译法。选择一段材料,在做完第一遍影子跟读的练习后尝试对其进行概述,日文原文就用日文概述,如果难度大就再跟练一遍然后进行概述。还是同样一则材料,概述完后再进行转述,注意尝试用新的表达,如果想不到新的表达就去查,然后积累起来。
3. 框架记忆和复述
在听一段材料时我总是会倾向于去听关键词,如果是短一点的句子可能对于理解整体意思问题不大,一旦句子变长、内容变多,我就会失忆,只记得几个零散的关键词。我读研期间的口译老师一直在强调框架的重要性,也就是句子结构,日文材料要注意听可以体现句子结构的助词。复述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口译训练方法,如果材料比较难,刚开始练习复述可以记笔记,但要注意听原文的框架,集中精力争取三遍内完整复述出来后再进行翻译。框架记忆和复述练习可以先从中文材料开始,稍微适应了以后再练日文材料。
4. 减译和转译
最开始学习口译时总是带着笔译思维,想一字不落地把听到的内容都翻译出来,结果连句子大意都翻不出来,这时候就要学会减译和转译。简单举例来说,一则旅游类材料里面例举出了无数地名,选择一两个代表性的去译,如果出现了中国特色词汇或专业词汇,就用说明的方式去翻译。口译不同于笔译,没有那么多时间给译员去查资料,不仅要听、要记还要译,要学会给自己减负,等能力上来了以后再去尝试提升精度。
5. 笔记
笔记也是困扰我至今的一个难点,总是把握不好听与记之间注意力的分配比例,总的来说还是要“脑记为主、笔记为辅”。脑子听框架为主关键词为次要,笔记符号可以采用混合型,中日英、箭头等特殊符号都可以用,让笔记起到帮助你回忆起原文内容的作用。找位一起学口译的小伙伴,翻完互相看看对方的笔记,取长补短。很有幸能在读研期间结识到一位能记住很多细节的口译小伙伴,经常观摩学习她的笔记。
6. 录音
一定要学会录音,不要害怕听到自己翻出来的译文。最初是在老师的硬性要求下录音,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播放,刚开始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有点不敢开口,后来就习惯了,也学会去调整自己的声音,把握轻重缓急,让自己的声音好听点。不听你就不知道自己哪里翻得好,哪里翻得不好,和原文哪些地方有出入。
CATTI口译应试的话,在确保内容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翻出六七成的样子应该能过。今年二口考完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真的很多都没听出来,没想到压线过了。记得当时坐我旁边的同学说,感觉我在录音的时候非常稳。现在想想内容确实难,遗漏了很多信息但还是压线过了,可能是因为结合了文章主题,稳稳地把自己听到的主干内容呈现了出来。这里就体现了记忆框架的重要性。
我口译老师传授的应试经验
比如CATTI一篇文章会分很多段,刚开始会切分得比较短,可以试试什么时候开口翻译最从容又能不超时,到后面内容变长了也不怕。比较简单的内容我会很快就翻出来,难的内容会稍微在脑子里捋一捋思路,等进度条到1/4再开始翻,改卷老师不会因为前面没有声音就给零分。
要学会避免周围人声音的干扰,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翻译。日译中尽可能把自己听到的信息翻出来,中译日有一些难的中文词错了、漏了关系不大,总体来说要让自己的译文逻辑前后连贯,关键信息不能错。专业词有对应的英文字母就不去想全称,除非你对这个词很熟。在录音的时候可以想象对面坐了一位你的朋友,用说明转达的语气,心平气和地去把内容转述给你的朋友听。
口译的考场环境
2021年考三口时环境还不错,桌面有空间记笔记,考生和考生之间会隔一个座位,虽然也会听到别人的声音,但基本不会受干扰,工作人员给草稿纸也很大方。
今年二口的考场相比之下就不太理想了,桌子中间挖了个洞,电脑半嵌在桌子里,没有足够的空间记笔记。相邻考号考生肩并肩、背靠背坐,电脑和电脑之间有挡板,但考生之间没有,和坐旁边的同学商量了一下,压低点声音翻。整个考场只有6个人,5位日语考生,1位英语的考生,日语考生扎堆坐在一起,其他位置都是空的。最开始工作人员只给了一张A4草稿纸,求了很久才肯再发一张。
资料选择
市面上有很多翻译相关的书籍,CATTI有官方资料,曲老师的课程中也包含了一些经典教材的内容在其中,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用过后比较推荐的翻译资料。
1. 基础入门
笔译:高宁主编的《日汉/汉日翻译教程》,讲解细致,同一段材料会给出不同译文进行比较。可能读起来会比较枯燥,但沉下心学完能有不少收获,这两本书比较厚,可以慢慢学。

口译:徐旻编著的《新编日语口译 基础篇》,内容均出自真实的口译案例,实用性非常强,我很喜欢旧版配套的flash资料,可以进行单词的快速反应练习。现在到了第二版,有配套的APP,做练习也更加方便了。


2. 进阶升级
外研社的《中日同声传译实务演习》,不管是作为笔译学习资料还是口译学习资料都非常适合,可能内容上会比较旧,但是题材选择都很经典,大家也可以自行寻找最新的有关话题作为补充。

CATTI官方的日语二级口译教材内容难度大,专业性也很强,可以穿插在上面两本教材的学习过程中,作为突破舒适圈的材料。这本书我学了一年,经典题材会进行多遍交传练习,熟悉内容后尝试同传练习。
课程指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