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本诗来源于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名作《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是说明作者想进园中去会见一位老朋友,但是老朋友早已经不在园中了,从“应怜履齿印苍苔”即可看出,春日里这园外小路上去年的枯草还在,令人不忍心去踩踏它们,说明园子早已经没有了行人来回走动啦,所以任由作者怎么扣打柴门,就是不见有人来开,作者很失望,正准备回时,忽然发现一枝红杏从院中探出墙来,不由感慨,虽然人不在园中了,但人留下的一景一物仍在,处处充满着温暖,处处充满着感动。只是我不爱学习,不晓得作者的这个朋友是谁?
其实陆游也曾写过一首《马上作》: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钱钟书曾经特别比较过陆游和叶绍翁的两首“红杏出墙”诗,认为叶绍翁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要好过“杨柳不遮春色断”。他对此解释道,“杨柳不遮春色断”已经写明春色无边了,这个时候再写那探出墙头的一枝红杏,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我认为钱钟书并不会品诗,钱钟书也不会写诗,更不懂诗人,叶陆二人的红杏没有可比性,叶写的是朋友之情,而陆写的是爱国之义,从“春色断”和“出墙头”可总结出“断头”一词,就可以说明陆讲的是爱国之义了。
而钱钟书对此解释道:“杨柳不遮春色断”已经写明春色无边了,这个时候再写那探出墙头的一枝红杏,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很明显钱钟书是误解了诗意了,“杨柳不遮”是指早春杨柳的枝叶还未丰满展开,“春色断”是指作者的心情。后面的“一枝红杏出墙头”是指作者自拟红杏想北征为国出力,这样解释才算是读懂了陆老兄。很明显钱钟书读诗时没有领悟到这一点。
早在晚唐诗人吴融的《途中见杏花》里,就有相似的书写: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人行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曙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皇州。
“帝乡”二字透露出了诗人表面上是在写杏花怒放,实质上却是表达对帝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这三首“红杏”都写的各有特色,一首是写朋友之情,一首是写爱国之义,一首是写思乡的心情。
作为一个喜欢孩子老婆热炕头的我,更喜欢这最后一首。因为我知道先有小家才会有朋友,才会有国家的道理。因为我明白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有无数无数的小家组成的。所以更喜欢吴融的这首《杏花》。朋友们,您们更喜欢哪一首呢?说出理由吧?不过我可是个高人,能从您的理由中分辨出您的年龄的哟!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