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道德经》帛书版讲解与领悟 53讲 第二十一章 相由心生、福从德来

2023-06-09 16:41 作者:老子学堂  | 我要投稿

第一步【朗读】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之物,唯恍唯惚。惚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惚呵!中有物呵!

幽呵,冥呵,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第二步【解读】

本章紧承上一章,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能够在世俗横流的社会真正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就成能够成就大德之容颜举止。

1.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能够成就大德的容颜举止,正是因为真正做到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遵循道(不管是淡泊、穷困、不得志被人耻笑瞧不起(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

2.道之物,唯恍唯惚。惚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惚呵,中有物呵?;

道这个东西,对人的德的影响是恍恍惚惚,若有若无,不断变化着的。

但不管怎么变化,在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变化之中,存在着具体的形象(即容颜举止会在遵道或不遵道的过程中发生相应改变

不仅仅有与道相应的形象,在飘忽不定、若隐若现的变化中,存在着具体的实物(即性格也在遵道或不遵道的过程中相应形成)有大德的圣人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因遵循大道而形成了大德的性格及处事的风格也在相应的发生改变。

3.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在幽深隐晦,昏暗不明的变化中,其中蕴含着道的原理与实质,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人的精神与情感

具有大德的圣人的情感与精神是可贵而真实(不含虚情假意的掩饰)。这种精神与情感之中饱含诚信。

具有大德的圣人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遵循了大道的原理,蕴含了道的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但定从容。

4.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从当下看到的具有大德的圣人的容颜可以推断他遵循道的历史过往,道在他的人生历程中从来没有离开过。所以可以做为天下百姓的楷模。

我怎么知道具有大德的圣人可以做为天下百姓的楷模呢?正是凭着大德圣人外在的孔德之容里蕴含着的大道啊。

 

第三步【领悟】

相由心生,福从德来

发自内心的善良、真诚与热情是可以美容的,会让我们越来越容光焕发。当然也都会表现在外我们为人处事的一举一动里。善良、真诚与热情是由心生出来的正能量,他们如一束光,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周围的人,所以,我们心底的善良、真诚与热情随时可能使一颗寒冷的或处在阴暗中的脆弱的心走向光明。同时正是这些发自内心的善良、真诚与热情积蓄了厚德,我们的人生之福正是从这些厚德中产生的。所以说,相由心生、福从德来。



《道德经》帛书版讲解与领悟 53讲 第二十一章 相由心生、福从德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