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德】黎巴嫩崩溃报告:抱着金碗要饭吃


中东小瑞士黎巴嫩
崩溃道路三个根本:

地理位置:
中国往西,阿拉伯半岛左上角一个,海边种形状的中东小国家,国土面积一万平方千。等于上海加无锡

此地雪山与沙滩共存,滑雪与冲浪齐飞

且背靠亚洲,南邻非洲,北倚欧洲,面前一片开阔的地中海,扼守亚非欧交通要道,是发展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天选之地。

楼上是叙利亚,楼下是以色列都觉得黎巴嫩是自己缺了一块。
历史上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阿拉伯,奥斯曼,法国都这么想的,还实现了统治。

不同的统治者有不同的重要信仰和教育方式

黎巴嫩第一届内阁


1943年成立独立政府

带领黎巴嫩走向独立的总统叫库里

库里的捞钱人生
(库里的小舅子)黎巴嫩一无煤矿,二无石油,只能靠金融贸易。
开始搞free市场政策,外汇的流通free
哪个国家的钱都在黎巴嫩自由流动
政府不监管
中东和伊拉克石油管道改向黎巴嫩南部

1950年,黎巴嫩突然有了两个石油码头
一下从中东小透明化生连接中东和西方的纽带。
1951年,私人国际黄金贸易的30%都通过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进行(金融安全港)
1952年,埃及推翻国王成立新政府
埃及商人,实业家,银行家大部分选择带着钱润到家门口的安全港贝鲁特接着搞贸易。
1956年,黎巴嫩学瑞士通过银行保密法
1974年,黎巴嫩银行存款已经是国民收入的122%
贸易的繁荣开始带动贝鲁克的交通发展
交通的发达又开始哺育旅游业






黎巴嫩游客从1937年到三万人不到,增长到1957年的54万元

旅游业带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也不走寻常路专营黄赌毒。
1954年,政府宣布赌博合法,40%归国家
如果愿意加钱,可以领到垄断体验卡

交了50%的利润


三大称号

黎巴嫩与美国的第三产业占比

黎巴嫩快速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

第三产业来钱快,符合上位者的利益
资本是逐利的

黎巴嫩在1970年顺利实现每年花费四亿里拉,从西方进口4万到5万吨肉类,20万吨牛奶和乳制品的目标,将食品价格与国际市场完全挂钩。
2020年,黎巴嫩大约15%的小麦进口来自于俄罗斯,80%的小麦进口来自乌克兰。
黎巴嫩对阿拉伯国家的工业出口从1976年的8700万里拉,增长到1974年的8.26亿里拉,七年翻了十倍,但GDP占比只提高了2%,为什么呢?
①喜欢资本直接控制黎巴嫩投资总额的35%生产决定权外落,生产资料西方进口,工业成本高,利润低。
②缺少国家主导的投资
从1960年到1970年,将近12万农民逃离土地,而工业制度雇佣了两万新工。

1975年,黎巴嫩爆发长达15年内战
①阶级矛盾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诱因
②教派林立导致意识形态分裂
③多国驻军干涉黎巴嫩内政
④美苏冷战的地缘政治斗争问题
⑤难民问题
⑥对外战争问题
1990年内战结束

90年内战打完公共债务几乎变成了GDP一样高

2006年,黎巴嫩和以色列再次发生冲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黎巴嫩的复原力从哪里来的?
黎巴嫩的负债是欠自己的

1998年开始,里拉和美元强挂钩

黎巴嫩的经济学:
以向外国输入劳动力的方式进行银行融资
2011年,黎巴嫩再次出现教派纷争,叙利亚冲突升级

2018年美元储备不足,债务危机加重
2019年中央银行大量印制钞票,贬值
政府试图向社交媒体APP上的免费通话征税
2020年新冠全球黎巴嫩医院不堪重负
三月总理哈桑迪亚宣布违约12亿欧洲债务
八月份,首都贝鲁特港口大爆炸
21年黎巴嫩月平均工资已经缩水84%
11月25000里拉那只能兑换一美元
2020年大小毛冲突燃油和食物价格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