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什么意义——Redmi Buds4青春版评测

这副耳机其实开售不久就到手了,所以文章早就该出了,但一直摸鱼到现在。最近打算换副新的玩,就逼自己把这篇文章写出来。
买buds4青春版也不是什么特别的需求和原因,只是当时钱多手痒,又正巧这玩意发布,所以买来玩玩,本来也不对这类半入耳感兴趣,况且还只是百元的耳机,所以对他并没有什么期待。从产品定位和价格来看,是面向低预算又不习惯塞住耳道的用户的产品,且从功能来看又并没有优待自家生态的用户,可是在这个定位下,小米有价格更低的air2se,红米有价格稍高的buds3,buds4青春从介绍来看本就没有什么亮点,还夹在这种不上不下的位置更显尴尬,所以我并不看好。 buds4青春的外观还是可以的。结构使用了卧式的充电仓,全身几乎没有印字,必要标识也隐藏在被耳机挡住的位置,充电仓外面(我手上的是白色)通体磨砂,开盖处有做倒角,盖顶标志用淡淡的光面印出,指示灯隐藏在碗外的塑料内且未做开口,颜色亮度与外观相和谐,整机没有任何实体按键,上盖内部没有做任何形状和印刷,碗内则用灰色覆盖,充电触点为银色,大概是镀镍或镀银。以上可见耳机的整体设计美观、整洁、和谐。耳机充电仓体积小,重量轻,握持手感好,开盖有做吸引,手感不错,但像插线时传递的空腔感仍存在,耳机仓的高度很奇妙,加上他的形状和质感,作为我鼠标腕托正好。尽管他设计简洁,但仍然没有避免细节的瑕疵,比如接缝较大不均匀,上盖和下碗的接缝稍微对不齐,上下两部分的磨砂质感不一致等。抛开那些细枝末节,buds4青春作为百元耳机仓(白色)外观还是可以的。
看到他的耳机本体。耳机的触控面和红米buds4pro有些许相似,腔体又有点小米buds4,像是......杂交,整体纯色没有明显的视觉对冲,显得很是整洁并且能与外壳风格一致,腔体大部分用了光面材质,常能看到上面粘有灰尘,接缝较明显,总感觉像是藏污纳垢了一样,耳机的出声口用了很细密的滤网,但滤网实在是深,容易收纳些宝贝,不好清理。总体上看耳机设计好像也没花大心思,但除开细节也没什么大错,还是挺可以的。至于某些说长得像airpots3的我只能说: 。
(豪威的拍照是真的差)
如果说buds4青春的外观使他还有一战之力的话,那么他的功能不能说稍有失望,也可以说是大跌眼镜了。作为米系产品,他的功能性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他除了弹窗,就连最基本的手机端控制(蓝牙的通用设置界面不算哈,这个谁没有)都没有,更不用说呼出小爱同学了,这时怕是有的人会说了:小米buds4pro也不能呼出小爱啊,还要安装小米耳机呢。所以我为了防杠,特意下载了小米耳机APP,并用各种方法试图证明我是错的,但无论是什么手段,都挖不出他的更多功能。他的功能少到什么程度呢?他仅仅靠区区几种快捷键就能完成所有的功能调用,甚至都可以评价学习成本低使用便捷了,几乎没有任何与“小米生态”相关的界面,只有sbc,目前没有找到单独调节音量的办法(miui的音量控制和分段都太阳间了)。要知道,比他稍贵的buds3可是有aptx(虽然没啥意义)和佩戴检测,比他便宜的air2se都有aac和至少还可以说是有的佩戴检测,两者都可以在小爱中进行设置,或者升级固件。而夹在中间的buds4青春直接把大部分功能给蒸发了,对于其他生态用户来说还真是“一视同仁”了。在我看来,buds4青春的功能性是算作差的,如果谁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区反驳我,毕竟我也不是很相信会有副这么“纯粹”的百元小米真无线耳机。
(MIUI14 for Redmi Pad的奇怪问题) 连接方面,buds4青春版的表现还算不错,在标准状态下连接延迟在一百八左右(测试延迟减系统延迟),波动较小;游戏(低延迟)模式下可以做到一百左右,开盖连接反应快速,连接稳定。连接整体表现在同价位为较优秀水平,但仅有sbc。
(系统延迟)
(标准延迟)
(低延迟) 它作为半入耳,我对它的声音表现本来就不抱有期待,它的表现确实也没能超出我的想象。整体声音较清亮,能很明显感觉到低频和高频有明显的增益峰,但又难以避免半入耳低频下潜不足的通病,低频虽有力度但有点靠前,而且下潜和量感不好,使打出来的结像稍小,氛围烘托得不好,听上去有点突兀而不暖;中频及人声由于靠近高频峰(中频偏高部分)声音较亮,但也显得有点薄,有点偏女毒,表现也还可以;高频亮度很高,细节很明显,但稍显细碎,且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感觉一般;半入耳空间感虽不错,但声音都太贴近,而且低频的下潜一般,声音的层次不好,外面的空间显得有点空,里边的声音又有点挤,整体声音亮、冷,增益明显三频不均衡,但也符合一般半入耳的声音表现,甚至比同价位的半入耳要好很多。其实以它的单元素质来说做浅入耳的声音表现会好很多,可是作为半入耳在这个价位其表现倒也是合理甚至还不错的水平,但在这个价位的所以耳机里边大概也就是个中等水平了。 百元蓝牙讲性能什么都不如实用表现来得真实。buds4青春得益于不错的连接表现,在日常使用中可靠稳定,但如果要连接小米以外的第二设备则在操作上有点困难;半入耳给了有需求人群一个舒适的佩戴体验,我有很久没有戴过半入耳了,戴着总感觉不踏实,但它的腔体较大,佩戴较稳定且容易找好佩戴感觉,多次佩戴的感受也没有很大波动,在一般状态下也有足够的稳定性,应付行走等一般晃动没有问题,但招架不住剧烈喷嚏;声音较同价位半入耳表现也还不错,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外出中不太适合音乐;功能性虽然不足但也符合其定位,且其功能也能够满足一般使用,并没有给使用带来障碍,功能的减少使其操作变得简便,触控的识别率尚可,识别错误的情况虽存但少,能够接受;耳机的续航还不错,双耳能坚持三四张CD专辑以上,但充电仓的续航较短,双耳充一次就能消耗接近三分之一。要说使用上影响较大的不足,其一是不容易连接新设备,尤其是非小米的设备,在打开充电仓后,耳机会快速地连接上已匹配的设备,此时若不关闭连接且新设备没有耳机弹窗,则可能难以重置连接使其配对新设备;其二是声音表现受环境影响大,这是半入耳的先天劣势,所以对音质有要求且没有半入耳需求的用户可以避开;其三是音量控制,buds4青春没有单独的音量控制(可能是我没有找到),且MIUI的音量控制段数少,经常是升一过响降一太弱,这个问题也许搭配其他设备能够改善。 红米buds4青春版虽然卖点没有同门相近价位的其他耳机明显,但它的市场反馈似乎也并不差,或许百元价位的用户需要的并不一定有花里胡哨的功能,更重要的应该是更靠谱的产品和更稳定的体验。以buds4青春版还可以的外观、较前代有进步的佩戴、稳定且简单的使用体验来说,对于低价位半入耳需求群体也许能够算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 注:声音表现的评价基于我的主观感受和喜好,且半入耳的声音和佩戴感受人与人之间差异较大,应以自己的感受为准,内容仅做参考。